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一个用于诊断上海地区常见而比较难以区分的三种皮肤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辅助诊断系统模型、本模型采用三层前向结构,算法为带动量项的误差反传算法,文中还给出了不同隐单元数时,网络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差异,并对此作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DNA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清DNA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SLE患者。结果 患者血清中DNase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se的浓度下降与DNA含量升高呈负相关;与血沉、ANA呈负相关;与补体C3、C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由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脊髓病变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而并发脊髓病变者临床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4年前因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痛在我院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及免疫球蛋白IgG等免疫学指标异常,诊断为SLE并住院治疗。给予皮质类固醇及火把花根等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出院。以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片(20~30mg/d)等药物。2001年2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并双下肢无力再次入院诊治。体检:神志清楚,面部蝶形红斑,颈软,四肢末端呈非凹陷性浮肿。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侧…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多种多样,病程变化多端 ,预后差别较大。虽然在过去 40年里 SLE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改善,但死亡仍然是主要的 威胁。 SLE早期死亡多归因于病情活动和感染,而后期多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 治疗,特别是长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导致肌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动脉 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感染甚至死亡等。但是,适时的冲击治疗能够延缓或防止死亡和器官衰 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轻型 SLE的治疗 [1,2]轻型 SLE指:①诊断明确;②病情稳定;③没…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继而引发血管炎症所致。SLE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其中眼底血管受累、视网膜受损并不少见。国内有不少关于SLE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的报道,在此对SLE视网膜病变作一综述,以加深对SLE视网膜病变的理解,为其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O)调查了138例SLE患,结果:除偏执外,患SCL-90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缓解期患,患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焦虑、恐怖的因子分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余各与年龄关系不密切,不同病程患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男女患组间差异无显性。结论:SLE患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其程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而与病程长短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张学军,杨森在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常出现大疮皮损,曾有病例报道认为是SLE伴发类天疱疮(BP)或疮疹样皮炎(DH)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EBA)等[1.2]。近年来,随着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和超微结构等综...  相似文献   

10.
强的松龙口服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例儿童SLE的分析,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讨论。儿童SLE除了与成人SLE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外,尚有临床表现较复杂,内脏损害较严重,早期更容易被误诊的特点。此外,儿童SLE的发病可能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SLE的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T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实验结果,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异常的生物化学机理。提示由于生物化学途径的异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而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原发性T细胞异常,障碍了细胞免疫的效应功能,从而影响了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辅助细胞的活性增强,抑制细胞的活性减弱,其结果引起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自然抗体和病理性抗体的过度产生。  相似文献   

14.
83例未成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3例未成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0例成年人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未成年患者初发症状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两组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成年组从发病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成年组。肾脏受累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成年组受累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且从发病至出现肾脏损害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成年组。未成年组C3、C4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腹部并发症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腹部并发症病例,结果2例患者以腹部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其余17例患者的腹部并发症发病时间在SLE发病后15天-6年不等,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治疗后1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临床表现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Clq是补体C1的第一组成亚单位,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感染因素。凋亡产物及免疫复合物,Clq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细胞凋亡缓慢、死亡的细胞清除拖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伴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伴雷诺现象(RP)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4年在我院住院的42例拌RP的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116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与无RP组相比,有RP组出现脱发、肌炎/肌病、心脏受累和肺动脉高压的几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6.90%-83.33%,9.48%-23.81%,29.31%-59.52%,1.72%-21.43%,P<0.05或0.01)。γ-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抗RNP及抗Sm抗体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分别为50.52%-73.68%,68.47%-87.80%,24.04%-70.00%,7.69%-35.00%,P<0.05或0.01)。而两组患者在肾炎、神经系统受累及血液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125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15年的随访,其中包括全部的1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并发右心衰竭(有RP组)。结论:SLE患者出现雷诺现象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对伴雷诺现象的SLE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介素-2的产生均出现明显障碍,而增加白介素-2的产生同可控制并改善狼疮症状,脱氢表雄甾酮为胆固醇合成睾酮过程的中间产物,其可与CD4阳性T细胞的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促进白介素-2的产生,而达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其长时间应用未见明显副作用,较经典的类固醇激素更为安全可靠,动物实验及开放性研究均表明其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SLE患者的带状疱疹临床特点,以及探讨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和治疗对发生带状疱疹的影响。方法:临床回顾1991-2000年住院合并有带状疱疹的SLE患者临床特点,对带状疱疹发生的一些可能的相关因素行分析比较和χ^2检验。结果:这一组患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9.80%,高于同期全部住院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在病情活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时较高。结论:SLE容易合并带状疱疹;病情相对较重;病情活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肺胸膜改变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71.9%)、呼吸困难(64.1%)、胸痛(55.5%)等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等。X线检查发现肺部表现多样,除了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小点状、网状阴影外,也可有大片状边缘模糊阴影等。结论:SLE患应常规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