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后内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用空心螺钉术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3例,良1例。结论: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施行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疗效。[结果]25例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分100分9例,99分16分。[结论]采用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单纯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可用钢丝、螺丝钉或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26例,随诊22例,时间8~24周,其中钢丝固定6例,螺钉固定4例,可吸收钉固定12例.膝关节活动无疼痛,屈伸不受限,后抽屉试验阴性,行走无旋转不稳.结论 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用可吸收钉内固定能避免二次手术,且手术过程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2枚去尾硬膜外穿刺针导引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3~1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均显示满意复位、固定,术后骨折愈合(3±0.56)个月.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Carlson后内侧入路利用钢丝抽出缝合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取材方便,内固定方法简单、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对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行显露、复位以及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进行显露,并根据骨折特点进行复位固定,解剖层次清晰,并发症少,安全实用。结论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显露,并掌握骨折块特点。可以很好的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9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行膝后内侧直切口或倒“L”形切口,自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腱肌间隙进入;分别采用钢丝、强生2号线、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行石膏托固定4—6周取外固定,结合中药熏蒸、CPM活动、手法等促进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优良率达94.7%。结论要认识到胫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危害性,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治疗;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充分、层次简单、创伤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陈健荣  吴峰  温建强 《中外医疗》2010,29(2):62-62,65
目的探讨改良腘横纹下方稍偏内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对应用改良切口2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行显露、复位以及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改良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切口小,解剖层次清晰,并发症少,安全实用。结论应用改良入路显露,可以很好的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9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运动损伤3例,交通事故伤14例,重物砸伤2例。行膝后内侧直切口或倒"L"形切口,从腓肠肌内侧缘与半腱肌之间分离进入;分别采用钢丝、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周,骨折均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无伸膝受限,3例有10°~15°屈膝受限,平均屈膝活动度139°±3.7°。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3.4)分。结论:要认识到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危害性,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治疗;钢丝、可吸收螺钉固定可靠,避免二次手术创伤,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8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仅有2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均无伸膝受限。1例有轻度屈膝受限(2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2.2)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