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PAI活性则明显升高;且t—PA、PAI活性与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分期有关。提示恶性淋巴瘤病人存在纤溶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蝎毒素IV纤溶作用的内皮细胞介导机制。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剂量为 0 ,1,2 ,4 ,8mg/L的蝎毒素IV孵育后 ,测定蝎毒素IV对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 1)的影响。结果 蝎毒素IV在低剂量能降低t PA和PAI 1活性 ,但t PA/PAI 1比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蝎毒素IV能够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 ,发挥纤溶作用 ,提示其为纤溶促进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69例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 ( 2 3例 )、氨氯地平组 ( 2 3例 )、缬沙坦 +氨氯地平组 ( 2 3例 )。疗程 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水平。结果 三组EH患者治疗后GMP 140含量、PAI 1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 ,t PA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联合治疗组降低GMP 140和升高t PA的幅度高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 (P <0 0 5 )。血浆GMP 140、PAI 1降低幅度和t PA升高幅度与血压变化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 ,两药联合应用有一定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 30例正常老年人和 5 7例老年EH患者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水平。 5 7例老年EH患者应用缬沙坦 (2 9例 )或氨氯地平 (2 8例 )治疗12wk。结果 :老年EH患者GMP 14 0含量、PAI 1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0 1或P <0 .0 1) ,t PA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GMP 14 0含量与PAI 1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治疗后 ,老年EH患者GMP 14 0含量及PAI 1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t PA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5 ) ,两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EH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异常 ;缬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对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碧云  汪晓云 《贵州医药》2003,27(2):115-117
目的观察灯盏花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脂质(LPO)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1 (PAI 1 )的影响。方法将 88例EH患者分成灯盏花治疗组 (A组 )和维脑路通对照组 (B组 ) ,A组用灯盏花注射液 5 0mg加入 2 5 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1 4天。B组用维脑路通注射液 2 5 0m1 (0 .4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1 4天。两组常规口服降压药及对症治疗。采用发射底物法测定t PA和PAI l的活性 ,化学比色法测定SOD活性 ,TBA荧光显色法测定LPO含量。结果A组血清SOD活力明显增高 (P <0 .0 1 )、LPO含量降低 (P <0 .0 0 1 ) ,B组SOD活力及LPO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A组t PA活性增加 (P <0 .0 1 )、PAI l活性降低(P <0 .0 0 1 ) ,B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异常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清除降低。灯盏花能提高患者的SOD活力 ,降低LPO含量 ,促进纤溶活性 ,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世居西藏阿里地区的 2 0名藏族士兵和移居该地区的 2 0名汉族士兵分别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含量 (PLG)、α2 —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α2 —PI)、血小板膜蛋白— 1 40(GMP— 1 40 )、血栓素β2 (TXβ2 )、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 (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D)及抗凝血酶Ⅲ (AT—Ⅲ )。结果 :移居汉族青年t-PA、6—Keto—PGF1a、AT—Ⅲ均低于世居藏族青年 (P <0 0 5或P <0 0 1 ) ,PAI、Fg、vWF、DD、GMP—1 40、TXβ2 均高于世居藏族青年 (P <0 0 5或P <0 0 1 ) ,PLG、α2 —PI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高原移居汉族青年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表现为高凝低纤溶状态 ;世居藏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相对平衡和稳定 ,是遗传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心血管病发生危险性增加的原因,根据血压的高低将43例分为轻度高血压组22例(舒张压<100mmHg)和中度高血压组21例(舒张压≥100mmHg),分别检测血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i)及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组t—PA明显下降(P均<0.05);PAI、DDi及ET水平显升高(轻度组P均<0.05,中度组P均<0.01)。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AI、DDi和ET水平显升高(PAI、DDiP均<0.05,ETP<0.01);t—PA水平略降低(P>0.05)。43例慢性肾衰病人平均动脉压与ET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PAI及DDi之间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肾实质性高血压与血管收缩、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降低有关,推测慢性肾衰血管内皮损伤致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降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凝血和纤溶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士奇  许丽珍  张威  王兆钺 《江苏医药》2003,29(11):842-84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等方法定量分析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蛋白C(PC)、D—二聚体 (D dimer)、抗凝血酶Ⅲ (AT Ⅲ )、纤维蛋白原 (Fib) ,分别与对照组凝血、纤溶各指标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腔梗组的t 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出血组PAI 1浓度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脑出血组PC浓度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D dimer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2、P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AT 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Fi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有抗凝功能异常 ,脑出血急性期t PA和PAI 1变化规律不同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t PA和PAI 1变化不同于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蕲蛇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蕲蛇酶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抗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以光镜、电镜、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等方法鉴定内皮细胞 ,采用发色底物法 (S2 2 51 )测定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的活性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含量。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具有特征性Weibel palade小体 ,第Ⅷ因子特异性抗原阳性。蕲蛇酶使细胞培养液中t PA活性升高 ,t PA/PAI比值升高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增加。结论 蕲蛇酶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 PA ,提高其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病人 5 2例和健康者 4 8例 ,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 ,以Clauss法测定Fg ,以发色底物法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活性 (PAI 1∶A) ,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 ⅢA) ,以酶联免疫法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tPA∶Ag)、纤溶酶原含量 (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含量 (PAI 1∶Ag)。以免疫火箭电泳法测抗凝血酶 Ⅲ抗原 (AT ⅢAg)。 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vWF、Fg、PAI 1∶A、PAI 1∶Ag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0 1、0 0 5、0 0 1、0 0 5 ) ,AT ⅢAg、AT ⅢA、PLg∶Ag、tPA∶Ag明显降低 (P分别 <0 0 1、0 0 5、0 0 5、0 0 5 )。结论 OSAHS病人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1.
徐臣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08-241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经腹斜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愈率均高达1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出发生率[(31.47±5.36)min、(10.53±2.15)mL、(4.51±1.05)分、(4.85±1.17)d,0、7.2%]均低于对照组[(34.15±6.12)min、(18.17±3.16)mL、(5.01±1.31)分、(6.68±1.58)d、10.9%、21.8%](t=2.10、2.98、2.14、2.46,)(x2=4.69,均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有生育要求、符合保守手术治疗条件的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腹腔镜组70例及开腹组66例,术后1—2天常规服用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生殖状态。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目下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9.259、24.449、18.22,P〈0.01);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PEP、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及持续性异位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卯管妊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与开腹保守手术有相似的生殖状态,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单逖奎  陈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68-1769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6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273例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3例食管癌经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为98.9%。术后总的3年生存率60%(116/193),5年生存率34.65%(48/139)。结论:正确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手术切除的彻底性,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延长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后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变化,探讨P物质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CCI组(30只);B组:对照组(30只)。术前及术后3、7、14、28 d分别测定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行为学评分。术后3、7、14、28d每组取4只,麻醉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L4-6段脊髓,以备免疫组化,测定SP的变化。结果所有CCI动物从术后第3天起,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改变和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A组术后术侧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侧明显高于健侧(P〈0.05或P〈0.01);而B组仅在第4天术侧高于健侧(P〈0.05)。结论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SP的表达增加,而且表达增加与CCI大鼠的痛觉过敏、行为变化在时相上基本一致,说明CCI大鼠痛觉过敏与脊髓背角SP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5年至2010年胃切除手术治疗住院天数及各项费用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二级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行胃切除手术病例总78例,对各病例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各主要分项费用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分析性别、疾病性质、手术紧急性、年龄及手术方式对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2005年至2010年间住院天数、治愈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日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呈增长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6年间各分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除手术费各年度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分项费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手术紧急性、手术方式对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治愈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性质则有显著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年间胃切除手术患者住院天数及治愈效果无显著变化,住院总费用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药费、其他费用增长为甚。性别、手术紧急性、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成本无明显影响,恶性疾病、高龄则明显增加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球囊组76例,术后宫腔内置入球囊导尿管,5d后更换宫内节育器;上环组76例,术后宫腔直接放置节育环。观察术后宫腔恢复、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球囊组宫腔恢复及月经改善情况优于上环组(P〈0.05),两组妊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重度粘连术后宫腔持续放置球囊,并更换宫内节育环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宫腔粘连,促进月经恢复正常,但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微创经脐腹腔镜(PLG)辅助和小切口直视胆囊息肉摘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微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人;一组采用经脐腹腔镜辅助手术进行胆囊息肉的摘除,另一组经B超定位后做小切口直视找到胆囊后摘除息肉,对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进行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经脐腹腔镜组在切口大小[(2.23±0.19)cm vs.(3.78±0.21)cm]、手术时间f(43.84±6.32)min vs.(60.21±2.61)min]、出血量[(7.34±1.43)ml vs.(10.57±1.63)m1]、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直视组(P〈0.05)。结论微创经脐腹腔镜辅助胆囊息肉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 ,观察 6 氨基己酸 (EACA)对纤溶系统有关变量及术后出血和输血的影响 ,并与抑肽酶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 45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体重 10~ 3 0kg) ,分为抑肽酶用药组 (A组 ,15例 )、6 氨基己酸组 (B组 ,15例 )、对照组 (C组 ,15例 )。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 (T1)、CPB 15min (T2 )、CPB 3 0min (T3)、术后 2h (T4 )、术后 2 4h (T5)分别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D二聚体 (D D)含量、红细胞压积 (HCT) ,记录术后 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 (失血量 )及术中术后输库血量。结果 ①对照组 :术中t PA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1) ,术后 2h仍高于术前 (P <0 0 5 )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PAI 1活性术中及术后 2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术后 2 4h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 ;t PA/PAI 1比值术中及术后 2h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D D含量术中至术后 2 4h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1)。②用药组 (A组和B组 ) :术中及术后 2ht P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2hPAI 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中及术后D 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an orally active chymase inhibitor, NK3201 (2-(5-formylamino-6-oxo-2-phenyl-1,6-dihydropyrimidine-1-yl)-N-[[3,4-dioxo-1-phenyl-7-(2-pyridyloxy)]-2heptyl]acetamide), on the adhesion formation in a hamster experimental model. Hamsters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once daily with 30 mg/kg of NK3201 or placebo from 3 days before uterus scraping to 7 days after i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hymase activity in the injured uterus was reduced by treatment with NK3201. The score of adhesion formations in the chymase inhibitor-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the placebo-treated group (P < 0.01).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K3201 may be a useful drug for prevention of peritoneal adhesio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翟琴华  罗鑫  刘太祥  李红 《贵州医药》2004,28(8):687-688
目的探讨减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手术式。方法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糖尿病人72例,PHACO术人工晶体植入36例,ECCE术人工晶体植入36例,随访30天,对二种术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种术式术中并发症主要是虹膜色素播散,前房出血和后囊破裂。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房水混浊,纤维膜性渗出,虹膜后粘连和后囊混浊。PHAC0术的并发症低于ECCE术,术后视力恢复也以PHAC0为佳。结论PHAC0和ECCE二种手术方式均能使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提高。但PHACO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优越性,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但应减少术中对虹膜的骚扰。术后局部及时应用激素控制纤维膜性渗出,加强术后随访,对于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