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和降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4年陕北无定河流域日降水、DEM、土壤类型、MODIS NDVI等数据,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和降雨在土壤侵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平均占流域面积的88.35%,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随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000—2014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下降趋势,轻度及以上等级面积比例均为上升趋势。(2)不考虑降雨因子影响时,无定河流域仍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为增加趋势,而其他土壤侵蚀等级均为下降趋势。不考虑植被覆盖因子时,流域土壤侵蚀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和变化速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3.67%和24.55%,而降雨作用达到86.33%和75.44%,表明降雨是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子,降雨变化主导着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水文预报模型的局限性,研究基于EasyDHM分布式模型的洪水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漳卫河流域实际洪水预报中.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运用于漳卫河流域的洪水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为洪水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对同类洪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漳卫河流域山区是海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防治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其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及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针对本区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航空影像的秃尾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秃尾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分布情况,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9月分辨率为0.38 m的航摄影像和比尺为1∶1万的DEM,在Arc GIS10.0环境下,通过人机交互,提取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沟壑密度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生成各专题图并进行叠加分析,依据水利部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分别对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强度进行了判别、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9月,秃尾河流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3 076.33 km2,占流域面积的93.3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90.74 km2,占流域面积的14.90%;中度侵蚀面积724.30 km2,占流域面积的21.99%;强烈侵蚀面积634.23 km2,占流域面积的19.25%;极强烈侵蚀面积558.69km2,占流域面积的16.96%;剧烈侵蚀面积668.37 km2,占流域面积的20.29%。该流域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多发生在风蚀区,而以沟道侵蚀为主的剧烈侵蚀主要发生在水蚀区,上游风蚀区侵蚀强度远小于中下游水蚀区侵蚀强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漳卫南运河流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漳卫南局要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实现"三大转变"、推进"五大支撑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努力开创漳卫南局水资源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运用USLE模型求解朝阳县2003-2017年丘陵区和平原区的侵蚀模数均值、最大值及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采用回归系数法分析分析侵蚀模数变化特征,揭示了近15a间的侵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轻度侵蚀集中于朝阳县丘陵山地和平原区,丘陵山区的侵蚀等级存在较大跨度且具有带状分布特征;2003-2017年朝阳县水土流失呈下降趋势,且平原区减弱程度远远低于丘陵山区;随侵蚀强度的提升各等级流失面积逐渐减少,极强度侵蚀面积在丘陵山区和平原区控制在10%、5%以下,有效遏制了剧烈侵蚀的发展,且河流、湖泊周围的土壤侵蚀减弱幅度较大;总体而言,朝阳县各流域侵蚀减弱幅度较为显著,水土流失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平原局部地区有所加重,通过对土壤侵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够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灞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研究,识别出侵蚀集中来源区域,为全运湖水环境综合施策布局提供指导。利用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及收集资料,按照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USLE模型的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土壤侵蚀空间识别研究。2020年灞河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830.91t/(km2·a),土壤侵蚀面积为 696.46km2,占全流域土地面积的 27.79%。从空间分布上看,土壤侵蚀主要集中于灞河流域,辋川河流域及库峪河流域。灞河流域依据侵蚀集中指数及识别区域,优先开展调控措施,全运湖的减蚀澄清效果将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三期遥感卫片资料,对辽宁西部北票市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现状与动态变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复区土壤侵蚀面积明显减少,各侵蚀类型面积由高强度侵蚀向低强度侵蚀转变明显,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治淮》2021,(1)
正河川径流是地表水资源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漳卫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类改造建设活动,例如地下水的开采、修建水库和灌区等,使得漳卫河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流域蒸散发,对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漳河观台站、卫河元村集站1953—2017年共65年的资料,基于Mann-Kendall法、集中指数等方法,进行径流趋势、突变和年际年内变化分析,对全面准确掌握漳河流域径流变化情况,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延长预见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RUSLE模型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别应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RUSLE模型,研究重庆市盆古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基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计算的土壤侵蚀强度大于基于RUSLE模型的计算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的微度侵蚀差别最小,而在其它侵蚀强度等级上差别较大;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均表明,盆古小流域2008—2011年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上由强转弱,且呈现中度以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增大、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指出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更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在地域上成多样化分布,土壤侵蚀在垂直方向上呈规律分布.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②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④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最后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动态演变趋势,能够快速识别流域整体健康水平和退化程度,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6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InVEST模型综合评估了赤水河流域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存储和生境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分析了35年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未发生显著变化,保持了相对天然的生态系统状况。流域产水量近年来略微增加,中下游是主要的产水区。流域整体土壤侵蚀状况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面积近年来略微增加。赤水河流域为碳源区,流域碳储量呈降低趋势。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约为0.78,生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研究可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砒砂岩区侵蚀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是我国北方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其土壤侵蚀治理长期以来是我国水土保持学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其难点在于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多动力复合侵蚀交替发生且时空分异性强、侵蚀岩性机理及侵蚀动力过程复杂、干旱缺水而暴雨集中,以及人们对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规律性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本文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特征、治理措施及其作用与效益,以及砒砂岩治理技术研究新成果等方面综述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阻控侵蚀与植被恢复一体化、砒砂岩资源利用与生态衍生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及实现生态综合治理将成为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研究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海涛 《人民长江》2016,47(4):17-19
淮河流域上游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准确预测与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治理规划。引入考虑地表径流深的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拟了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区域2000~2010年水土流失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拟的输沙量满足规范要求,相比于传统方程,相对误差减少,模拟的含沙量过程确定性系数提高,对淮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模拟精度更高;研究流域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现西大南北偏小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游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化土壤侵蚀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了贵州省毕节市毛家湾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和植被盖度3个可以简便获取的指标,估算了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介绍了基于地类、坡度与植被估算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简便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的建议。另外,还指出了由于目测估算植被盖度的误差较大,需要开发更为精准且简便的方法测量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7.
延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延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本文依据延河支流西川河上枣园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比分析该站水沙变化趋势和流域内水土流失变化情况,探讨西川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金良 《水资源保护》2022,38(1):141-146
通过评价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演变特征,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目标与总体格局,探讨并提出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正在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针对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面临的河湖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地下水超采、流域水土流失等主要问题,应从强化河湖监管、...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天然林草植被开垦前后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无论林地或砍伐基地地形图因素如何,基本上不发生侵蚀或侵蚀极微弱;而相同地形情况下,开垦地或裸露休闲地年侵蚀模数多在1万t/km^2以上,且受坡度及雨强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人类开荒作用的结果,北洛河上游,延河中上游地区1950-1984年间年均新增产沙模数3000t/km^2。晋陕蒙接壤区大型煤田的开采,使得土壤侵蚀进一加剧。如不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到  相似文献   

20.
海河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是海河流域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经对比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洪充量,土壤侵蚀量等因子,进而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从提高植被覆盖度尤其是低覆盖度草地植被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为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河道外生态需水的具体数额,得出海河流域现状年河道外生态耗水(降水)385亿m^3。另外,为改善河道外生态环境状况将低覆盖度草地提高地提高至中等覆盖度水平,则需要增加生态需水12.5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