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2.
2012-2014年,开展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几种常用药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并提出抗性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停用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可轮换用于防治褐飞虱,限用吡蚜酮,停用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可轮换用于防治二化螟,限用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理想,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害虫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7)
[目的]针对水稻害虫抗药性上升、化学防治药剂缺乏的现状,2015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为80.3%、78.6%、81.9%和90.4%、86.0%、91.1%;异丙威、噻虫嗪、氟啶虫胺腈对白背飞虱防效明显优于褐飞虱,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为90.7%、79.3%、92.6%和93.5%、98.3%、98.3%;毒死蜱、噻嗪酮对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差,均低于79.2%。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二化螟残虫防效较好,药后21 d防效为80%以上;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对二化螟残虫防效较差,防效为43.2%~72.7%;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二化螟残虫防效相比,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三唑磷、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的防效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当地用药习惯和二化螟抗药性有关。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缩氨基脲类杀虫剂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较好,药后14 d都在85%以上,有机磷类杀虫剂稻丰散保叶效果较差。[结论]建议水稻主要害虫防治,轮换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防治稻飞虱,轮换使用双酰胺类、乙酰甲胺磷防治二化螟,轮换使用双酰胺类、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4.
35%噻虫·吡蚜酮WG等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寻找防治稻飞虱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2013年对稻飞虱进行了3种新型药剂的药效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35%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较好的持效性,都是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试验研究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筛选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方法]进行盆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00、120.00、150.00 g a.i./hm~2,0.5%噻虫胺颗粒剂225.00、300.00 g a.i./hm~2,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2400.00 g a.i./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00、187.50 g a.i./hm~2处理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70%以上。[结论]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噻虫胺颗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可以作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烯啶虫胺与氯噻啉复配的可行性,并明确其复配后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测定烯啶虫胺、氯噻啉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活性水平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当烯啶虫胺与氯噻啉之间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1、2∶1、3∶1、4∶1时,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最佳配比为2∶1,共毒系数(CTC)达到159.6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烯啶虫胺·氯噻啉(2∶1)混剂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4.75%,明显优于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9.12%)、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70.73%)和3%啶虫脒微乳剂(70.54%)3种对照药剂。[结论]烯啶虫胺与氯噻啉按照2∶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药》2015,(5):52-54
为明确50%呋虫胺WG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溧阳、张家港、武进等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溧阳、张家港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60%吡蚜·噻嗪酮WP、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武进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于对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50%呋虫胺WG和60%吡蚜·噻嗪酮WP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在生产上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酰胺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天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2016,(11)
[目的]通过氟啶虫酰胺田间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条件下设置制剂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0、750、900 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药后1、3、7、14、21 d调查白背飞虱、蜘蛛虫口数量,计算药剂对飞虱的防治效果、蜘蛛的杀伤率。[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0、750、900 g/hm~2药后1~21 d对飞虱的防治效果为45.23%~85.41%,中高剂量防效(57.02%~85.41%)与对照药剂吡蚜酮(62.76%~92.62%)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药剂对田间蜘蛛杀伤力与吡蚜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啶虫酰胺对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田间防治效果优异,对稻田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0~900 g/hm~2,在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  相似文献   

9.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现代农药》2012,11(3):22-24,27
介绍了50%吡蚜·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配方筛选、质量技术标准和贮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75%以上,热贮合格,14 d分解率很小,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1 d,7 d,16 d防效分别为67.88%,94.68%,96.85%,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噻嗪酮单剂的药效,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复配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吡蚜酮制剂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其应用技术,2013年开展了3种吡蚜酮制剂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G和25%吡蚜酮WP制剂用量分别为300,600g/hm2时,药后28 d,防效大于88%,显著高于50%吡蚜酮WP的防效64.97%;这2种制剂的持效期长达30 d。  相似文献   

13.
6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示范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剂,对生产上常用的6种药剂进行了示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0 d,6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病指防效在46.08%~93.14%之间。240 g/L噻呋酰胺SC 150 m L/hm2、75%肟菌·戊唑醇WG 150 g/hm2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在90%以上,持效期长。20%井冈霉素AF 375 g/hm2的防效为85.95%,该药剂成本较低,可以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与240 g/L噻呋酰胺SC、75%肟菌·戊唑醇WG交替使用。75%戊唑·嘧菌酯WG 150 g/hm2药后30,50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在纹枯病轻发年份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10%吡虫啉WP与50%吡蚜酮WG对蔬菜桃蚜、苹果黄蚜及桃瘤蚜等3种蚜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10%吡虫啉WP速效性较好。药后3 d,10%吡虫啉WP与50%吡蚜酮WG对蔬菜桃蚜的防效在84.99%以上,且无显著差异;对苹果黄蚜和桃瘤蚜防效均在93%以上。药后14 d,2种药剂对蔬菜桃蚜、苹果黄蚜和桃瘤蚜的防效依然保持在95%以上,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谌江华  柴伟纲  孙梅梅 《现代农药》2011,10(3):48-49,52
为了比较几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对25%吡蚜酮WP、24%螺虫乙酯SC、10%乙虫腈SC、70%吡虫啉WG和25%噻嗪酮WP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3 d、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84.73%、91.07%、97.72%;其次为24%螺虫乙酯SC和25%噻嗪酮WP,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2%以上;再次为10%乙虫腈SC,药后3~14 d的防效在58.76%~75.15%;70%吡虫啉WG防效最差,药后3~14 d的防效在67.80%以下。  相似文献   

16.
8个烟碱类杀虫剂生物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氯噻啉、呋虫胺等8个烟碱类杀虫剂的生物活性,为科学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浸渍法、浸稻苗法、浸叶碟法等对豆蚜、褐飞虱、二化螟、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对活性进行分组,并进行了结构与活性关系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烟碱类药剂对豆蚜LC50值为0.03140.3505 mg/L,对抗吡虫啉的褐飞虱LC50值为0.565 70.3505 mg/L,对抗吡虫啉的褐飞虱LC50值为0.565 749.404 6 mg/L,对二化螟LC50值为7.517649.404 6 mg/L,对二化螟LC50值为7.5176139.0369 mg/L,对小菜蛾LC50值为10.533 4139.0369 mg/L,对小菜蛾LC50值为10.533 4100 mg/L。烟碱基闭环与开环、取代杂环等结构特点对药剂活性有影响。烟碱类药剂对同翅目害虫的活性显著优于对鳞翅目害虫的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轮用策略和兼治策略推进药剂的科学合理使用,还可加强研发种子处理剂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20%氟胺·嘧菌酯WG、75%戊唑·嘧菌酯W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量等,于2012年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防治1次。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WG 750~1 500 g/hm2、75%戊唑·嘧菌酯WG 150~300 g/hm2对纹枯病1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2次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防治效果相近,好于300 g/L苯甲·丙环唑EC、43%戊唑醇SC、20%井冈霉素AS等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效,2016年开展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建议20%呋虫胺可溶粒剂在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施用,其适宜制剂用量为45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