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乡村博物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村史馆"发展而来。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热潮。乡村博物馆是一种从地域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地域性博物馆,其主要职能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当地人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感。本文结合安国镇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平凉市安国镇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乡村博物馆如何发掘地域性文化,以期为全国各地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化变迁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绎,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景象处处可见。艺术在乡村中的实践亦是文化的"再生产"。共筑民族文化集体意识建设和仪式系统,结合地方性特色建设发展当地文化,恢复乡村人文系统和生态自然环境,加强地方政府和外来文化企业的交融,积极配合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在文化濡化中提高大众审美意识,增强创新型内容,以艺术为桥梁,对当地文化在社会变迁中成功转型和构建民族文化自信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记载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发展。民俗博物馆建设作为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简单介绍民俗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功能,提出现阶段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展的困境,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集体文化记忆视角观察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之间的关联,以个案形式探索并阐明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共融促进关系.通过对云南双柏李方村的实地走访与考察分析李方村特色文化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提出进一步对应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策略,包括基础设施改进与文化建设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融合,丰富群众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开发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政府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建设下,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村落传统建筑遗产在功能上呈现历史性的转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琐园村个案为探究对象,对比了该村村落公共建筑从传统的"祠堂"到现代的"文化礼堂"的功能变迁,并在"乡村旅游"和"遗产运动"的大环境下,反思村落建筑遗产的主体性,从而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承办,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展”在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通过“美丽记忆”、“山崩地裂”、“托起明天”三部分,展出羌族生产生活用具和服饰等方面的实物100余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放在推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分析了西藏文化博物馆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指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具有的鲜明特色和潜在优势;提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整体格局虽然呈现出"东升西降"趋势,但是中西方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发展的源源动力在广大乡村地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中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合,具有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在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个大局的前提下,依托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追寻乡村红色历史记忆,铸牢乡村文化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是构成我国文化体系要素之一,属于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文化价值,而将其应用在特色乡村建设进程中,具有给予乡村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等内在力量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乡村建设者积极应用乡村传统观念、乡村文化原型、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富有独立性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将乡村独立文化视为乡村建设的支柱,充分发挥乡村独立文化的价值。本文通过探析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化价值营建方略,以期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公益夏令营亲子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亲子家庭)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做到文化自信、博学多才、升华境界。同时,也唤醒大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正确对待、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公益夏令营亲子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亲子家庭)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做到文化自信、博学多才、升华境界。同时,也唤醒大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正确对待、学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乡村建设"浪潮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迅速蔓延,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逆转农村向城市资源流动格局,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居民自给自足型特色村寨。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以庞大的网络系统式样与众多人民群体及社会要素直接相关,在这其中文化认同的渗透力对乡村建设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以湘黔桂边区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上岩坪寨为例,围绕"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核心内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上岩坪寨的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分析其构建背景与过程;从"客位"的角度审视上岩坪寨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认同构建阻碍,总结性探讨湘黔桂边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文化的专门机构对如何尽可能原真性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览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以时间和空间维度作为考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陈展的时空布局进行时空延伸及时空压缩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城市记忆的载体,通过在博物馆陈列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城市的风云变幻、历史变迁及岁月往事。山西省太原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旨在彰显太原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弘扬城市品格与精神风貌,从考古与艺术的角度阐述太原的历史脉络和这座城市的故事。本文在分析博物馆城市文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博物馆的城市文化建设功能,并提出太原博物馆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