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徽州,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  相似文献   

2.
正新店位于湖北省蒲圻县(今赤壁市)边陲,它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商埠古镇,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一颗璀璨的水上交通明珠。关于"新店"名称的由来,现在流传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本来此地甚是荒凉,但又具有水运的优势,所以就有人在此结茅而居,于是逐渐发展为路人歇脚纳凉、饮水充饥之地,遂有"新开饭店"之名;二是相传最早的水运驿站在潘河上游的港口驿,因潘河是季节河,船只在枯水季节只能到达潘河中游的新店镇,便逐渐形成一座物资转运站,进  相似文献   

3.
斗山街,既不是繁华的闹市,也不是车水马龙的名衢,而是一个独具风格、蕴含着典雅风貌的民间小巷。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皖南山区的名城歙县,古歙的悠久历史又为这条小街留下了隽永的建筑和传奇故事。斗山街全长不过500米,住房也就百余家,街虽不大,却是一方水土的缩影…黄山南麓的朗县古称徽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斗山街像一颗明珠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光彩。斗山街因附近斗山得名,不宽不长的雨巷,曲径通幽,纳古藏奇,似乎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够。踏在青石路上,轻松、自如、神爽。脚下的石板磨有花纹,路侧镶嵌多彩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在城市的人,深感大城市的繁华:林立的大厦,宽广的商场,红红绿绿的广告、舞厅、酒吧……但繁华必然熙熙攘攘,必然热闹非凡。 当你进入千岛湖,犹如跨进了另一个世界。千岛湖,是50年代后期国家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因湖而拥有1078个大小形态各异的岛屿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松  张小军  张业臣 《地理科学》2018,38(10):1690-1698
以徽州地域1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与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揭示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徽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徽州传统村落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沿盆地、邻水及边缘化分布特征明显,表现出“边缘多核心少”的分布格局。黟县遗存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高,形成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集聚区,其次是徽州区和歙县,形成徽州传统村落集聚的次级核心区。宋朝(北宋和南宋)和唐代是现存徽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两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人口、交通、城镇化、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这些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又称徽港,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干流长373千米,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叠,山势各殊万态,谷多飞瀑流泉。唐孟浩然诗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沿江有白沙大桥、朱池、落凤山、梅城、刘长卿别墅、双塔凌云等胜迹。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今有  相似文献   

7.
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的古镇。在明清年间曾经有过繁华商贸活动,当时修建的围墙使小镇保存完好。如今古镇上生活着600多户人家近3000人。在2005年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荣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称号。  相似文献   

8.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热闹繁华的重庆磁器口古镇,又名龙隐镇,座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歌乐山下的嘉陵江畔,离城3公里。这里自然风光迷人,凤凰山、马鞍山、金碧山,群山起伏,绿树环抱;嘉陵江、凤凰溪、清水溪,山环水绕,景色如画。又因明代建文皇帝朱允避难"靖难之役"兵祸,隐居于此,名  相似文献   

9.
西递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9公里处,是中国古镇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该镇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后因距村3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站过道,设递铺,供传递公文和来往官员歇息之所,故以“西递”命为村名。从西递版图上看,为长方不规则形状,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村中有正街、横路街和后边溪3条主要街道及99条巷弄。所有街巷,全铺设青石板。前后3股溪水,在石砌的溪床上,沿村西流。小溪两旁的高墙深院,隔溪向峙,砌桥相通。鼎盛时期有宅院600余幢、祠堂34个、庙宇3座、书院2所以及村口设置的魁星楼和文昌阁。掘有90余口水井供村中10500余人饮用。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古时徽州景色秀美、地形闭塞 ,是历史上因战乱等原因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重要迁徙地。南迁人口不乏世家大族 ,他们聚族而居、举族迁居在徽州境内形成众多的古村落。中原人口三次南迁至晚清 ,徽州古村落经历了形成期、稳定发展期、勃兴鼎盛期和衰落期。徽州古村落鼎盛期的经济基础是徽商 ,在徽商的支持下形成许多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古村落 ,晚清徽商失势徽州古村落趋于衰落。呈坎、棠樾、宏村和西递 4处典型古村落的发展验证了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与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邓淋丰 《地理教学》2021,(7):F0002-F0002,F0003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古镇风光无限美,令人向往。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的水乡风情带着怀旧的气息,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到处都是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河上的摇橹船拖着水痕渐行渐远,水乡的时光也仿佛流逝得很慢。  相似文献   

12.
叶杨 《中国地名》2012,(10):30-33
布局中三山为屏一川相连风姿水系中三河穿城家家流水风貌街道中经络曲幽窄达风格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相似文献   

13.
木渎镇山青水碧,绿树葱郁,还是太湖的要津,苏州的门户,水陆交通和物资供应极为方便,古镇的繁华加上山水之胜,景象美不胜收。绝佳的“人居环境”,自然成了众多文人雅士隐居的心仪之地。古人在木渎疏池栽花,置  相似文献   

14.
<正>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距杭州市160公里,建于1986年10月。公园总面积9.5万公顷,其中岛屿和湖周山地4.2万公顷,湖面5.3万公顷。同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现有职工近3000名,拥有40多个下属单位,林、渔、工、旅全面发展,1997年总产值2.95亿元,税利1055万元,其中  相似文献   

15.
坝上地区包括张北、沽源、康保、尚义、丰宁和围场六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总面积为177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是高原地形,系内蒙高原的东南缘部分。平均海拔为1500米,总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下呈一波状高原景观。在坝头一带,地势较高,与坝下地区有一明显的过渡地带,即坝缘区。高原中部由一系列相互重迭的湖、淖、滩、岗、梁等组成,因相对高差不大,所以远看是山,近看是平川。  相似文献   

16.
王村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酉水之滨,为湘西著名古镇。古镇因得酉水交通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古镇更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著名电影《芙蓉镇》曾在这里拍摄,古镇也因此得名"芙蓉镇"。  相似文献   

17.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因县驻地农安而得名,农安这座古城因历史上的黄龙府而闻名遐迩。那么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隋为高旬丽夫余城。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  相似文献   

18.
天津区级政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建城,至今恰好600年。从时间上看,天津与国内那些有一二千年历史的古城相比较,其历史并不长。从行政建制上看,近代以前天津的等级并不高,寨、镇都是军事据点,卫也是军事型的建制,在行政上也只相当于县一级的建制,直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才有了府的建制。然而到了近代,天津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860年天津被辟为商埠以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天津便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作者搜集了大量志书资料,首先对历代在洛阳建都和洛阳的建制沿革作了概述,对现存府、县志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这些府、县志做了简评,这对当前方志的编纂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晖 《中国方域》2004,(2):15-20
1987年,徽州的一些人为了抢夺省辖黄山风景区的管辖大权和黄山市的牌子,提出了几条理由,制造“大黄山”舆论,鼓吹撤销徽州搞大黄山市。在撤销徽州设立大黄山市后的十几年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严重弊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严重危害后,全国上下、安徽省上下一致呼吁恢复徽州、恢复原省辖黄山市时,有些人又抛出这么几条理由,拒不恢复徽州和原省辖黄山市,这几条理由究竟是什么,能否成立,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