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廊坊市615例人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0至2014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鲁氏菌病报告卡片和采用个案调查表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和经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主动监测、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广泛宣传、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是做好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才能真正遏制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市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和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我市每年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病例数为180例。2012年此类的病例数陡增,报告病例数为451例,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150.56%。2013年,我市患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数继续攀升,全市共报告了773例布鲁氏菌病病例,与去年相比上升了71.40%,形势严峻。结论:我市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认真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不足,全面实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评价迁西县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实施的效果,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迁西县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59例,年平均发病率2.98/10万,呈逐年增高趋势,无死亡病例,疫情呈散发状态。主要传染源为羊;发病人群主要为进行小规模养羊的农民;年龄以直接参与饲养活动的青壮年为主。结论畜间检疫、监测和免疫工作不到位、牲畜养殖户布鲁氏菌病防护知识匮乏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加强各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与合作,落实畜间检疫、免疫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护意识,加强人员培训是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围场县2003-2012年布病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围场县共诊断布鲁氏菌病病例1 139例,年平均发病率2.149‰,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畜间疫情是人间疫情的传染源。畜间疫情连续不断,人间疫情就不能彻底控制。免疫和淘汰病畜是控制布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冷春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90-1291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探求布病防控策略的方向和定位。方法对围场县201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及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按照GB15988—1995《布病诊断标准》的规定确诊新发病例59例,旧病例5例,调查患病率为3.35%,血清阳性率为18.1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和因此而形成的防控漏洞与布病疫情的发生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结论加强布病宣传力度,约束和干预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过程中的行为即可弥补布病防控的漏洞。  相似文献   

6.
1965——1974年,美国布鲁氏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1965~1974年十年期间,报告了人间布鲁氏菌病2302例。从1965年的262例到1973年的175例每年的病例数逐渐下降;在1974年报告了247例。这种复燃的出现是直接与牛的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增高有关。疾病管理中心接受报告的病例2047例,包括189l例新患和156例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及其特点。方法对兴安盟6个旗(县、市)7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测。结果2001~2007年全盟发生布病人数1951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时间、职业、地域的差异。结论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要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对患病牲畜妥善处理,继续坚持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宁夏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报告情况,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宁夏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186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17/10万;男女布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5);不同年龄段报告发病率也不同(χ^2404.050,P〈0.05);职业以农民居多,占80.16%;发病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4~7月;吴忠市布病病例最多,占75.29%,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176.846,P〈0.05)。结论布鲁氏菌病在宁夏地区存在一定的散发,应加强该地区对布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地区分布、职业特点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承德市2010~2012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40例,其中2010年221例、2011年408例、2012年611例;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4-8月份发病率较高,占全年的67.10%;畜牧养殖地区发病率高,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畜牧养殖业发病677例(54.60%)、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473例(38.14%)、其他90例(7.26%);男性病例940例、女性病例300例,男女比为3:1:1。结论承德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人群是承德市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鸡西市最早于1998年报告了第一例人间布病的病例,布病在我市由最初的一个区发病,到2002年我市有8个县区分别有病例报告,之后就是在全市范围九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2009年布病共报告84例,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46.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州区1995~200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进行监测。结果监测期内无新发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论甘州区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效显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趋于稳定,今后要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和牲畜入境检疫,并加大人畜间协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楚雄州2014-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楚雄州2014-2017年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14-2017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 39/10万,除双柏县外,其余9县市均有病例报告,牟定县为高发县,占全州报告病例总数的46. 51%;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6~11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6. 74%;男女比为2. 85∶1;病例以农民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 37%;接触羊感染发病占90. 70%;临床症状以发热、肌肉关节痛和乏力为主。结论楚雄州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呈扩大趋势,饲养放牧羊为主要的危险暴露因素,应加大动物间疫情检疫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人间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法疫情资料均来自2011年大连市布病监测结果及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报告,诊断标准均按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执行,所用试剂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结果2011年大连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例,发病率为0.2/10万,同比显著提高(0.02/10万);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型病例的出现,发病季节性不甚明显;羊种布鲁氏菌为大连市流行优势菌型。结论2011年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出现了较以往不同的新的流行特征,即由单一的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由职业接触人群向非职业人群转化的发病趋势。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规疫情监测和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布病发现1例患病,发病率低;监测点监测211人,阳性5人,阳性率2.36%。男性感染1人,女性感染4人,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感染年龄30岁以上为主,职业以饲养、管理及后勤人员为主。结论 2011年南宁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低;监测点阳性率较高,应加强传染源管理,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对重点人群及时开展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3年广东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广东省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81例。70.46%的病例发生在3~8月;广州市、江门市、佛山市三地市报病数合计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4.0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病例主要分布在40~60岁年龄组;病例中家务及待业、农民、商业服务3种职业所占比例较高。共抽血检测5 012人,其中血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114人,阳性率2.27%。结论广东省人间布病主要以外地染疫羊只输入引起疫情为主,布鲁氏菌羊种3型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陕县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人间发病特征。方法对2011—2012年陕县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2年间报告83例新发病例,2012年与2011年相比发病上升109.54%;2012年高危职业人群RBPT检查阳性率高于2011年;3~10月份占发病人数的83.13%;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95.18%,男女之比3.88:1;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诊断周期较长;传染源为病羊。结论布鲁氏菌病疫情在陕县呈现快速上升状态,存在本病暴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吴忠市利通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在监测点乡镇对7—60岁与牧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以及学生、医务人员和家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结果2009—2012年共对4179人份血清进行监测,阳性率6.22%(260/4179);各年阳性率不同,其中2012年阳性率最高,占10.94%(166/1518);职业以从事畜牧交易人员检出率最高,占14.44%(13/90)。病原学培养总出菌率为36.73%(18/49),其中羊3型所占比例最高,占61.11%(11/18)。结论利通区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持续上升,病牛、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应加强监测、检疫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疫情动态,做好防制工作。方法依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3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5~8月为发病高峰,所报病例中奶牛和绒山羊饲养员占61.54%。35~4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9.23%,旅顺口区为疫情高发区;重点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6 302人,发病率0.05%;血清学检测1 161人,阳性率3.01%,旅顺口区阳性构成比最高,为37.14%;阳性畜疫点高危暴露246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41%,发病占血清抗体阳性的6.06%,远高于重点职业人群;畜间布鲁氏菌病年均检出率为0.75%,旅顺口区疫情较重,阳性畜检出率为3.96%,占阳性畜检出总数的53.83%。结论应积极采取以加强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高牲畜检疫率、及时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护措施,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是布鲁氏菌病(布病)历史疫区,曾多次发生流行.1959-1 982年共检查125 131人,感染12 350人,患病3 351人,患病率2.68%[1]. 为了进一步深入观察我市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程度,以便采取控制措施,笔者1998 -2000年对本市人间布病进行了系统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廊坊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点重点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人间布病流行状况。方法抽取从事饲养、屠宰等重点人群血清受检者的血液各5 ml,静置分离血清,采用琥红平板试验定性和试管凝集试验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廊坊市2010-2014年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平均阳性率为2.90%,发病率逐年增加,平均发病率1.87/10万,截至2014年廊坊市共计监测到734例布病病例。防治知识知晓率平均68.28%,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63.18%,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高发,香河县、大厂县、广阳区三地高发,40~50岁年龄组人群高发。饲养、畜产品加工及贩运、屠宰、兽医等职业的阳性率较高,是否按规程操作对发病率有影响。结论廊坊市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点人群布病血检阳性率平均2.90%,通过健康教育可降低人间布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