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受到诊疗前使用消毒漱口水漱口的影响。方法以三间同等规模、牙椅数量与设备相同的牙医诊室为对象,患者诊疗前漱口水分别使用口洁素漱口水、复方氯己定溶液漱口水及清水漱口。选择三个时间段空气采样,分别是开诊前、诊后2 h、诊后4 h,检测三个时间段空气样本中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诊所开诊前样本空气中菌落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诊后2 h、4 h口洁素漱口水组与复方氯己定溶液组样本菌落数明显低于清水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诊疗前使用消毒漱口水可以显著降低口腔诊室内的细菌菌落数。  相似文献   

2.
房宏志 《西部医学》2008,20(3):596-598
目的对比评价超声龈上洁治同步不同药物冲洗治疗青少年增生性龈炎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分为三组,试验组1(1%的聚维酮碘液)、试验组2(0.12%氯己定溶液)、对照组(蒸馏水)。应用1%的聚维酮碘液、0.12%氯己定溶液、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上洁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的冲洗药物,测量患者上下前牙治疗前和治疗后七天复诊时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数值。结果1%的聚维酮碘液组(试验组1)、0.12%氯己定溶液组(试验组2)PLI的疗效均好于蒸馏水组(对照组),且显示PLT、BOP两药疗效不同。结论超声龈上洁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青少年增生性龈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超声龈上洁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牙周洁治术中的气雾污染状况,做好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方法 选取无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无慢性疾病、无传染病及其他禁忌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在牙周洁治术中采用复方硼砂漱口,对照组患者采用清水漱口.2组患者分别在洁治术前、术后进行口腔细菌采样;术前、术中10 min、20 min、30 min和手术结束5个时段进行空气采样做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牙周洁治中空气采样、洁治后口腔采样细菌培养结果远远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硼砂消毒作用好、性质稳定.在牙周洁治过程中采用复方硼砂漱口,可随时清除洁治术中口腔内和汽雾中的细菌和微生物,降低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牙周洁刮治术和局部应用口灵(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对成人牙周炎患牙龈下菌群及龈沟液中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成人牙周炎共156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牙周洁刮治术和口腔局部应用复方茶多酚含漱液漱口,阴性对照组给予牙周洁刮治术和蒸镏水漱口,阳性对照组给予牙周洁刮治术和0.2%洗必泰液漱口.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其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并对龈下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三组治疗后龈沟液中内毒素水平及龈下细菌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龈沟液中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龈下细菌的数量及组成发生明显改变,龈下细菌总数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革兰氏阳性球菌增加(P<0.05).结论:牙周洁刮治术合并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局部应用对患牙龈下菌群及龈沟液中内毒素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病人牙周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确诊为伴有慢性牙周炎的高血脂病人6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口腔卫生指导,并进行龈上洁治、抛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2周内每天给予0.2%复方氯己定漱口液漱口。结果:牙周指标方面,对照组术后2、6个月仅有探诊出血情况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而观察组术后2、6个月的探诊出血情况、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脂水平方面,对照组术后2和6个月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项血脂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和6个月三酰甘油较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P<0.05~P<0.01)。结论:牙周炎的治疗能有效降低三酰甘油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改善高血脂症状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氯己定液漱口及西瓜霜涂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10ml氯己定液漱口和西瓜霜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并配合日常生活等措施;对照组给予10ml的康复新液漱口吞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通过相应的治疗和饮食控制,对口腔溃疡的治疗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洁牙机治疗轻、中度种植体周围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患轻、中度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牙随机分为洁牙机治疗组和漱口治疗组,检查种植体的l临床指标.洁牙机治疗组使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等指标显著改善,效果优于漱口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超声洁治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消毒液影响下的口腔诊室空气质量以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120,随机分为四个诊室三组,分别为碘伏组,洗必泰组以及双氧水组,使用口腔消毒液五天,分别于每日早8时、10时以及12时采集诊室空气样本,对不同诊室、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口腔消毒液的空气菌落数量差别进行对比分析;并在高峰时间对患者漱口前后椅边痰盂表面细菌数量变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同诊室、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口腔消毒液的空气菌落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洗必泰、双氧水以及碘伏;三种口腔消毒液对痰盂表面细菌杀死率均高于90%;三者相比,碘伏及双氧水的灭菌效果好于洗必泰.结论 口腔消毒液对于口腔诊室空气质量以及物体表面污染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与1% 双氧水漱口对减少牙体治疗时产生的细菌性气雾的作用.方法 用空气沉降法分组收集牙体治疗时经西帕依固龈液及1% 双氧水漱口前后产生的气雾,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观察形成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2种漱口液对减少气雾中的细菌均有明显的作用(P<0.01),但两漱口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牙体治疗前漱口可明显降低气雾中的细菌污染,西帕依固龈液、1% 双氧水均是牙体治疗前有效的漱口剂.  相似文献   

10.
刘润梅 《四川医学》2014,(7):842-844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将无张口受限分为 A组,有张口受限分为 B 组;再将 A、B 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 A1、A2组和 B1、B2组。 A1、B1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盲袋,再以探针将碘甘油导入盲袋内。 A2、B2组用3%双氧水冲洗盲袋,同样方法将碘甘油导入盲袋内。 A、B 两组患者就诊前3天内均未全身或局部用药。结果在急性智齿冠周炎初期阶段(A 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的有效率为96%,3%双氧水联合碘甘油的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 〈0.05);随着疾病的发展(B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的有效率为76%,3%双氧水联合碘甘油的有效率为56%,氯己定与双氧水的有效率明显降低。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早期病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23例(共88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各数值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龈下冲洗方式对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0例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含5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后,采用含有0.2%甲硝唑液的传统冲洗器对患牙进行冲洗。实验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采用0.2%甲硝唑液进行冲洗处理,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7d后的菌斑指数(PL)、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四项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PL、SBI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治疗后PL、AL、PD、SBI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合并梅毒的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的冲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观察西帕依固龈液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鼻咽癌患者,本试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时,试验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已定含漱剂,在手术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的反应程度以及放射性治疗的疗效。结果:经过试验之后观察发现,试验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术后62例患者中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的例数分别为28、24、6、4例;对照组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剂,术后54例患者中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的例数分别为4、10、26、14例,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及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候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安全性好,极其方便,值得在临床治疗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超声洁治术治疗牙周炎后对患者牙本质敏感(DH)发生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超声洁治术治疗的轻、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各40例(为轻、中、重度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min,治疗后3、7d行温度试验,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牙敏感度进行评估,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牙本质敏感发生情况;并对比3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以观察超声洁治术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3dDH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min、治疗后7dDH发生率、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DH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治疗前、后PD、BI、PLI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中度组各项指标亦高于轻度组(P〈0.05);3组治疗后3d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及VA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P〈0.05);治疗后7d牙本质过敏发生率及VAS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D、BI、PL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超声洁治术治疗本症疗效显著,但短时间内可加重牙本质敏感的发生,术中对牙龈退缩的患者治疗后应及时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种方法对妊娠期龈炎的预防效果,以寻求效果较好的预防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进行孕前咨询和检查的48例妇女分为三组,各16例,健康指导组(A组)进行孕前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处理组(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超声波洁治,对照组(C组)暂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三组妇女均在孕前和妊娠6个月时进行牙龈指数(GI)、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的检查。结果妊娠6个月时与孕前基线相比,A组、B组GI显著下降(P<0.05),C组显著上升(P<0.05),A组CI-S无明显变化(P>0.05),B组CI-S显著下降(P<0.05),C组CI-S显著上升(P<0.05),A组、B组DI-S显著下降(P<0.05),C组显著上升(P<0.05)。B组在妊娠6个月时DI-S、CI-S、GI改善情况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孕前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并作预防性洁治对妊娠期龈炎的预防效果优于孕前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6.
陈珍  李良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7-1659
目的:评价洗必泰、双氧水2种龈下冲洗液作为牙周基础治疗的辅助疗法对成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15例(45颗患牙)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分别用0.12%洗必泰(洗必泰组),3%双氧水(双氧水组)行牙周袋内冲洗,另外1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连续4周每周冲洗1次,术前、术后6周分别检测探诊后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结果:术后6周复查,洗必泰、双氧水及对照组BOP分别降低85.54%7、7.76%和68.8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分别减少1.93、1.571、.42 mm,洗必泰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抗菌成分的龈下冲洗液有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可辅助提高牙周基础治疗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河北医学》2014,(6):951-954
目的:研究腹腔冲洗温度和不同冲洗方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数字法将胃肠手术病患36例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在关腹前以室温之下生理盐水冲洗碗对腹腔冲洗。观察组则以冲洗装置对生理盐水缓慢加热后匀速冲洗。对比两个组别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鼓膜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冲洗液剂量为3195±789 mL,复苏拔管的时间为43.6±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4282±1045 mL,51.4±8.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和冲洗时长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22.22%),烦躁和躁动为4(22.22%),肠道通气时间为21.9±4.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10(55.56%),11(61.11%),25.2±5.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寒战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3±0.4℃,术后30min温度为36.5±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9±0.3℃;观察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5±0.1℃,术后30min温度为36.6±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8±0.2℃。同时,观察组在冲洗之后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之后匀速冲洗腹腔,能够减少冲洗剂量,缩短复苏拔管的时间,以及肠道的通气时间,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患体温下降情况迅速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李云恺  陈丽艳  王惠  邱思强 《海南医学》2014,(10):1409-1411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讨臭氧水和臭氧对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40只Vista大鼠感染性创面造模成功后按换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洗必泰治疗组、臭氧组、臭氧水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换药9 d后评价四组大鼠创面的愈合情况并运用ELISA方法测量感染前、感染后2 d以及治疗后第3、6、9天大鼠皮肤肌肉标本中FGFs的含量。结果χ2检验显示四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8,P〈0.05),臭氧水组的有效率最高(70%),臭氧组其次(50%),但优于洗必泰组(30%)和对照组(10%)。除感染前外,各个干预组的FGFs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第3、6天臭氧水组的FGFs含量[(124.05±7.94)μg/kg,(179.02±14.95)μg/kg]明显高于臭氧组[(78.98±7.22)μg/kg,(112.97±12.66)μg/kg]和洗必泰组[(54.86±6.38)μg/kg,(56.03±7.8)μg/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7、2.893、3.022,2.907,均P〈0.05),在治疗后第9天,臭氧组的FGFs含量[(263.79±40.09)μg/kg]与臭氧水组[(260.12±28.9)μg/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05)。结论臭氧和臭氧水均是高效消毒剂,均能够通过提高皮肤肌肉组织中FGFs的含量促使创面的愈合,但臭氧水要优于臭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256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8例采用固定义齿种植,对照组128例采用活动义齿种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时间及基牙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有5例患者对治疗不满意,满意度为96.09%,对照组18例患者对治疗不满意,满意度为85.94%,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71±1.35)d,总治疗时间为(8.64±1.87)d,对照组口腔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8.29±1.52)d,总治疗时间为(11.43±2.03)d,两组患者口腔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前基牙出血指数为(3.37±0.16),修复后为(1.02±0.31),对照组修复前基牙出血指数为(3.30±0.22),修复后为(1.44±0.47),两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过程中采用活动义齿技术疗效好,咀嚼效率高,异物感少,功能恢复更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