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对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03-2007年剖宫产孕妇的剖宫产率、围生儿病死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2003-2007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于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出现趋势性变化. 结论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1995年我院共分娩 870例 ,剖宫产 140例 ,剖宫产率 16.1% ;1998年分娩 910例 ,剖宫产 2 16例 ,剖宫产率 2 3.7%。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 ,如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和其他因素等。讨论从我院 2年的剖宫产率结果看 ,胎儿宫内窘迫 ,臀位 ,社会因素所占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有显著升高( P<0 .0 5) ,头盆不称 2年相比无明显差别 ,而妊娠并发症 ,既往剖宫产史以及其他因素作为剖宫产指征的 1998年比 1995年下降。因此 ,以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社会因素为剖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3年剖宫产率变化趋势,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2)剖宫产率下降,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3)各年度主要手术指征依次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巨大儿、痕疤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胎位异常、骨盆异常;(4)在剖宫产指征中,相对性头盆不称、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上升,而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的剖宫产率下降。结论: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提高产科技术,寻求全社会支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李晓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54-55,57
目的 总结本院剖宫产的临床经验及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1360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逐年下降.其中剖宫产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存在过度诊断,母儿因素中以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指征不足;瘢痕子宫、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使剖宫产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社会因素使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 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有效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年间剖宫产病例(48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第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上升,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12年间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玉珍  多运莲 《中国医刊》2003,38(10):52-53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12年间剖宫产病例7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各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剖宫产指征中1990—1993年以胎儿窘迫占首位,1998-2001年难产因素占第l位,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随着剖宫产率的继续上升,围生儿病死率并未继续下降,严格又不失时机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徐振慧 《医学综述》2008,14(15):2393-239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和剖宫产术式的改进。方法选择我院12年来剖宫产病例17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持续排在1、2位,胎儿宫内窘迫自1999年以后由首位而下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新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加强孕妇及家属对分娩过程的理解和配合,剖宫产率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高艳利  徐雪莉 《吉林医学》2013,34(14):2718-2719
目的:分析泾阳地区剖宫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探讨剖宫产相关因素构成比,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8 851例孕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统计。结果:4年剖宫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居第一、二位,瘢痕子宫、臀位、妊娠并发症等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构成原因。结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是近几年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提高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普及妊娠知识,为自然分娩提供有利条件,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有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年来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人住我院的2450例晚期妊娠孕产妇的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产钳以及胎吸助产数呈现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依次由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头盆不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变为无指征、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头盆不称等。结论无指征剖宫产、高剖宫率与医患双方存在一定的关系,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指征中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6~2008年间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 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1971~1990年住院分娩总数为26290例,其中剖宫产2868例,剖宫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70牛代初剖宫产首位指征为骨盆狭窄、前置胎盘、头盆不称等威胁孕妇生命的难产指征.进入80年代后胎儿窘迫、过期妊娠、前次剖宫产、珍贵儿等指征明显上升,着重点自孕妇转移到围产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近8年来(2000-2007)我院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7年我院足月分娩76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头位难产取代胎儿窘迫占首位,社会因素明显增多。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多,而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上升到时,围生儿死亡率不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3.
产科手术     
021313刮宫严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杨雪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一2002,18(1).一45一4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表2参4(原文摘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几年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病例6538例,其中,剖宫产2842例。结果⑴五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1.3%、32.6%、37.9%、37.5%、47.9%。⑵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占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期阴道助产占分娩的比率逐年下降。⑶2007年后列入剖宫产手术指征前几位的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合并症等。⑷自2007年起社会因素已作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六位。⑸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⑹胎儿宫内窘迫一直被列为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而社会因素目前成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社会因素是导致近年来剖宫产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视社会因素,加强孕产期宣教及保健,加强潜伏期及第一产程的管理监护及心理护理问题,是降低临产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已大大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才能降低,使围生儿死亡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原因分析,了解目前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183剖宫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是逐年上升趋势;②各因素所占的比例社会因素排第1位,依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子痫前期致剖宫产率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娠合并疾病致剖宫产率上升趋势。结论:剖宫率增高原因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妇及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改变服务观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降低无指征剖宫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和居高不下的情况已引起国内外妇产科专家的关注,高剖宫产率并不能带来围产儿死亡率的降低已基本成共识。专家们都在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特别在指征方面,长期以来,剖宫产上升的主要指征是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和社会因素。本文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近5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近5年我院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构成及主要顺位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有轻度上升趋势,胎吸助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剖宫产构成比下降的有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等;变化不大的是骨盆狭窄、胎儿窘迫、胎位异常;有显著升高的是疤痕子宫、巨大儿、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随时代而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 10年中剖宫产术率升高的原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并将资料分前后 5年A、B两组作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相对头盆不称、臀先露、妊娠并发症、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0年内剖宫产术率逐年上升 ,由A组的 8.87%升至B组的 2 0 .6 5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两者围生儿病死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认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扶沟县妇幼保健院6 a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04年~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疤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上升;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下降;产程异常、相对头盆不称、巨大儿、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变化不大。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控制因社会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