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二段岩心分析结果表明,气藏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多在50%以上,为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规模效益开发难度大。气藏早期开发评价井针对低渗储层开发部署模式,成功率低,开发效果差,亟需通过研究深化气藏认识,为提高开发井成功率提供支撑。为此,利用致密储层特殊孔喉结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储层含水饱和度分析,建立三种油气富集模式,分析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成藏特征,明确天然气富集于断裂发育区域;在断裂识别分析技术和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基础上,利用薄储层叠前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试井解释成果,确定裂缝-孔隙储渗砂体范围,在储层建模和流体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掌握气藏储量和可动水分布特征,形成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孔隙储渗砂体描述技术;并结合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含气砂体地震预测技术,对气藏进行有利区评价。基于气藏开发边界效益指标,建立了以三维地震断裂识别、叠前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叠前烃类检测为主的开发有利区优选技术,优选出渗流条件好和天然气富集的气藏开发有利区块,解决了安岳气田须二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部署和储量有效动用的地质目标选择难题,为该类气藏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阿尔及利亚某区块BEL 构造泥盆系储层属中孔特低渗裂缝致密型储层,非均质性强、相变快,储层预测难度大。通过对沉积、构造及含油气性等特征分析,认为Siegenian-Low 组砂体发育,连续性好,可形成有利储层;Siegenian-Med 组砂体不发育,连续性差,局部地段可形成好储层;Siegenian-Up 组砂体较发育,连续性较好,可形成有利储层。运用地震-沉积相分析,结合多属性优化、储层多参数随机模拟、叠前裂缝预测和叠前地震属性含油气性检测等技术,对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预测,提出了钻探井位,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系列已成为阿尔及利亚乃至利比亚、突尼斯等地区泥盆系储层预测及描述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南部缝孔型碳酸盐岩储层叠前地震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河油田南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型储层为主,经溶蚀形成缝孔型有效储集体。裂缝的展布受断裂控制,油层厚度小,水体活跃。储层具有大小规模不同、空间分布形态不规则、充填性质各异的缝孔组合特征。针对这类缝孔型储层,提出了叠前地震各向异性分析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前者能有效预测裂缝发育强度及方位,结合井资料后者能有效预测缝孔带发育级别及含流体指示,两项预测结果与已知的缝洞储层及钻探结果基本吻合。两项叠前地震预测技术均揭示了塔河南部视层状区域呈块体状及条带状展布的几个有利缝孔储集发育带,从而提高了预测小尺度缝孔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曲率属性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裂缝型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储层类型,针对这种储层提出了断缝体的概念,认为断缝体是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其上部及侧面均有非渗透泥质岩、致密层等封挡。目前已在断缝体中发现多个油藏,开发效果良好,意义重大。通过对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明确了大-中尺度裂缝的组合展布决定断缝体的骨架形态,小-微尺度裂缝发育边界与砂体发育边界叠合决定断缝体的边界,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断缝体识别与描述流程,阐述了断缝体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实践证实,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对于盆缘构造带低丰度致密-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岩溶风化壳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裂是塔中地区岩溶风化壳裂缝型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且裂缝对于改善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提高储层的连通性作用明显,裂缝预测技术的优选尤为重要。通过探讨地震裂缝预测技术在塔中岩溶风化壳裂缝型储层中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其预测效果,得出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的预测结果与该区的钻井资料吻合。曲率分析法预测的无效裂缝较多,相干预测的裂缝方位与断裂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古应力场分析法主要用于预测断裂、裂缝的发育趋势,叠前AVO梯度法对于大断裂周围的裂缝发育带或者岩溶缝洞体的边缘地带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耿福兰 《石油物探》2013,(1):89-96,112,7
针对南堡2号潜山顶部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资料,结合已有钻探成果,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在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对保幅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精细解释落实潜山顶面层位和断裂格局;应用P波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技术进行叠前裂缝预测,利用曲率属性技术进行叠后裂缝预测,再辅之以叠后衰减梯度属性检测溶蚀孔洞分布。通过叠前、叠后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FMI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和钻井实际生产效果的验证,证明了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所用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综合预测研究成果为圈定南堡2号潜山奥陶系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目标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整体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商业动用难度大”的特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发育“断缝体”气藏,通南巴构造带的通江-马路背地区是“断缝体”气藏勘探最有利区带,优势岩相和裂缝发育区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勘探目标。利用动态构造识别技术、非线性岩性与物性反演预测技术以及综合裂缝预测技术等关键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烃源断层识别、相对优质储层预测以及裂缝预测等问题,实现储层“甜点”综合预测。这些技术在川东北“断缝体”气藏勘探中应用效果显著,储层厚度预测误差从16%降低到8%,裂缝预测吻合率从60%提高到85%;依据“断缝体”评价思路部署实施的4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钻井成功率100%,提交天然气控制储量367.91×108m3,落实了千亿方资源规模阵地,基本实现了川东北地区通江-马路背区块的高效勘探。  相似文献   

8.
致密储层缝洞发育带综合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给出了利用不同尺度的多源信息进行致密储层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方法技术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多源结构、多种层次、整体性很强的用于复杂缝洞发育带综合预测的技术流程。不同尺度间信息的沟通连接和综合利用,是缝洞预测的技术关键。详细介绍了地震缝洞检测级别标定的具体方法,提出缝洞发育级别密度的概念。把测井解释的储层缝洞发育级别转换为级别密度,可增强井、地震裂缝发育信息的贴近度。介绍了地震缝洞检测信息宏观地质规律信息相关分析的具体方法。GQ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利用这种技术系统进行致密储层缝洞发育有利区带综合预测,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JZ25-1油田发育古潜山变质岩油气藏,裂缝储层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是裂缝储层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有效地预测孔隙度及裂缝发育带是勘探开发该类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测井、地震资料,利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对JZ25-1油田变质岩储层进行预测。通过建立横波波阻抗与裂缝储层孔隙度的关系,确定研究区裂缝储层的识别标准,进而分析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潜山地层发育风化壳、裂缝破碎带、相对致密带以及上、下2套储层,其中上储层发育于风化壳顶部,下储层发育于裂缝破碎带,下储层的裂缝相对较为发育,为研究区主力裂缝储层。研究区裂缝储层分布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沿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块状展布,且主要分布于潜山构造高部位;剖面上表现为储层连续性相对较差,具有不明显的近层状特征。裂缝储层发育带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南部孔隙度大于6.5%的局部构造高部位以及断裂发育带附近应为下部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大兴场地区栖霞组大面积发育受滩相控制的晶粒云岩及颗粒灰岩储层,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为了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有利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总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对古地貌进行恢复,并选取敏感属性定性预测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进行裂缝预测,找到小断裂及裂缝发育区;同时利用叠后地震属性进行烃类检测试验;最后综合以上的几种预测结果和构造成果综合预测栖霞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深层碎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储层质量对气藏发育规模至关重要。应用岩心、露头、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深层有效储层属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等微相,岩性以粗砂岩和含砾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粒内和粒间溶蚀孔及裂缝。②研究区有效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为有利;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隙,并对原生孔隙进行改造,有效提高了砂体物性;构造破裂作用产生的构造裂缝对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③研究区须家河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大面积砂体,较多的原生孔隙在早期快速埋藏过程中得以保存;在后期埋藏成岩过程中,烃类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使得岩石产生了大量溶蚀孔隙;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量裂缝优化了储层物性。④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中台山、黎雅庙及剑门关等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2.
传统地震断裂预测属性难以满足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中对不同尺度断裂精细刻画的需求。将likelihood属性引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断裂识别,建立了基于likelihood属性及其衍生属性的地震断裂预测方法体系,提出基于Otsu阈值分割方法和成像测井约束下的断层发育区、裂缝带发育区和断裂欠发育区的空间分类,实现了对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断裂精细预测。研究表明:经细化处理的likelihood属性可以体现最可能发育断裂的位置及其概率,断裂密度属性则有效反映了断裂发育强度特征,该属性对产量具有一定预测性。基于likelihood地震属性的断裂预测方法有效提升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气藏断裂地震预测效果,对于其他裂缝型储层断裂预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致密裂缝性气藏,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裂缝尤其是高角度裂缝预测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叠置,而且裂缝预测复杂,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适应气藏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以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基础,利用多波联合反演、多波属性分析和多属性交会方法,更好地预测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分析储层含气性;利用纵波及转换波振幅特征,识别规模网状裂缝形成的高效储渗区;利用相干、曲率、循环重褶积、PS波方位各向异性、横波分裂等技术可靠预测裂缝,特别是高角度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适用于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地震综合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等,认为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田)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蕴藏着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但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须家河组储层厚度纵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气水分布关系非常复杂,严重影响了须家河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益。准确进行气水识别,提高含气富集区预测精度,对须家河气藏规模效益开发至关重要。以岩石物理分析和模型正演为基础,分析了含不同流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气、水层的AVO近、远道剖面识别模式,形成以AVO主振幅主频率为核心的地震气层检测技术系列,在川中地区安岳_高石梯等多个区块进行气水检测及含气富集区预测,预测成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大批新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王威 《岩性油气藏》2018,30(3):27-34
为弄清川东北不同地区的成藏差异,并深化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高产富集规律,寻找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带,从烃源岩、气源、构造、生储组合等几个方面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的成藏模式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储组合方式及局部构造带变形程度的不同,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共发育3种高效成藏模式,分别为陆相弱变形区的“源储共生、源内充注”模式,陆相强变形区的“近源充注、断砂输导”模式以及海-陆相叠加强变形区的“双源供烃、立体输导”模式。依据所建立的3种高效成藏模式,预测元坝西部须三段、元坝中部须四段、马路背地区须二段等是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有望实现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勇根  徐佑平  刘颖  杨志祥  唐刚  杨昊 《中国石油勘探》2011,(Z1):125-138,174,175
川中须家河组及雷口坡组气藏分别属于致密砂岩油气藏及碳酸盐岩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因低孔隙性和含油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相对变化微弱,储层和气层预测是地震预测难点;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较复杂,速度、密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差,储层物性定量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简阳—大足区块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本次攻关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①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震叠前保幅处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有效的保幅处理流程;②典型井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和纵横速度比有效区分岩性,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好,有效预测物性,储层预测思路是先区分岩性,后区分物性;③提出了弹性阻抗系数技术预测致密砂岩气层,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约束下地震技术定量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分析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确定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划分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确定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和储层宏观展布,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稀疏脉冲约束波阻抗反演对储集层孔隙度及有效厚度进行精细预测,建立了一套鲕滩储集层的预测方法,预测了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的分布,通过与已完钻井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的对比,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四川盆地中北部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重大发现,川中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寻找大型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主要区域。通过对新老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地质、测井、钻井资料,研究了长兴组地震相,确定了川中地区长兴期地貌的变化情况,编制了川中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相展布图,确定了台内的蓬溪—武胜台凹,提出台凹两翼地貌高带是形成礁滩储层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以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建立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精细勘探技术。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的核心,是在砂组精细等时划分及对比的基础上,以砂组为单位,将生产动态资料与静态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典型气藏解剖,明确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加强地震预测、钻井跟踪、测试选层及工程工艺过程中的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油气富集区预测及井位部署,且在钻井跟踪过程中即时修正认识,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勘探的结果显示,研究区气藏具水溶脱气特征,为古构造-成岩圈闭气藏,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古构造高部位,其中须二段的CH148-CH137-GM3井区和GM2-CG561井区及须四段的GM2-CG561-GM4井区和CF563-CF175井区被预测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