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县情和城镇与农村并存的特点。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就是城乡互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之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城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它以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己任,在县域城镇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忽略历史文脉,建设指导思想模式盲目仿效大城市,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在新世纪小城镇建设中,走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道路势在必行,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试论建设农村集贸市场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时期。以湖南为例,已初步形成了以城镇综合性及专业性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村集贸市场为骨干,城乡基层网点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渠道、多个层次、城乡联通、运转灵活、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城乡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从纯粹经济角度定义,农村城镇化是指随经济进步而产生的农村不断向城市聚集、靠拢的过程,是城乡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互动和重组的过程和结果。因而,经济意义上的城镇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独特经济空间,是农村的延伸和连接城乡的纽带,它以二、三产业的区位聚集为主要特征,其发展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以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为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山东省的数据分析,发现县域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多为城镇扩张导致的就地转移人员和周边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城乡两栖人员构成。与大城市不同,县域城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户籍关联性不强,且城乡户籍含金量正经历此消彼长的过程。由此,县域城镇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政策选择的关键并不是引导农村籍人口在城镇落户,而是着眼于跨越城乡状态下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提升其融入城镇能力并充分保障农村权益。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城镇建设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通道以及农村居民点,合理配置城乡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7.
县域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是有效吸纳农村转移人口、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内蒙古地区地域广袤,城镇数量众多,但存在城镇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集聚效益差等问题。本文从县域城镇人口规模与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内蒙古地区县域城镇适度人口规模提出合理化规划建议,以期促进自治区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经济能够良好地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实际运行情况。与以往用“活动部门”来对城镇和农村经济进行传统的分类相比较,强调家庭经济单元、生产经营者、经济制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内部相互作用则提供了一个更为现实与全面的观点。因此,发展经济的方向最好应该转向以发展城乡地区的网络经济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型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型城镇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生态型城镇 建设生态型城镇就是要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小城镇,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社会进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转变传统的城镇农村发展思路,将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内涵发展作为当前城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特点日益凸显,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目前,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严重阻碍了城乡之间资源相互流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发展。本文基于此背景,对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农地抵押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圈层经济结构理论现今已被成功地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城市群空间规划当中,县域经济承接着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缓解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善并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领域,论文论述借鉴圈层经济结构理论,以构建合理的县域圈层经济结构,从而建立县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作用辐射并带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把支持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牢抓实。“十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以城市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加快城市化是解决市场需求不足、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国际经济接轨等一系列迫切问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选择。随着我国工业化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产业升级为主模式的转变,农村工业水平将提高,农村工业内部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工业的联系将更加复杂。农村工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使其越来越难以在农村的环境中发展,越来越要求从农村环境转入城镇环境发展。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县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承载着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的同时承载着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增强活力、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特殊重要功能。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县(市)走出了各具特色、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3)
<正>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3)
<正>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4)
在国家扩大内需,发展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城乡统筹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入驻城乡经济成为农村改造建设的主要力量。目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中小企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21世纪——关注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城乡交流与日俱增,城乡关系日趋密切,大大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然而,城镇化的过程中,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结果造成经济增长成本过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村庄可持续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是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经济工作的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谦 《小城镇建设》1999,(12):14-15
小城镇,处于“村庄中的都市,都市中的村庄”这一特殊区位,一头承接着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一头连带着物产丰富的广阔农村,历来就是城乡商品流通的交汇点,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建设好小城镇,将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双加速的态势,但县域城镇发展滞后的现实却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县域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城镇体系中优先发展县城的战略,应通过发挥其比较优势,凸显连接城市与农村承接的平台作用,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的集约规模和效率,努力实现把县城建设成为区域内工商业发达、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地域民族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中心城镇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