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异同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共同点。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实施城市郊区化所带来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其作用还基本相似。一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  相似文献   

2.
杨继瑞 《城市开发》2001,(12):31-34
城市发展是一个矛盾平衡与不平衡交替演变、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包括了前城市化(Pre-urbanization)、集中城市化(Urbanization)、郊区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和再城市化(Re -urbanization)等多个演绎阶段。其中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化发展到相当程度 ,出现城市发展“门槛” ,以至产生“集聚不经济”现象 ,从而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就业岗位、服务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城市化后期现象。与此相适应 ,住宅郊区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连仲 《城乡建设》2004,(10):73-75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入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地区不断向外扩展,出现了一系列称之为"郊区化"的扩散现象。郊区化是城市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即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住宅郊区化是人口郊区化的主要方面,其先导是在郊区进行住宅用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所谓住宅郊区化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城市郊区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不仅仅是居住区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纷纷向郊区迁移。人口和就业岗位郊迁,中心区衰退、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地基增长的无限制低密度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可题。这种失控的城市化地区不断蔓延的现象,被称为“城市蔓延”。城市蔓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郊区化的概念它是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市为例.运用定性、定量及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快速发展期大城市外围人口集聚的阶段划分、时空特征、迁居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实证分析及初步的理论总结.结果显示:1990年代以后.大城市人口集聚的主导空间发生了转移.外围区人口增长逐渐超过中心区.大城市正式从"中心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过渡到"外围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而在人口快速集聚的外围区中,近郊区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强于远郊区.它呈现出"圈层式"片状增长特征.而远郊区则呈现"蛙跳式"点状增长特征:近郊区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中心区的郊迁人口和省内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而远郊区新增人口中有很多来自省外或省内的农村;就迁移原因而言,集聚在近郊区的多是居住驱动型人口.居住郊区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集聚在远郊区的多是就业驱动型人口.本地城市化和郊区化均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带来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如住房的紧张、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犯罪的增加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向郊区延伸。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的改善,以及一些国家实行鼓励住房外迁的政策等,都为城市的郊区化发展提供了条件。郊区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城市化后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郊区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的过程。“郊区”是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8.
优化工业发展模式 促进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兆先  周永章 《城市规划》2003,27(12):75-77
1 城市边缘区工业发展状况城市工业郊区化是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出于城市战略发展和优化中心区经济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城市工业势必要向郊区迁移。由于紧邻城市而具有较强的交通、生产和生活资源优势 ,城市边缘区往往是城市工业外迁的理想选址。因此 ,城市  相似文献   

9.
一、住宅郊区化的背景住宅郊区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它是城市扩大向郊区发展的必然的产物。在我国,住宅郊区化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从国外经验采看,住宅郊区化的几个动力无外乎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社会汽车化程度十分高,城市生活与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二是城市产业外迁,特别是新兴产业向着郊外地价较低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带动城市住宅向外迁;三是城市中心区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社会问题较为严重,迫使新增加的住宅区向外扩散;四是城市轨道交通有意地向外引导,兴起郊  相似文献   

10.
○大都市中心城人口、制造业、商业、办公业依次向郊区扩散,为郊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自从本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大都市郊区化迅速发展成为大都市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郊区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郊区小城镇迅速发展。总括起来西方大都市经历了四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扩散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人口郊区化,即中心城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从1948年至1980年中心城人口占大都市人口的比重由64%降至43%。一般认为形成人口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实际收入的增加;②通勤费用的下降;③中心城市存在许多问题;④跟随企业迁到郊区;⑤公共政策的影响等。 第二次浪潮是制造业的郊区化,即中心城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1948~1980年间中心城的制造业就业的比重由67%下降至48%。随着卡车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