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1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测定其血浆渗透压和血气分析,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 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其血浆渗透压为206~259mmol/L,均明显降低,经补充电解质和综合治疗,10例(90.91%)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例(9.09%)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不应只考虑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应常规测电解质、血浆渗透压,了解是否合并低渗性脑病,以免误诊。一旦发现低渗性脑病,应立即补充电解质,综合治疗,以尽可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杜玲  陈果 《四川医学》2011,32(1):110-1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低渗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COPD并发低渗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给予抗感染、改善通气等对症治疗,积极找寻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同时予以纠正低钠血症、提高血浆渗透压。结果 39例(92.9%)患者低渗血症在2~4d内逐渐纠正,复查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精神症状完全消失。3例(7.1%)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COPD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不应只考虑肺性脑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应常规测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了解是否合并低渗性脑病,以免延误治疗。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缺氧等原因促使电解质细胞内外移动,加之钠盐的吸收、排出异常和治疗不当,加重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而并发低钠血症,随着血浆渗透压的降低,会引起低渗性脑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并发低渗性脑病患者2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并发低渗性脑病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肺心病并发低渗性脑病23例分析张国祥,徐嗣荪慢性肺心病急性作发期出现精神症状,临床往往单纯考虑到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肺性脑病,而忽视了由于水电解质失衡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的低渗性脑病,两者临床表现虽有相似之处,但治疗上截然不同。我院于199...  相似文献   

5.
余兰 《吉林医学》2012,(27):5940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低渗性脑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4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钠恢复正常治愈者29例,死亡5例,合并肺性脑病死亡5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低渗性脑病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正常含盐饮食,适量限制入水量,合理使用利尿药,严格掌握利尿药的使用时间、剂量及联用指证,对用药时间>7 d的患者,应及时复出血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常见的除由肺性脑病引起外,部分患者系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所致的低渗性脑病所致。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但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却不同。为引起注意,现将本院1990年至1997年间收集的10例肺心病并发低渗性脑病病例...  相似文献   

7.
老年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老年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进行分析。24例患者除有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和低渗透压及精神症状,29%患者有精神萎靡不振,25%有嗜睡、烦躁、昏睡者各占16%,12.5%有浅昏迷。提示凡老年肺心病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宜及时检测血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并低渗性脑病的诊治体会矫君1矫汝虹2(1济宁市煤气公司卫生所2济宁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肺心病急性发作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不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部分患者是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所致的低渗性脑病。鉴于二者神经精神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混淆误诊,但在治疗上...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伴有低渗血症,可导致低渗性脑细胞水肿.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损坏,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称为低渗性脑病,由于低渗性脑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难识别.常被议诊为肺性脑病及其他疾病。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3月收治6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例中,有35例患者并发低渗血症。本文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渗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程园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3):184-185
肺心病患者常并发低渗血症,重症者产生低渗性脑病。而既往多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统归为肺性脑病,二者极易混淆,但治疗上有明显差别,故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现将本院1990年~1999年住院的368例肺心病中,并发低渗性脑病42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7例,女15例。年龄63~81岁,平均66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83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血浆渗透压依据下列公式计算:血浆渗透压(mosm/L)=2(Na mmoL/L K mmoL/L) GSmmoL/L BuNmmoL/L,低于280mos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气分析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其对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4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为期2周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气分析及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气分析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1.94±0.62mg/L)明显异常。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pH和PaCO2及D-二聚体水平(0.79±0.46m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或P〈0.01),PaO2改变则不明显(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PaCO2和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判定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D-二聚体(D-dimer)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各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比较各组BNP、D-dimer含量的差异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74±0.87)μg/L、(2.09±0.77)μg/L,均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的(1.67±0.65)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BNP水平分别为(919.34±189.33)pg/mL、(213.60±31.74)pg/mL,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37.30±12.74)pg/mL明显增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D-dimer含量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变化、疗效监测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与常规呼吸内科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对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并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d为1个治疗阶段,观察患者3d后的症状体征及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在血气分析各数值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BiPAP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气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iPAP通气支持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多索茶碱片、厄贝沙坦口服,对照组用适量的洋地黄强心及小剂量的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血压、呼吸、心率、心功能、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不良反应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片联用厄贝沙坦对于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3 h及治疗72 h,对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B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O2、pH、PaO2、PaCO2、HR及BR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O2、PaO2、pH均高于治疗前,但HR、BR、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但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B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疗程5周,治疗组予以自蛋白真基酸、脂肪乳、血浆等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等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提高,电解质紊乱纠正,肺功能、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金炬 《实用全科医学》2008,6(6):574-57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吸氧、呼吸兴奋剂治疗等处理;治疗组42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开始后2h、24h、72h两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及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收集临床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证实、除外其它心血管疾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96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并根据所测肺动脉收缩压的高低,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与4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患者38例(40%),中度患者37例(39%),重度患者21例(22%),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41.51±5.01)mmHg(1mmHg=0.133kPa)、(54.21±3.00)mmHg、(90.13±11.40)mmHg。治疗2周后复查,轻度组38例(100.0%)、中度组23例(62.2%)、重度组5例(25.0%)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降至正常,其余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转归一致。结论实时彩色超声心动图能够定性和定量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客观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病情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效果,从而为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奠定基础。方法:对照组(63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提高了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缬沙坦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各5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氧疗、利尿(螺内酯)、强心等治疗,贝那普利组患者加用贝那普利片2.55.0mg,1次//d;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205.0mg,1次//d;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2040 mg,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92.9%)高于缬沙坦组(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FEV_1%、FEV_1/FVC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AT评分均降低,且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偏低、心率偏快(P均<0.05);贝那普利组咳嗽(6例,10.7%)多于缬沙坦组(2例,3.6%),低血压((4例,7.1%)少于缬沙坦组(10例,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使用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