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组织为M B AR的圆环链用钢23MnNiCrMo54进行了650℃的中温加工,应变量分别为0.3,0.5,应变速率分别为0.01s^-1,0.1s^-1,1s^-1,并在变形后进行了650℃回火。组织观察表明,各试样在变形后均析出了弥散、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变形Z参数和变形量较大时,回火后的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及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反之,除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外,还存在部分贝氏体组织。Z参数和变形量越小;贝氏体的数量越多,尺寸愈大。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采用不同方法生产的几种高速钢的抗弯强度测试结果,讨论了未溶碳化物的尺寸分布、以及热变形和奥氏体化温度对未溶碳化物尺寸和实验钢抗弯强度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分析断口确定了断裂引发缺陷,并测量了尺寸。依据抗弯强度的断裂力学模型讨论了试验结果,指出对于铸锭法生产的材料,断裂是由显微裂纹引起的,而显微裂纹又是亚临界裂纹在纵向带状碳化物堆积区扩展形成的;对于粉末法生产的材料,断裂由大颗粒碳化物或碳化物堆积引起。  相似文献   

3.
中温加工对低碳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宝钢SS400钢的(F+P)组织在650℃进行了应变为0.4、0.6的加工,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铁素体在650℃发生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且在基体上有颗粒状或蠕虫状的碳化物析出;珠光体扯层状组织被破坏,片状碳化物逐渐被球化;中温加工后加热到800℃铁素体发生静态回复与静态再结晶;加热到900℃,保温30s获得晶粒尺寸为7~10μm的细  相似文献   

4.
乔学亮  崔昆 《钢铁》1993,(7):42-44
本文研究了热作模具钢4Cr5MoV1Si在热变形过程中碳化物的动态析出行为。TEM分析认为,动态析出的碳化物主要为Mo2C和VC。碳化物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固溶于基体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的降低,动态析出的碳化物减少。  相似文献   

5.
用定量金相法研究了Gleeble1500D自动热模拟机1200℃热处理和1050~950℃40%~60%热变形对3mmM2(W6Mo5Cr4V2)高速钢铸带中碳化物直径,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和热变形可细化M2钢铸带中的碳化物尺寸,改善碳化物分布;1200℃40min热处理+50%热变形可得到较细的碳化物(0.96μm)和均匀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H13(4Cr5MoSiV1)钢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热作模具钢,钢中夹杂物和碳化物是影响性能及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实验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分析基础上,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非水溶液电解装置等装备对某厂H13模铸坯中夹杂物、碳化物的分布规律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夹杂物在H13模铸坯边部至中心,等效直径D≤3μm的小尺寸夹杂物逐渐减少,D≥5μm的大尺寸夹杂物逐渐增加,夹杂物的等效直径由2.82μm增大至3.86μm,密度由177个/mm2减少至47个/mm2,面积占比[0.057%,0.098%];夹杂物类型以MnS和Al2O3为主,检测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H13碳化物从边部至心部,形态演变规律为:颗粒状、块状、片状、长条状,尺寸从几微米至100μm不等;主要为深灰色富V类MC型碳化物、亮白色富Mo类M6C型碳化物、浅灰色富Cr类M23C6型碳化物。  相似文献   

7.
在1 000 ℃和1 100 ℃对M50钢进行了累积应变分别为1.2和5.4的多向锻造(MDF)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累积应变量对M50钢碳化物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M50钢中粗大的棒状一次M2C型碳化物经多向锻造后破碎明显,颗粒状M23C6型碳化物在1 100 ℃下明显溶解,低温多向锻造使碳化物呈现更细小的尺寸和更分散的形态。锻件不同位置由于变形程度的不同,碳化物的破碎程度也不同,变形量大的位置碳化物破碎更明显。低温和高应变量强化了应力集中水平,使一次碳化物的破碎程度增加。应力集中是碳化物破碎和分散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电渣重熔过程中加入孕育剂对高速钢铸态和钢材组织的影响。孕育剂可以明显地细亿晶粒;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会使高速钢铸态组织中碳化物数量和尺寸增加,若将其以高熔点北合物的形式加入,则可避免其对碳化物折出的不利影响;加入不同孕育剂对高速钢铸杰组织均匀性的不同影响取决于加入孕育剂后金属凝固时晶粒的粗化倾向;孕育剂使铸志组织中的碳化物在变形加工中易于破碎均匀,提高了钢材中碳化物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粉末冶金高速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雾化制粉+热等静压+精锻"工艺,制备了AHPTl5粉末冶金高速钢.观察了碳化物、夹杂物的分布形态,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冶金高速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粉末的碳化物呈颗粒状均匀分布,精锻处理后的碳化物颗粒平均尺寸为1.5μm;夹杂物有三种类型,其含量达到A0.5B0.5级;横向抗弯强度和回火硬度随淬火温...  相似文献   

10.
某特钢厂在高端热作模具钢H13生产过程中,在对其退火组织进行检测时,发现个别批次未能达到北美压铸协会NADCA#207-2003的要求,评级为AS10~AS13不合格级别,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程度网状和链状碳化物分布,组织均匀性也较差。较差组织易造成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早期开裂,同时降低冲击韧性导致使用寿命缩短。为解决组织差问题,分析了退火组织异常的原因,并进行了针对性工艺优化。通过控制电渣冶炼熔速降低铸锭合金偏析,保证夹杂物充分上浮析出,提升铸锭纯净度;优化高温均质化均热段温度和时间,促进偏析元素快速溶解并重新均匀分布,改善带状偏析;超细化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尺寸和实现均匀分布,提升晶界结合强度;控制锻造变形方式和终锻温度,对铸态组织进行破碎,实现细化晶粒,提高材料致密性;优化热处理冷却方式,进一步降低二次碳化物析出量及成链状网状概率等一系列措施,退火组织碳化物尺寸、分布和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合格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