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黄建平  刘忠  陈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81-3082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4mg/d)和氨氯地平组(5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继续原剂量治疗8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将上述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检测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广微球蛋白(α1—MG)。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末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同期相比,治疗4、8、12周末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周末降压有效率培哚普利组95%,氨氯地平组98%,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周末 Scr、Ccr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组U—MAIb、血和尿β1-MG、尿α1—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疗效确切。同时.培哚普利还能降低U—MAlb、血和尿β2-MG、尿α1-MG.对肾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曾佑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48-2349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6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3.
贾随明 《临床医学》2013,(11):46-47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贝那普利(10 mg)治疗,对照组49例用氨氯地平(5 mg)单药治疗.治疗4周末若血压≥160/100 mm Hg剂量加倍.共治疗8周,以总有效率和舒张压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47/53)、血压达标率为62.3%(33/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5%(31/49)、血压达标率为34.7%(17/49).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总有效率、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红美 《临床医学》2013,33(10):47-48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湖北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56.3%,C组为93.8%,三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有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同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mg有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氯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刘安丰  张辉  弓向荣 《新医学》2009,40(5):314-315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2组均治疗10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血浆生长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例因干咳严重退出研究。治疗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生长素为(18.3±2.2)μg/L,与治疗前的(9.6±2.1)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生长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生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哚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生长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用药对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在本中心接受降压治疗的DM病合并症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A组56例,采用非洛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B组50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为85.7%,与B组9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显著高于B组的10.0%(P〈0.05)。【结论】与非洛地平联合培哚普利相比,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DM合并症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共32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共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2共30例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心率(HR)等指标,分析并比较各组的降压效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8周24 h平均DBP和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与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70.0%(21/30)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mg/d,30例),B组(氟沙坦50mg/d,30例)和C组(培哚普利4mg/d加氯沙坦50mg/d,30例)。治疗4周时若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则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mg/d和100mg/d。总疗程共24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培哚普利、氧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缬沙坦(80mg/d)、培哚普利(4mg/d)和缬沙坦(80mg/d)加培哚普利(4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3kPa),继续单独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5),两种药物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湿下降(P〈0.05)。单独用药组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中年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周。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自编调查表统计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及肌力恢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6周末观察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有效率及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力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年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主动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有氧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均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起,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完成分类数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及非持续性错误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失眠、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1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9例,均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评定躁狂状况、健康调查简表评定生活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Young躁狂评定量表总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生存质量,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定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各时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领域评分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行根治术治疗的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行根治切除术,观察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肝、抗感染和外科营养治疗,观察住院全程。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根治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1个月,随访1a。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统计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出院后随访1个月、1 a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 a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促进患者临床康复,预防病情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43例,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8‐异前列腺素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对照组8‐异前列腺素F2α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6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或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改善状况,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态度,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角色功能及功能缺陷程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观察组各项代谢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及社会功能,有效控制各项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显著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根据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定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6.9%,对照组为6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认知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各种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