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钙降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水平与并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ICU病房的8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在确诊后1h之内,治疗6、12和24h后,检测CRP、PCT、cTnI、CK水平并获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确诊后1h之内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各组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对APACHEⅡ评分与CRP、PCT、cTnI、CK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63例,死亡组25例。入院后的检测,死亡组CRP、PCT、cTnI、CK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CRP、PCT和CK水平治疗12h和24h后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cTn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治疗6、12和24h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CRP、PCT、cTnI、CK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治疗6h后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和24h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CRP、PCT、cTnI、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45、0.394、0.867、0.593,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CRP、PCT、cTnI、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密切监测这4个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88例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56.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功能不全脏器的数量、干预前及治疗6h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 <0.05),且神经、凝血、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26.5分、治疗6h后血乳酸水平≥4.0 mmol/L、器官衰竭数量≥3.6个、神经功能不全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一旦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就会高,其治疗前病情危重程度、早期干预后血乳酸水平、脏器功能不全的数量(尤其是脑)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尽早干预以降低血乳酸水平、避免脏器功能受损对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02~2012-01收住急诊ICU的104例内科患者,在入ICU第一个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包括RDW).根据入ICU后24h内的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评分<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比较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根据RDW水平分为RDW< 11.55%组和RDW≥11.55%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RDW水平,并对RDW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组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RDW水平亦增高,死亡率增加,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DW水平组随着RDW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RDW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 =0.315,P<0.01).结论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适用于内科患者的危重程度评估和预后估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室2015-07-2016-08期间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28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ROC曲线,分析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寻找出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2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收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存活44例,死亡34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793、0.881。最高约登指数0.60时,对应的早期乳酸清除率为29%时,以此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第4天以及转出重症医学科(ICU)或死亡前最后1次的CRP、PCT、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做APACHEⅡ评分与CRP、PCT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PCT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 2天、第4天和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RP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1,P<0.01和r=0.638,P<0.01).结论 CRP、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CRP和PCT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86例高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乳酸水平的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差异;根据入院7d内的转归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pH、HCO3-、BE、Lac等参数的差异,并对严重高乳酸血症进行上述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对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按照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低清除率组,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按乳酸水平分层(≥2,<4 mmol/L; ≥4,<10mmol/L;≥10 mmol/L),其对应的病死率分别为14.04%、46.67%、78.79%,随着乳酸上升,pH失代偿比例上升,APACHEⅡ评分增加,病死率也上升.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治疗6h后APACHE Ⅱ评分、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和初始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868,P<0.01),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823,P<0.01).结论 乳酸分层、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危重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结合动态APACHEⅡ评分,三者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作为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的作用.方法 收集入住ICU的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54例.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P),复苏前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血肌酐、氧合指数,28天生存情况、ICU停留时间,并按患者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血乳酸清除率、MAP、创面大小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患者按28天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及预后指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死亡组复苏后24小时血肌酐值升高、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升高、ICU停留时间延长(P<0.05).患者液体复苏后24小时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773,P<0.05),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OR=3.288)、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OR=0.886)、APACHEⅡ评分(OR =0.596)、复苏前乳酸水平(OR=0.072)为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危险性最高.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组(n=55)和严重脓毒症组(n=70)于入住ICU 0 h、24 h、48 h、72 h的血浆BNP水平;并根据住院28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94),并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差异。结果:感染性休克组各时点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均0.01);死亡组血浆BNP水平在入ICU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1);感染性休克组的血浆BNP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均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血浆BNP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对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45例重症肺炎患者为重症组,40例普通肺炎患者为普通组。入院后均给予集束化治疗,治疗前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静脉采血检测血清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乳酸水平,评价Mb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根据预后情况将重症组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Mb动态监测水平。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APACHEⅡ、SOFA评分及血清Mb、cTnⅠ、PCT、CRP、乳酸水平升高(P0.05)。重症组Mb与APACHEⅡ、SOFA评分、血清PCT、CRP、乳酸、cTnⅠ呈正相关(P0.05)。重症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普通组(P0.05)。死亡组入院后血清Mb浓度持续升高,存活组血Mb浓度中度升高后维持稳定,48 h后逐渐下降;死亡组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清Mb浓度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Mb与重症肺炎常见的临床实验指标显著相关,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远强  朱敏  郑玉龙  周黎阳  刘淑  张兵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6-2247,2250
【目的】探讨呼吸ICU(RICU)危重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RICU的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102例与死亡组1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APACHEⅢ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cTnI(0.14±0.09)ng/mL、APACHEⅢ评分(37.6±22.2)均显著低于死亡组cTnI(1.72±0.53)ng/mL—APACHEⅢ评分(65.2±29.4)分(P〈0.01);cTnⅠ水平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P〈0.01),随各组血清cTnⅠ水平增高,APACHEⅢ评分亦增高(P〈0.01),各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P〈0.01)。【结论】RIcU危重患者cTnⅠ水平和APACHEⅢ评分明显增高,二者相关,其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黄克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6-117,123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随着治疗开始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ICU后0、6、12、24及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死亡组患者入ICU后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再次升高;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氧分压(P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预后不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多处于较高水平,入住ICU后6 h的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趋化素(chemerin)、瘦素(leptin)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6—2019-04期间本院接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组)78例,根据3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1例)和死亡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感染性休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并分离出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chemerin、leptin、TNF-α、IL-6、IL-8表达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采用Pearson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清TNF-α、IL-6、IL-8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与血清TNF-α、IL-6、IL-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chemerin、leptin、TNF-α、IL-6、IL-8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评分为(16.43±5.38)分;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清chemerin、leptin、TNF-α、IL-6、IL-8表达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与血清TNF-α、IL-6、IL-8表达水平,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患者血清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感染性患者血清chemerin、leptin表达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关系密切,与APACHEⅡ评分明显正相关,均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进行cTnI,乳酸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cTnI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cTnI、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TnI、乳酸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09(P0.05)。结论 cTnI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 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组的病死率为94.4%,显著高于<48 h组的6.1%(P<0.01).结论:高乳酸血症时间可用于评估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崔志新  陈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55-3057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对乳酸的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比较两组乳酸清除率、APACHEH评分及预后.结果:两组间治疗前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酸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31.0%)显著低于对照组(57.5%)(P<0.05);其血乳酸清除率(64.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47.5±10.3)%(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22±7)d(P< 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17-718
【目的】评价动态血乳酸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并与入院后6h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6h乳酸清除率,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性别构成、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监测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就诊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30 d内是否生存为分组依据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50例。分别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第12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使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cTnⅠ、CK-MB含量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各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段cTnⅠ与APACHE-Ⅱ评分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r=0.31,r=0.41,P0.05),但第12天则不呈现相关性(r=0.25,P0.05)。结论:cTnⅠ和CK-MB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能反映脓毒症患者伴有心肌损伤,且cTnⅠ水平越高提示心肌损害程度越高,预测病情危险程度更高,脓毒症患者早期cTnⅠ水平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45例入住中心ICU的休克患者分为心源性休克组和非心源性休克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热稀释法计算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入选24 h APACHEⅡ评分.采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NT-proBNP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NT-proBNP的中位数水平2987 pg/mL,心源性休克组NT-proBNP明显高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NT-proBNP取自然对数后,它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0.134, P>0.05)和心脏指数(r=0.097 , 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NT-proBNP是ICU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5.8,95%可信区间2.1~132.7,P=0.005).结论 ICU中休克患者NT-proBNP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它是ICU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优于APACHEⅡ评分,故其定量检测可能对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价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贺艳  张静  薛克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47-1547,1550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 Ⅱ)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及其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07~2008年收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 的9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收入急诊ICU后24 h内的 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按转入急诊ICU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