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医学真菌临床检验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白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在玉米吐温琼脂上可产生典型的顶端厚壁孢子,而治疗一段时间后这一形态就消失了。这一现象系实验误差、混合感染、还是确实形态发生了改变?同时在奶粉吐温琼脂 (MTA)上我们还观察到一种礼花样结构,这是否为白念珠菌的特征性结构?围绕这两个课题及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① 0.1% MTA:奶粉 0.1 g,吐温 80 1.0 mL,琼脂 1.5 g,蒸馏水加至 100 mL,0.11MPa 20 min灭菌,无菌分装于 6 cm直径培养皿制成平板,放置 4℃冰箱保存; ② 氟康唑原粉…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抗细菌药物呈现的体外抗菌后续效应现象(PAE)来观察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后续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以期建立一个类似体内的、更客观  相似文献   

3.
张蕾  程波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66-68,73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明显减少,组间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菌落逐渐变少;UVA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偏少,不同剂量间变化不大;同剂量UVA组菌落明显多于UVB组;无照光组,UVA照射组及UVB照射组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8.50±5.56,76.58±6.87,22.3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小鼠脾肾组织负荷菌量CFU:无照光组〉UVA组〉UVB组。结论紫外线能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尤以UVB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胎牛血清(FCS)、灭活人血清、RPMI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在不同条件(孵育温度、孵育时长、pH值、起始菌浓度)下进行芽管的诱导培养,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算出芽率.结果:相同条件下,FCS比RPMI1640、DMEM培养基诱导出芽率高(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念珠菌起始菌体浓度为5×106 cfu/mL时,于FCS中37℃振荡孵育2 h,出芽率及芽管纯度最好;当菌体浓度超过5×106 cfu/mL时,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出芽率反而下降.结论:优化培养条件可获得较纯的芽管,结晶紫染色法可精确定量检测芽管形成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对菌丝相的MIC值低于酵母相。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6.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纵隔念珠菌病的免疫抑制病例使用氟康唑(fluconazole)治疗的经验。患者36岁,男性,由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恢复期发生3次肺排斥反应(第8、26和31天)。每次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0m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子传递链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在5% CO2 37 ℃培养条件下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观察加用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生长曲线和菌丝形成率,MTT法检测对白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 氯仿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媒对照和空白对照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和菌丝形成的影响无差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和苯甲羟肟酸作用于白念珠菌24 h后细胞形态以酵母为主。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和丙二酸钠盐与对照组比较,在白念珠菌生长的对数期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P < 0.01)。苯甲羟肟酸作用于白念珠菌后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与空白组比较以生长对数期的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丙二酸钠盐、苯甲羟肟酸和鸟苷酸钠作用于白念珠菌12 h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7.49 ± 0.52、48.75 ± 4.44、50.33 ± 8.50、99.00 ± 1.00、1.60 ± 0.53、94.01 ± 0.99、0.00 ± 0.00和92.33 ± 2.08。MTT法检测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丙二酸钠盐、苯甲羟肟酸和鸟苷酸钠对白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34% ± 0.15%、70.61% ± 1.02%、50.63% ± 5.38%、17.80% ± 7.89%、45.17% ± 1.27%、10.75% ± 3.62%、72.46% ± 1.14%和-(5.96% ± 4.07%)。结论 经典呼吸链和替代途径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能不同程度抑制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替代氧化途径是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对白念珠菌芽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外葡萄糖含量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浓度。对经18h碳、氮饥饿试验的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芽管形成百分率、糖及氧的代谢状况、pH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最适宜白念珠菌产生芽管的葡萄糖浓度为1g/L,此时氧及糖的消耗代谢率最大,同时反映白念珠菌的芽管产生严格依赖于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的对比研究,初步探讨在耐药和敏感菌株中其活力的不同,为磷脂酶在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株实验用菌株均为临床分离菌株,24株来自系统(呼吸、消化、泌尿)感染者;6株来自口腔感染者。经血清芽管和厚膜孢子试验证实为白念珠菌。1.1.2药敏试验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进行药敏试验,氟康唑倍比稀释至浓度范围为128.000~0.125μg/mL,接种菌液密度为(0.5~1.0)×103cfu/mL,35℃培养48h判定结果。与生长对照管相比,透光度值…  相似文献   

11.
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其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因此,抑制其黏附和生长是防治念珠菌病的有效途径。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IgY)是白念珠菌免疫产蛋母鸡后从鸡蛋中提取的一种卵黄抗体,能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为此,笔者通过黏附试验观察了IgY对白念珠菌黏附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的影响,并观察IgY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gA在念珠菌性阴道炎(C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V组、健康组及带菌组阴道分泌物中sIgA含量,用体外粘附方法测定白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VEC)的粘附能力,观察sIgA水平时白念珠菌粘附VEC的影响。结果CV组s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1);CV组白念珠菌在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高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5);白念珠菌在不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gA对白念珠菌粘附VEC有抑制作用,sIgA水平的降低是CV发病的原因之一,与白念珠菌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3.
特比萘芬作为一种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浅部真菌感染。但是关于特比萘芬对酵母菌的作用,尤其是对白念珠菌的作用,不论是体外药敏试验还是临床疗效,目前的报道结果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笔者应用NCCLS 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作特比萘芬的体外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22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9株,敏感12株;对伊曲康唑耐药7株,敏感8株;对特比萘芬耐药12株,敏感3株。结论3种药物中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耐药现象,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5.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银屑病、白癜风、湿疹和瘙痒症等皮肤病的治疗.紫外线可以对真菌诱导突变和细胞死亡,诱导产色素和趋光性等作用[1].但是NB-UVB是否会影响白念珠菌的生长或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20株白念珠菌,采用含不同pH值的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分别测定其分泌性蛋白酶产量,以研究pH值对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的影响。pH值4.0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最高;pH值7.0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产量最低(P<0.01)。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的产生与其生长培养基的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部分毒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血球仪计数法、小牛血清玻片法检测分离自阴道内的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来自临床的99株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生成的影响,在该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平皿法和卵黄平皿法测定Lac1对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的影响,并以ATCC4356(嗜酸乳酸杆菌)为对照.结果:白念珠菌单独存在与加入Lac1后,白念珠菌的菌数分别为(1.61±0.01)×108 CFU/mL和(1.34±0.01)×108 CFU/mL;每高倍视野白念珠菌的芽管数分别为(6.17±0.17)个和(1.71±0.10)个;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0.563 9±0.076 6和0.896 6±0.105 8;胞外磷脂酶活力分别为0.555 4±0.077 8和0.889 8±0.123 3,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出芽、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及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真菌中,除浅部真菌外,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由于它常在机体免疫机能受损情况下感染,又归为机会致病性真菌.引起致病的念珠菌一直以白念珠菌居首位,根据近年来的报道[1],引起念珠菌血症的除白念珠菌(40%~60%)外,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20%~30%),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和光滑念珠菌(C.glabrata,<5%),有些念珠菌也偶能致病如克柔念珠菌(C.krusei).虽然抗真菌药多年来有所增新,如氟康唑(fluconazol)、伏力康唑(voriconazol)、米卡芬净(micarfungin)等,由于药物的毒性及菌株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因此了解和认识机体对菌体的反应,提高宿主对念珠菌的免疫能力,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由此也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白念珠菌作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机会性致病酵母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氟康唑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广泛使用,使得念珠菌耐药日益增加.本文综述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蜗牛酶对白念珠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3%蜗牛酶液及3%蜗牛酶、3%纤维素酶、1%溶菌酶配制的混合酶液,分别消化白念球菌。观察到温度以37℃消化破坏真菌最多。蜗牛酶液含菌量在10~5/ml以下,混合酶液含菌量在10~6/ml以下,37℃,经24小时可全部杀灭白念珠菌,具一定抗菌作用。两种酶液的消化比较观察,在6小时内混合酶液消化白念珠菌快,数量较多。菌量在10~7/ml,用蜗牛酶液,消化24小时后,将菌接种至沙氏培养基,37℃,24小时未见生长,48小时可见半透明细小菌落,72小时恢复正常乳酪状外观。其细胞壁再生不需特殊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