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攀  万文华  刘春华 《临床医学》2009,29(10):73-75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的麻醉管理技术。方法40例小儿诊断为TOF,于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麻醉药物选择舒芬太尼、维库溴铵、氯胺酮、异丙酚及七氟醚,体外循环前吸入纯氧,维持外周循环血管阻力,防止肺血管阻力增加,避免动脉血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主动脉开放后给予米力农、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40例无一例麻醉期间死亡,3例发生缺氧发作,均顺利脱机。1例术后第5天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紫绀消失,术后心功能良好。结论TOF患儿麻醉管理需要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的合理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外周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肺血管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改善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2.
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矫治术后早期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1—01-2002—12共收治TOF患儿5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35.1%),选择主动脉阻断时间(ACC)、体外循环时间(CPB)及肌钙蛋白I峰值浓度(CTnImax)、血电解质、血气等指标分析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的差别。结果ACC≥50min、CPB≥100min、CTnImax≥10μg/L,电解质紊乱、缺氧及酸中毒是其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律失常是TOF患儿术后早期的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术中心肌保护,防止电解质紊乱、缺氧及酸中毒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最常见的紫绀型复杂性先心病(CHD),约占CHD12%~14%。若不及时手术治疗约25%患儿死于1岁以内。由于缺氧发作或持续低氧血症。70%TOF患儿需要在1岁以内作手术。随着TOF病理生理和解剖认识的深入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完善,TOF根治术的实施日趋小龄化。对于TOF患儿条件允许时尽早手术,不但可以避免心肌纤维受更大损伤,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此外,早期手术,尽早建立前向性肺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选择1999年3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在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流量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或姑息术,手术前后实施预防缺氧发作、低心排护理、呼吸道及伤口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90例手术患儿中手术成功84例,死亡6例。术后发生低心排32例,胸腔引流偏多5例,经治疗后缓解。随访3个月~3年,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 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初步研究和探索婴幼儿三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PH)、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手术期心排血量、血管内容量、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危重先心病的手术成功率提供更为客观、直接的依据。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根治手术的0~3岁先心病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OF10例,VSD10例,VSD+PH10例。连续测定和记录所有患儿术后0h、4h、8h、12h、24h、48h、72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抽血检测术前、术后4h、24h、48h、72h的血浆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水平,同时监测和记录左心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血管活性药评分、血乳酸和PaO2/FiO2。结果 (1)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VSD、VSD+PH、TOF患者各10例,均顺利出院。(2)三组患者围手术期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均于CPB术后4h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恢复。(3)三组患者术后8~12hCI相对最低,但与术后0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SD+PH组和TOF组术后48hCI值均较术后0h显著上升(P<0.05)。TO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CI均低于VSD组(P<0.05)和VSD+PH组(P<0.05)。(4)所有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mPAP和PVRI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显示VSD+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mPAP和PVRI均显著高于VSD组和TOF组同时点的水平(P<0.05)。(5)TOF组、VSD+PH组患者术后早期GEDVI均显著低于VSD组(P<0.05)。与术后0h相比,VSD组患者术后12h的GEDVI显著增加恢复(P<0.05),TOF组术后24h的GEDVI开始显著增加(P<0.05),VSD+PH组患者GEDVI于术后48h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本组67例法洛四联症患儿均于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根治术,并给予预防缺氧发作、低心排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62例,死亡5例;术后发生低心排13例,灌注肺1例。随访2个月~5年,存活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机械通气对重症法洛四联症(TOF)患儿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TO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未进行机械通气而直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术前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 h、10 h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指标,并且纠正血气和电解质紊乱。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后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H值、BE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术前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纠正缺氧和酸中毒,进而减少婴幼儿TOF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孙传萍 《全科护理》2011,(36):3332-3333
[目的]总结婴儿期法洛四联症(TOF)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法洛四联症患儿4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性手术,同时给予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儿术后随访2个月~36个月,恢复良好,发绀消失。[结论]小于1岁婴儿TOF根治术安全可靠,做好围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水平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的急救处理、护理配合及发作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的急救措施、护理要点、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6例缺氧发作患儿经膝胸卧位、高流量给氧、镇静及碳酸氢钠纠酸处理后缓解,6例患儿在皮下注射吗啡、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后好转;缺氧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哭闹及感染。结论: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能够较好地救治婴幼儿法洛四联症伴缺氧发作患儿。  相似文献   

10.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对术后药物的应用和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组139例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总结出一些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大动脉调转术,麻醉采用间断予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维持,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麻醉平稳,CPB转流时间186~392(237.1±4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201(139.5±34.2)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4~342 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死亡2例,延期关胸5例,低氧血症4例,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各2例。结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中加强左室功能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重视肺部并发症处理是麻醉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全组56例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3~12(9.36±2.80)个月,体重3.5~11.0(8.83±1.25)kg。血红蛋白84~276(164.6±34.0)g/L。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根治手术。36例采用传统心肌保护,20例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合理调整血容量。结果:手术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17.9%,其中传统心肌保护9例,改良心肌保护1例。46例(8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I级34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微泵在婴儿先心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婴儿先心病行心脏直视术后早期病情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输入一种或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它药物治疗。婴儿的用药量较成人小,对静脉入量的控制也更加严格,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因其用量精确,在婴儿先心病术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4月共对104例婴儿先心病施行了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均使用了微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泵续泵并行法在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双泵续泵并行法更换泵前管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停泵换泵法。结果观察组CVP(80.63±6.99)mmHg(1mmHg=1.33kPa)、MAP(11.24±2.83)mmH_2O、R(92.37±17.01)次/min,对照组CVP(74.33±7.96)mmHg、MAP(9.97±3.12)mmH_2O、R(104.03±17.4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持续输液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4例(6.24%),观察组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双泵续泵并行法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儿完全型房室隔缺损(CAVSD)矫治术的术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方法 总结本科17例婴儿CAVSD矫治术后护理方法,结合病理解剖和矫正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有针对性制定监护措施,包括心功能的维护、呼吸功能的恢复、降低肺动脉高压,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结果 17例患儿死亡3例,其中死于低心排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婴儿CAVSD矫治术后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和预防性护理,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法洛四联症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最佳方法。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择期行TOF矫治术的53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上呼吸机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上呼吸机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TOF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水平,缩短上呼吸机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手术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2 min(T2)、锯胸骨后2 min(T3)、CPB前(T4)、停CPB 10 min(T5)及术毕(T6)记录患者的HR、MAP、SpO2、CVP、BIS.统计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各时点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MAP诱导后均有所降低,但BIS组MAP在T1~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的用量BIS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BIS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BIS组术中术后多巴胺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下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导的麻醉可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ICU停留时间的缩短,使麻醉安全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对61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行根治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1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19个月;体重5~21kg,平均15kg。术前诊断和评估采用超声心动图、CT及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骑跨50%~75%。2例有脑缺氧发作,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卵圆孔未闭4例。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生长发育障碍;活动后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典型的肺动脉瓣区双期杂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主肺动脉和右心房径路根治婴儿法洛四联症(TOF)新术式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43例TOF婴儿,经主肺动脉、右心房径路行TOF根治术,占同期婴儿TOF根治手术的76.8%(43/56)。结果 43例婴儿全部痊愈出院,术后仅需要小剂量多巴胺辅助循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62个月,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心功能良好,无死亡,无需要二次手术者。结论肺动脉瓣环发育良好的TOF婴儿可以通过主肺动脉、右心房切口进行根治术,能够保持肺动脉瓣完整性、避免右心室切口,手术后右心功能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无死亡,取得满意近、中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护及治疗对提高心脏移植早期存活率的意义。方法 41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密切监护移植心脏的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移植早期6例患者发生移植心脏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35例患者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去神经心脏具有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围术期密切躲护和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科学应用是减少早期移植物急性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