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鸭瘟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7例雏鸭,30例成年鸭人工感染鸭瘟病毒后病料中的抗原,能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从肝脏、脾脏、粪便和血液中检出病毒,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用本法检测了鸭瘟病毒在四种病科中的出现情况,找出了临床采样检测的最佳部位和时间。该方法具有特异性(不与NDV毒株,DPV弱毒株及巴氏杆菌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雏鸭最高检出率可达94.6%,成年鸭最高检出率可达100%)可行性(样品易保存、结果易观察、试剂设备简单)、快速性(一天能得出结果)。可用于现场诊断及检疫。比目前常用于诊断鸭瘟的方法更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3代乳鼠组织毒,通过乳鼠适应至6代,获得该毒株的乳鼠组织毒AF/72/MF6,经测定其LD50为10^-8.0·mL^-1;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它6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大于85%;经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达到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经间接夹心ELISA测定,OD值均大于0.2,且经乳鼠中和试验证实该毒仅能被口蹄疫A型标准血清中和,具有型特异性;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S含量,均值为189 ng·mL^-1,远大于22 ng·mL^-1的国际标准。综合纯净性检验、特异性检验和146S含量测定结果,可确定AF/72/MF6为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乳鼠组织毒的标准毒。  相似文献   

3.
从疑似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病兔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病兔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全身实质脏器出血等典型病变。取病兔肝脏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分离毒株可以凝集1.0%人"O"型红细胞,可以被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对家兔的LD50为10-6.75/m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对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病兔感染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本病毒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发病兔场找到了致病原,为兔瘟疾病的诊断和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兔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的家兔传染病,对青、成年兔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均达95%以上。随即研制出活苗。经研究,病毒的18个毒株抗原性相同,毒性强,仅凝集人类的红细胞。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为32~34nm,芯髓直径15~17nm,衣壳8~9nm,呈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1985年元月中旬至二月上旬,在江西玉山县暴发了一种新的家兔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短,传播迅猛,死亡率高,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年兔或成年兔,呈最急性或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12~24小时。该病症状、病变均与江苏等地报道的兔瘟极相类似。从玉山采得的病科(暂定名为 Ys—85毒株),经无菌检验证明无菌,用健康成年兔感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国内首次发现并鉴定的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四川分离株SC2020/04的致病性,用SC2020/04 RHDV2分离株,以皮下注射方式感染25日龄仔兔和4月龄成年兔,记录家兔发病情况,对病死兔进行剖检,并取肝脏样品进行血凝(HA)和核酸检测,取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仔兔18 h出现死亡,成年兔40 h出现死亡,死亡率均为5/5;感染后试验兔出现典型兔瘟临床症状,濒死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部分死亡兔可见口鼻流出红色血液;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并伴有明显的小叶样改变,脾肿大,肺、肝、脾和肾出现充血和弥漫性瘀点出血,腹腔内有血样渗出物;血凝试验结果显示,病死仔兔和成年兔肝脏血凝效价没有明显差异;采用鉴别经典RHDV/RHDV2的RT-PCR方法检测攻毒死亡兔肝脏样品,结果显示为RHDV2阳性;病理学观察可见多脏器严重出血、肿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病死仔兔十二指肠组织严重糜烂,成年兔十二指肠病变较轻。本研究对我国首个RHDV2毒株进行了致病性初探和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可以为RHDV2疫苗研发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进行“兔瘟免疫程序研究”·中,先后制备五批兔瘟高免血清,在衡阳、沅陵、望城,长沙等地进行了防治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还进行了高免血清的保护期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本地小鹅瘟强毒株C-85 F~2成功地研制了鹅胚化小鹅瘟(简称SEP)和鸭胚化小鹅瘟(简称SGD)疫苗,并对两苗进行了安全试验、无菌试验、效力测定试验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SEP或SGD原液2lm肌注成年母鹅均安全;经1次免疫(1:1OO SGD或1:100 SEP每只1ml)或2次免疫(1:100 SGD和1:50 SEP每只各1ml)的成年母鹅种蛋所孵的鹅胚或雏鹅,都具有抵抗小鹅瘟强毒的能力,其保护率达90%;在岳阳、怀化等地田间免疫母鹅的跟踪调查,其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为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猪细小病毒HNLY201301株的遗传特性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对HNLY201301株进行遗传学分析、生物学分析以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HNLY201301株属于经典猪细小病毒1型(PPV1),具有强毒株的遗传特性。该毒株可在猪肾(PK-15)细胞上复制,其滴度最高可达10-8.45TCID50/mL。该毒株的血凝谱广,能凝集小鼠、大鼠、豚鼠、兔、鸡、鸭和猪的红细胞。该毒株可通过静脉注射和阴道灌注感染小鼠,主要引起小鼠子宫损伤。【结论】细小病毒仍在我国猪场间流行,且具有较强致病性,对该病的防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兔瘟”病毒是我国于1984年首次发现的兔的一种新病原,它使易惑兔呈急性死亡,传播十分迅速,发病率、死亡极高。为了采取有效防制措施,克服实际消毒工作中的盲目性,确保养兔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本病毒的特性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报道尚少,尤其是病毒对消毒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我们利用兔体和鼠体检测了病毒对17种理化因素作用的抵抗特性,旨在为实施可靠的防制措施和选择优良的消毒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兔瘟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兔传染病。有关环境条件对病毒血凝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报告尚不多见。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和有关问题,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兔瘟人工病例肝脏:用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兔瘟肝毒接种易感兔,取接种后72小时以内死亡病例的肝脏,经血凝(HA)  相似文献   

12.
用纯化的人O型红细胞膜吸咐兔瘟病毒后,分别用超薄切片和负染对兔瘟病毒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在超薄切片上兔瘟病毒的直径为27~32nm,病毒呈六角形或卵圆形,电子致密的髓蕊直径为14~17nm。病毒衣壳由2层结构组成,即壁厚约为2nm的六角形内壳层和由许多纤维状突起组成的外壳层,从负染样品可见兔瘟病毒呈球形,并通过病毒衣壳的外层亚基与红细胞膜表面相连,因此血凝因子存在于兔瘟病毒外层衣壳亚基的顶端。  相似文献   

13.
 从扬州郊区某鹅场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肠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能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通过电镜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雏鹅,可引起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该毒株的鹅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6.160.2 mL,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鹅胚的平均时间(MDT)为93.6 h;结果表明,该野外分离病毒为小鹅瘟强毒株,命名为YZ-0703株。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病毒接种乳鼠、豚鼠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适应毒。以各组织液中的口蹄疫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VP1基因,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测序。测序结果与核酸数据库中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比对,并将各适应毒扩增的VP1基因序列相互比对。结果表明:此毒为口蹄疫病毒,各适应毒间序列同源性达98%。并用口蹄疫病毒抗原进行SDS-PAGE,分别与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HeB株P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兔抗及健康对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对多克隆兔抗进行鉴定,并用间接ELISA测定此多克隆兔抗的效价。确定此多抗能中和FMDV结构蛋白,抗体效价>1∶800。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病毒接种乳鼠、豚鼠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适应毒.以各组织液中的口蹄疫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VP1基因,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测序.测序结果与核酸数据库中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比对,并将各适应毒扩增的VP1基因序列相互比对.结果表明:此毒为口蹄疫病毒,各适应毒间序列同源性达98%.并用口蹄疫病毒抗原进行SDSPAGE,分别与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HeB株P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兔抗及健康对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对多克隆兔抗进行鉴定,并用间接ELISA测定此多克隆兔抗的效价.确定此多抗能中和FMDV结构蛋白,抗体效价>1∶8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多短发卡RNA(shRNA)串联沉默口蹄疫病毒RNA复制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非结构蛋白基因3B和3D保守区域设计合成3个shRNA的串联片段,并分别用3个不同序列的启动子引导,成功构建了3shRNA串联的慢病毒RNAi载体.利用慢病毒3质粒包装系统共转于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利用包装的慢病毒处理细胞及乳鼠,并接种FMDV,观察FMDV抑制情况.【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慢病毒处理BHK-21获得的转基因细胞中检测shRNA表达;通过O型FMDV接种发现转基因细胞对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其中在接种后24 h病毒拷贝量仅为普通细胞的1/3;O型FMDV毒株接种于抗口蹄疫慢病毒载体预处理过的3~5日龄乳鼠,在5 LD50滴度下全部乳鼠均存活,在20 LD50滴度下存活率也提高50%.构建的慢病毒介导多shRNA串联表达抗口蹄疫载体能提高BHK-21细胞和乳鼠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有效地避免了5 LD50滴度内乳鼠的死亡现象,具有抵抗口蹄疫病毒毒性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5月,雁北地区暴发了一种对家兔危害极为严重的兔瘟(即兔病毒性出血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一、流行情况 1.发病率和死亡率兔瘟主要为害3月龄以上的青、成年兔和老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很少发病,刚断奶的仔兔和乳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乳鼠毒性以及对口蹄疫病毒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将中草药红茶菌过滤,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接种在BHK21细胞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中草药红茶菌用灭菌水稀释,分别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生长、健康状态和接种部位变化情况,评价其对乳鼠的毒性作用。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浓度为1000LD_50的口蹄疫病毒等量混合,37℃条件下作用30min,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死亡情况,估算中草药红茶菌体外可杀灭口蹄疫病毒的最大使用浓度。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口蹄疫病毒混合,接种BHK21细胞,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记录不同稀释度的中草药红茶菌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BHK21细胞和乳鼠试验表明,中草药红茶菌在1:4稀释后,对BHK21细胞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抑制1000TCID_50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生长繁殖;1:2稀释的红茶菌微生态制剂对3日龄乳鼠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杀灭1000LD_50口蹄疫病毒。[结论]中草药红茶菌是一种安全性好且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口蹄疫预防中草药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9.
“兔瘟”于1984年3月在江苏无锡首先发现,此病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不久,我国许多省相继发生“兔瘟”。1984年12月我省怀化地区从浙江引进长毛兔种,随即发生:“兔瘟”,并迅速蔓延到我省益阳、长沙、邵阳、安乡等地,使长毛兔、肉兔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5年3月起先后从长沙、益阳等地采集病料进行诊断,并作了人工感染途径试验,结果已有报告。现将人工继代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家兔一种新的病毒病——兔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对青、成年兔具有高度发病率和致死率。已从病兔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和氯化铯等密度离心纯化的病毒出现两个峰。两峰病毒均为球形、无囊膜,且均有两种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分别约占80%和60%)和空心病毒颗粒(分别约占20%和40%)。第一峰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8-1.34克/毫升;第二峰病毒浮密度为1.36-1.44克/毫升;沉降系数为85s。用氯仿处理和冻融的方法澄清兔瘟肝组织液,再经PEG沉淀、氯仿处理和Sepharose 4B柱层析,得到纯化病毒制剂。该制剂能致家兔发生典型兔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32-34nm,蕊髓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呈特征的20面体T=3“格子样”表面对称,壳粒数为32,壳粒直径为8-10nm,高4nm,包括12个五邻体和20个六邻体,共180个原体,原体直经约4nm。此外,还见有少数空心衣壳和直经为23-27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病毒制剂煮沸裂解后经SDS电泳,与未经裂解的样品对照,发现病毒粒子具有3条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Vp#-(1)76000、Vp#-(2)62000和Vp#-(3)52000,Vp#-2为主要多肽。本病毒具有抗酸性,在1克分子氯化镁溶液中对抗的热有稳定的作用。能凝集人类O型红血球,而不能凝集其他动物(包括兔)的红血球。血球凝集能被特异抗血清抑制。病兔肝组织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为10#+(-7)-10#+(-7.5)(1ml)。通过交叉免疫保护试验,免疫电镜、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明,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毒株具有相同的血清型。病毒保存于-20℃冰箱长达18个月不丧失感染性。目前尚无适合本病毒复制的组织培养,故其分类地位尚未确定。已研制出控制本病的组织灭活苗,並证明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