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共计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值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与利培酮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29例。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PANSS评分以及锥体外系反应、头痛、失眠、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氨磺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患者60例,分别予氨磺必利(32例)及利培酮(28例)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的观察。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均差异显著(P〈0.05);与利培酮组相比,氨磺必利组患者的阴性症状、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8周末,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电图QT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在改善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认知功能方面,氨磺必利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4.
张英辉 《安徽医药》2013,17(9):1587-1588
目的 了解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前者根据患者的优势症状按不同的剂量和方法服用氨磺必利,后者服用利培酮,起始剂量1~2 mg·d-1,逐渐增加剂量至治疗量.两组观察周期均为8周.疗效依据治疗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判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 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有效率82.5%,利培酮组有效率77.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8,P>0.05).治疗2周后,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2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氨磺必利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好于利培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利培酮组为8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氨磺必利组的体重增加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且氨磺必利引起体重增加数例明显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磺必利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利培酮组维持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末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各条目中总分及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磺秘利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和81.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近,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奥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选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奥氮平治疗。观察12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评定阳性与阴性综合量表(PANSS)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的阳性与阴性综合量表(PANSS)评分减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泌乳素值均增加,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出现月经改变的几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体重升高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奥氮平的疗效相当,氨磺必利引起月经改变现象较奥氮平多见,氨磺必利引起体重增加现象较奥氮平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患者。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利培酮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质量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有效率93.3%,利培酮组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起,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各分值继续下降;两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较轻,氨磺必利组主要表现为失眠、恶心、头晕、静坐不能等;利培酮组主要表现为恶心,嗜睡、EPS(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直立性低血压、心电图异常等。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首发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治疗和利培酮治疗,评定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2周末评定)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后2、4、6、8、12周末评定),使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在治疗后各观察点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各观察点的PANSS总分及减分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治疗终点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3,P=0.728);两组总体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8,P=0.256),但治疗后4、6、8、12周末,利培酮组的TESS评分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均〈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其副作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要轻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差异。方法: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n=42)与利培酮组(n=40)进行4周的治疗和观察,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比较两组之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减分率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值的差异。结果:PANSS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CGI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分值,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广华  汪洁 《中国药师》2014,(7):1174-1176
目的:观察比较喹硫平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喹硫平+米氮平,对照组47例给予利培酮+米氮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过程中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8周PANSS总分及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情感迟钝、情感退缩两个因子分值开始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两个因子分值也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这两个因子分值是治疗4周后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这些因子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米氮平与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男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进行为期12周的开放性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1 mg•d-1 起始,1周内增至4 mg•d-1。于治疗前、治疗第2,4,8,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社会功能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实验室监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末检测两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至研究终点,两组有效率相似(66.7%,62.5%,P>0.05);两组PANSS评分总分及分量表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SP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2,12周末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在治疗8,12周末较治疗4周末持续下降,且无高催乳素血症相关症状。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男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7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44例,利培酮治疗),共治疗12周,基线时、治疗后第4周末、治疗后第8周末及治疗后第12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进行催乳素和血脂的测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各阶段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各阶段,研究组的催乳素和血脂水平较基线时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阶段的催乳素、血脂水平较基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可有效改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对催乳素及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68-1569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68-1569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汤晨东  沈小燕 《海峡药学》2011,23(3):181-183
目的探讨MECT(无抽搐电休克)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到2010年5月的住院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无抽搐电休克)组(32例)和维思通组(32例)。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治疗2周末,MECT(无抽搐电休克)组的PANSS总分即比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维思通组在治疗4周末的PANSS总分比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4周末起各时点PANSS评分两组之间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MECT(无抽搐电休克)组有效率为75%;维思通组有效率为69%。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分别为9454.35元、9772.78元;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两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126.06元、141.63元。结论 MECT(无抽搐电休克)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相当,MECT(无抽搐电休克)组起效更快,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利哌酮(3~12 mg.d-1)组和利培酮(4~6 mg.d-1)组各46例,疗程为8周。于基线及服药2、4、6、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最终入组的患者为89例,其中帕利哌酮组45例,利培酮组44例,治疗4、6、8周末2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末,2组间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性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总分减分率为(68.3±11.7)%,利培酮组为(67.8±12.1)%;帕利哌酮组有效率为71.1%,利培酮组为68.2%,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少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起效快、锥体外系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