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章贵 《当代医学》2021,27(36):161-163
目的 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不同切除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B组(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住院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6.67%)略低于B组(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的并发症更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早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量及引流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VC、FEV_1%、MVV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短期疗效确切,且能较好地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涛涛  陶毅  朱胜  王鸿  随志辉 《安徽医学》2018,39(4):462-46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行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6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分析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单孔VATS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并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97.8 ±51.5)min,术中出血量(48.1 ±70.9)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 ±1.5)分,术后胸引管留置(2.4 ±1.0)d,微胸引管留置(6.5 ±2.5)d,术后住院(7.3 ±2.4)d,淋巴结切除(12.1 ±4.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8.1 ±3.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4.7 ± 1.1)站.结论 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和两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以两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研究组31例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 (IL-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E、AngⅡ、Cor、IL-1、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NE、AngⅡ、Cor、IL-1、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与对照组(9.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相较两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而言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炎症应激反应轻,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术后疼痛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VC%、FEV1%均有所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3、7天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单孔腹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采取单孔全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减少比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年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下降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手术更为复杂,但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远期无进展生存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瞻性分析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各50例.肺段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带管时间方面较肺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肺段组较肺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早期NSCLC,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疗效较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当甚至更优.另外,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使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单孔与多孔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代谢反应及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早期NSCLC患者92例,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孔组与单孔组,各46例。单孔组采取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多孔组采取胸腔镜多孔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3 d代谢反应指标[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心肺耐力[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 6MWT)、疲劳指数、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velocity, PEF)、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 s, FEV1)]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多孔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癌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50例早期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25例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25例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及关键技术的质量控制,包括术前运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技术严格控制手术路径规划,术中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进行肺段间交界的界定,并采用电钩、超声刀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实施精准肺段切除,对比2组病人手术期间临床指标、6 min步行距离、血常规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胸腔引流总量少、胸腔引流时间短、淋巴结切除个数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P<0.0),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相比,6 min步行距离缩短,且观察组缩短幅度较小(P<0.01);白细胞计数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P<0.05);2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相对于肺叶切除术可降低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SP)患者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鹤壁京立医院收治的96例S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P患者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钟明莲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07-260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快速康复理念为基础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程度、胸引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40、11.1086、34.9360、5.6271、4.3200,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7,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用于单孔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中效果满意,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SP患者,根据治疗术式分为双孔组(41例)和单孔组(42例)。双孔组接受双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单孔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双孔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双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双孔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和双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42)、7.32%(3/4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SP,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疼痛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术式分为单孔组(n=32)与三孔组(n=28).单孔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三孔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术后3 d,单孔组血清CRP、PCT水平均低于三孔组(P<0.0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手术效果一致,且安全性高,但可明显减轻术后炎性反应,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江章贵 《当代医学》2021,27(30):53-55
目的 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外科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双孔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单孔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总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效果优于双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朱金美  汪涛 《安徽医学》2021,42(7):740-743
目的 观察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7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9.81±17.79)min、术中出血量为(55.75±19.32)mL、住院费用为(1.97±0.43)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为(62.49±5.64)mL、术后拔管时间为(2.80±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2±0.50)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及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较非单孔组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100例肺部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试验组给予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分钟最高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分钟最高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提升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小卫 《吉林医学》2023,(7):1807-18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ⅠA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三切口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单孔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病例;两组淋巴结采样或清扫组数、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5d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肺磨玻璃结节治疗中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80例,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长、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通气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与对照组的17.50%(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应用于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理想,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