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现实”,也就是自己在大街小巷的所见所闻。作品就以这种不温不火,不偏不倚的个人方式加以呈现。它们是某些事件(抑或变化、发生)的缩影,现实即非现实,现实也即超现实,当然这也表达了艺术家对街的态度和尊重,它们后来组成了一个系列作品—《现实一种》。艺术家抽取其中几件作品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98-102
“物派”这个野心勃勃的名字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通过作品探索“物”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家。人们经常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与贫民艺术(Arte Povera)进行类比,但是我觉得在物派的表达形式中看出亚洲地区所共有的一种看待自然的视角。在理解亚洲当代艺术的未来的时候,物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物派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李国民,出生于1969年台湾桃园,现居台北八里。1987年毕业于台湾振声中学电子科;2002他参加了慕尼黑年轻华人艺术家展;2003在台北沙龙展览馆举办"台北租屋"个人摄影展;2004参加台北文化局创意文化艺术展;2005参加澳大利亚台湾两地艺术家关于摄影方面的对话联展。他是台北国际艺术村2006驻村艺术家,拍摄台北宝藏岩,200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他是代表台湾参展的艺术家。网址:www.kuomin.com  相似文献   

4.
超空间     
《现代装饰》2010,(7):123-123
沪申画廊和清水敏男艺术事务所迎来名为“超空间 INBETWEEN”的三位艺术家作品展:隈研吾、倉俣史朗和阿尼什?卡普尔。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超空间”,他们以三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在多维空间产生出协同效果,为观众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7)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色彩表现为绘画带来了极具美感魅力的风貌,艺术家也在变幻万千的色彩世界中寻找新的突破。文章首先从色彩的情感性和象征性对色彩心理进行分析,从画面中色相的提炼及色形的分布两方面分析了色彩的结构性、装饰性及形式美感,最后结合壁画和帛画的色彩特点,具体分析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个有很强实践经验的艺术家,邵帆没计作品将“实际的用”与“观念的用”结合起来,拆除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将传统家具的审美特点和现代家具的审美及适用原则巧妙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形态与意义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7.
《现代装饰》2023,(2):14-14
你和我,保持凝视本次展览作为昊美术馆(上海)开馆五周年举办的特别展览,精选馆藏作品中包括Carsten Nicolai、Lee Bul、Markus Lupertz、Tobias Rehberger、林天苗、刘、张培力在内的2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30余件装置和影像作品。以“同时代的人是紧紧保持对自己时代的凝视”为线索,以“你和我”为名,在展厅中,“你和我”即与空间对话的直接核心,填补了主体与场景的缺席;对世纪悲剧的发生做出反思,于当代事件和过去参考之间取得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时间.  相似文献   

8.
薄雾     
奥地利著名艺术家欧文·沃姆,喜欢用建筑、雕塑、装置和表演等艺术媒介重新构建和定义我们眼前的世界。你可以认为这是幽默,伴随着趣味和一丝顽皮,但这背后藏着的是艺术家对整个人类世界巨大的好奇心。他极富互动参与性的作品,让人们身临其境并主动地思考,谁是偶像,谁是作品。当然,他也会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人们在社会中时刻都包裹在焦虑之中并且被消费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深入浅出。谁说解决严肃的问题就不能有轻松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引子"江湖"的主人虽然不是艺术家,但在他们看来,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是一个媒介,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与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展讯     
流动彩虹十周年——熊文韵摄影作品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系列个展之二 继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活动影像和摄影艺术家赵亮的个展“刹那”之后,“流动彩虹十周年——熊文韵摄影作品展”又呈现给观众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6)
当下,很多摄影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强调某种艺术观念。观念就是人们创作的支撑点。没有语言和观念支撑的艺术作品,从视觉角度来说难以让观者产生太多感受,也难以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当代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门斯认为:"眼睛是重要的颠覆性工具,从技术上来说它们不受制于任何一种控制力。"在展示作品的时候,他也以自己独特的观看方式颠覆规则、习俗和固有的人为限制。  相似文献   

12.
展讯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大自然的赞歌——刘中绘画作品展》,《静界·境界》田旭桐水墨作品展,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Anais Martane)《北京肖像》个展,韩国艺术家裴馨京个展,台湾艺术家范姜明道个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装饰》2014,(6):150-150
仰望天空,在城市高楼的缝隙中,你通常会看到些什么呢?来自法国的艺术家ThomasLamadieu被这些独特的空间所吸引,创作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天空绘画作品。艺术家通过鱼眼镜头收集众多幽暗密集的城市景观,在屋顶围合的天空中通过俏皮的插画填补了这些负空间。ThomasLamadjeu凭借其异想天开的艺术态度向世人证明了“我们可以用无穷的想象力构建新世界”和“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身边的城市建筑和日常生活环境”,颇有趣味却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王海涛 《现代装饰》2008,(1):145-145
2007年9月上海舞蹈节“舞在上海”的标志“奥林匹亚”的设计者,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Matteo Lo Greco。于2007年11月19日在北京BB画廊举行了雕塑与绘画作品展,为迎接奥运Matteo先生不仅带来他著名的“奥林匹亚”还特意创作了“毛泽东的雕像”。  相似文献   

15.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简称为“V&A博物馆”)的大型春季展览将向世人展示1948年“节俭奥运会”到2012年夏涌现出的杰出的英国设计与创意天才。这是第一个集中展现和检验了那些在英国出生,学习或者工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从二战战后至今创造新颖和享誉全球设计作品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圈子混久了,或者说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与这么多艺术家打交道,对他们作品观念的基本脉络和样式大致有些了解。尽管现在各类展览很多艺术家及作品也很多。但已没有了20世纪90年代的刺激、惊喜与兴奋,抑或这些前赴后继的艺术家原始冲动与激情或多或少地被策略,被日益火爆的艺术市场所左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5)
雕塑作品可以反映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创作源于生活,关注人们日常生活冷暖的雕塑作品,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获得认同。同时,任何雕塑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生活艺术的直接体现。文章以"家"系列雕塑作品阐述雕塑艺术及其时代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邵智其人 当邵智把他的《律动》、《升腾》、《门》等环境钢塑设计作品照片播放在我的面前时,我吃惊了。邵智说,这是我和设计师杨凌先生合作的钢塑系统作品之一。 仔细品读这些作品,艺术家将钢结构的“废余材料”进行重组,构筑新的视觉空间与生命律动,在互意和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令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9.
《现代装饰》2012,(7):26-27
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er)的作品展是伦敦乃至整个欧洲最期待的展览之一。他出生于英国西部港市布里斯托尔,是英国青年艺术家队伍中的主要人物。迭明安·赫斯特的作品总能激发现者或爱或恨的情绪,让人无法对之热视无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1)
该文提出要使艺术作品的审美效应最大化,艺术家必须深入观察,勤于思考,注重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努力探索与突破。审美效应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所努力追求和遵循的一个艺术坐标。该文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主要以描绘新疆风土人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为例,以新的理论视角论述了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的三种层次是由绘画作品本质所决定并派生和延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