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黄素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单侧肾切除的方法.观察了大黄素对术后对侧肾代偿性肥大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术初期对侧肾即可出现肾重量增加.肾重/体重比和肾代偿性肥大率升高;但是.随着实验进展.尽管肾脏仍明显增大.而肾重/体重比保持不变。大鼠经大黄素治疗后.肾重量明显低于非治疗组.而且其肾重/体重比值和肾代偿性肥大率均低于非治疗组。同时.单侧肾切除后.尿表皮生长因子(EGF)排泄量增加.而大黄素能明显减少其尿EGF的排泄量。研究还证实.经大黄素治疗后的大鼠,其菊粉清除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故推测.肾脏代偿性肥大发生于肾切除初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肾组织EGF参与了其代偿性肥大.大黄素的作用与其减少尿EGF排泄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供体肾脏两种切取手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供体肾切取的理想方法。方法我院从2001年4月-2005年10月共切取供体肾脏458只,回顾分析两种切取供体肾的方法。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方法切取肾脏的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及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先取肾后灌注法”肾脏平均热缺血时间为5.63min,取肾手术时间平均为3.82min,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4.21%,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ATN)发生率为4.00%,供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51d。“先灌注后取肾法”肾脏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03min,取肾手术时间平均为6.62min,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2.23%,ATN发生率2.14%,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平均4.61d。结论原位灌注后再切取供肾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供肾灌注良好,尤其是对有多支动脉的供体肾脏能充分灌注;取肾操作从容,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肾脏的挤压伤以及输尿管、肾血管的损伤,保证供肾的质量,提高供肾的利用率以及肾移植的成功率。原位灌注后再切取供肾的方法在热缺血时间,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先切取肾脏后灌注的取肾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肾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经皮肾活检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354例小儿肾活检术的并发症及其分布。结果:342例获得了足够的肾组织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成功率为96.6%,术后有27例发生了并发症(7.6%),其中肉眼血尿22例(6.2%),疼痛15例(4.2%),肾包膜下血肿11例(3.1%),血凝块栓塞9例,(2.5%),肾内动静瘘1例(0.28%),并发症的发生与肾小球疾病的性质、肾功能及单针穿刺出肾组织的长度有关,而与患儿年龄及穿刺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4.
多种肾毒物质的毒效可发生在肾单位的不同节段而表现选择性位点损伤,其中肾近端小管是毒物诱导肾损伤的最常见部位。已知,雷公藤多甙有明显肾毒作用,但其损伤机制不清。目的:阐明雷公藤多甙肾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给予雷公藤多甙250mg/kg、500mg/kg i.g.(q.d.).5周后处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重度积水无功能肾而进行肾切除术的患者46例,其中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组(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的22例为后腹腔镜(RN)组,开放肾切除术组(open nephrectomy)的24例为开放(ON)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RN组[(1293±20.5)min]与ON组[(118.2±19.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RN组[(162.0±22.1)m1]少于ON组[(259.2±18.5)m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长度RN组[(47.3±19.4)mm]少于ON组[(151.2±25.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25.6±4.9)h]及住院时间[(8.1±1.8)d]均少于ON组(P〈0.01);RN组术后并发症率(9.1%)低于ON组(33.3%)(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儿经皮肾活检的并发症分析(附3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354例小儿肾活检术的并发症及其分布。结果:342例获得了足够的肾组织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成功率为96.6%。术后有27例发生了并发症(7.6%),其中肉眼血尿22例(6.2%),疼痛15例(42%),肾包膜下血肿11例(3.1%),血凝块栓塞9例(2.5%),肾内动静瘘1例(O.28%)。并发症的发生与肾小球疾病的性质、肾功能及单针穿刺所取出肾组织的长度有关,而与患儿年龄及穿刺次数无关。小儿经皮肾活检术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使用开同和爱西特治疗,治疗组使用肾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普通组治疗有效率48.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治疗后血肌酐降低了(0.58±96.38)μmol/L,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降低了(21.33±97.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治疗后尿素氮降低(0.56±5.48)mmol/L,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降低(1.28±5.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自出生后有正常分次排尿,并有不间断会明部漏尿。体检,会阴部前庭未见异常开口,阴道口见澄清尿液不断溢出。B超示;左孤立肾,IVP示左肾显影良好,肾盏林口清晰完整,肾盂输尿管未见异常,在注入造影剂后30分钟仍未见右肾显影。膀优尿道镜检,见左输尿管开口喷尿,未见右输尿管开口和疾口。膀既内注入美兰,阴道口流出尿液未见染色。ECT:左肾皮质显影正常,放射性经肾盏、肾盂向输尿管膀俄排泄,右肾略显影,形态明显缩小,小肾位于第五腰椎右侧,右输尿管可辨认。ERPF:左肾374.7ml/min,右肾30.3ml/min。肾…  相似文献   

9.
活体肾移植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锋  鄢业鸿  肖建生  单人锋 《江西医药》2008,43(12):1271-1273
目的总结我院2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6例非血缘亲属供肾包括5例夫妻和1例岳母供肾,血缘亲属供肾包括15例父母和4例同胞供肾.供体均开放手术取肾,肾脏按常规植于左侧或右侧髂窝,术后采用FK506+MMF+Pred或CsA+MMF+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和长期移植肾功能。结果25例供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日5~12d.平均9.3d,术后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恢复正常生活。受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肾功能,住院日10~35d,平均13d。8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2%,均治愈。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扩大了肾脏来源,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短,移植后恢复迅速.远期效果好。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能有效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双氯芬酸钠栓剂对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5年收治的236例急性肾绞痛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栓剂组,分别观察治疗后2小时、8小时、24小时后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2小时、8小时,双氯芬酸钠栓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可应用于急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减少了杜冷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乳猪肾提取液对顺铂致死性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独皮下注射顺铂组及肾提取液预防组,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率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结果:单独顺铂组小鼠死亡率为31.30%肾提取液预防组为0.00%,P<0.05:单独顺铂组大鼠血清尿素氮为30.65±12.73,肾提取液预防组为25.74±2.53,P>0.05、但后者有下降趋势。结论;肾提取液对顺铂致死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减轻了顺铂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曙炎  陈建国 《江苏医药》1995,21(12):819-819
1991年RalphClayman报告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肾切除术,国内那彦群等于1993年发表了国内首例报告,其手术均经前腹腔进行。1993年印度Gaur等和美国KavoussiLR等分别报告了首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使该手术更适应于泌尿外科医师习用的途径,具有一定优越性。我科1995年4~5月施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3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8岁、45岁、33岁。左侧1例,右侧2例。经CT、B超、IVP等发现一侧肾萎缩,诊断为肾结核2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患肾大小约7×4×3cm~6.5×4×2.5cm。术中见结核性肾萎缩2例肾呈结节状,并有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问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问苯三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问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肾结石合并肾盂癌并不常见,我们曾遇2例,报告如下。例1;男,50岁。因反复左腰部疼痛伴肉眼血尿15年入院。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I.左肾益结石并积水;2.左输尿管中段结石。膀脱镜逆行左输尿管插管进入15cm受阻。术中见肾周脂肪纤维化,增厚约scm,输尿管上段及肾盂壁均增厚,肾益内有一铸型结石井有血性脓液,肾盂粘膜下有新生物。手术将左肾切除。病理报告:1.肾盂、肾盏移行细胞癌(1级)伴部份鳞癌(中度分化),癌细胞侵及肾实质达肾皮质、输尿管和肾周围;2.慢性肾孟肾炎伴肾孟粘膜鳞状化生。术后20十天又行左输尿管残喘及膀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入院前诊断与入院肾活检后诊断的符合率,寻求误诊原因。结果:经肾活检证实7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24例存在病因误诊,包括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膜增殖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之间的混淆。有65.79%的病例在肾活检后改变了治疗方案,34.21%按原方案治疗。结论:临床上有相当部分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被误诊,在病因诊断有困难时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痛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原发性痛风关节炎135例,男134例,女1例。发病年龄21-74岁,平均52岁。其中51.1%肥胖,43.7%伴高血压,25.2%患冠心病,37.8%患有高脂血症,23.7%患肾结石,18.5%有痛风石,15.6%有阳性家族史。血清尿酸测值高。肾清除尿酸水平与肾清除肌酐比值低于正常,治疗后显升高,血尿酸也随之到正常水平。提示肾清除尿酸能力减弱可能是本病发病原因之一。87.6%的病例治疗效果良  相似文献   

17.
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端卫 《新药与临床》1996,15(2):121-122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156例肾绞痛病人(男性114例,女性42例,年龄36±s9a),当肾绞痛发作时im赖氨匹林0.9g,30min后可再im0.9g,直至疼痛缓解。1d最大用药量3.6g。结果:显效8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赖氨匹林对肾绞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_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单侧肾切除组(C组);糖尿病组(D组)及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10mg·kg-1·d-1,灌胃,DB组),观察4wk后各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肌酐水平及体重、肾重和肾组织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及肾皮质、髓质ACE活性。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1α(IV)前胶原及FNmRNA表达;Western杂交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及细胞膜TβRⅠ蛋白表达。结果苯那普利治疗4wk后能够明显缓解糖尿病大鼠高血糖、低胰岛素血症、血肌酐水平上升及体重下降、肾脏肥大。Northern杂交表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1α(IV)前胶原及FNmRNA表达分别3.94、4.25及1.50倍,Western杂交表明肾皮质TGFβ1及细胞膜TβRⅠ蛋白表达分别上调3.10、1.00倍,苯那普利治疗4wk后对它们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尽管糖尿病大鼠血浆ACE活性明显下降,肾皮质ACE活性却明显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对血浆及肾皮质ACE活性抑制分别达92.00%和88.70%。结论苯那普利可抑制高血糖状态下肾皮质T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156例肾绞痛病人(男性114例,女性42例,年龄36±s9a),当肾绞痛发作时im赖氨匹林0.9g,30min后可再im0.9g,直至疼痛缓解。1d最大用药量3.6g。结果:显效8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赖氨匹林对肾绞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减轻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应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其肾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大鼠分三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中毒模型组、Ⅲ组川芎嗪预防组。给大鼠腹腔注射妥布霉紊制成中毒模型。注射川芎嗪预防肾毒性。用药前、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尿酶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进行肾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模型组尿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比正常组增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正常组.血中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均比正常组增高。形态学检查可见模型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性坏死。川芎嗪预防组各项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形态学检查变性情况减轻。结论:川芎嗪对妥布霉素的肾毒性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