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吸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也可以说是一种化思潮,我们既要看到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的相通之处,又要看到现代新儒学“返本开新的艰难性以及它与自由主义西化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问题对立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综合创新”论之间的契合与分歧。二者都认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应当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如何界定传统文化、如何定位儒家思想以及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如何确立中国文化现代化走向等方面,“返本开新”论与“综合创新”论之间存在许多原则性的分歧。在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存在自身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还促进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兴起。由于文化背景和时代课题的变化,现代新儒家三代学人对这场学生爱国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新儒家开创者梁漱溟主张以法律方式规约学生的爱国行为;新儒家第二代唐君毅立足传统文化,坚决反对五四运动;新儒家第三代余英时则对之进行了客观理性的评析。三人观点之差异,表征着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新儒家学者对这场运动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4.
"儒教"的争论其实就是中西之争在儒学层面上的一个反应,无论是对儒学抱有成见者抑或同情者都试图把儒学叙述成"儒教",无疑这是在基督教背景下说话。认为大陆新儒家极力推崇"儒教",但是由于没有摆脱中西之争的境域,大陆新儒家为儒学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儒教"的争论其实就是中西之争在儒学层面上的一个反应,无论是对儒学抱有成见者抑或同情者都试图把儒学叙述成"儒教".无疑这是在基督教背景下说话.认为大陆新儒家极力推崇"儒教",但是由于没有摆脱中西之争的境域,大陆新儒家为儒学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肩负重要历史使命,面临新的改革发展机遇。2023年2月1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国企担当”为主题的《国资报告》2022年会暨第九届“国企好新闻”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五常论”为文化根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管理可借鉴儒学思想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立足于儒学传统思想的精华“仁义礼智信”,结合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阐述了儒学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学内容丰富,创造了东方文明,世人瞩目。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将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起来,创造了经济奇迹,培养了一批企业家,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企业家将儒学运用于企业实践,提出了“道德与经济合一”的著名主张,对市场经济初期的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的现象进行了指判,充分肯定了儒家道德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告诉我们,儒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值得研究所。它的精华部分,能够适应现  相似文献   

9.
<正>锚准定位,全面把握现代新国企之“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应把握“三个创新”。一是坚持治理创新,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谱新篇。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形成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董事会决策科学系统、经理层执行高效可控的治理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传统、彰显中国智慧的现代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教育哲学培植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与现代社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但其对人才培养、文献整理、注重道德修养及其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对当今时代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以现代性成长为动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国作为后发外源现代化国家,由于社会生长力不足,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优先性。但单纯经济发展又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失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化战略中,注重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均衡问题,形成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明治维新模仿西方古典建筑样式开始,到1964年丹下健三设计的奥运会场馆成为公认的达到国际水准的现代建筑为止,日本人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以日本建筑为例,提出民族传统是日本建筑现代化的精神依托,希望中国建筑能够超越单纯的形式模仿,找到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7至19世纪间,法国建筑师一直在寻找新建筑的创作源泉,他们发现哥特建筑不仅代表法兰西的民族传统,而且还蕴含新建筑的理性精神.本文以近代法国建筑为例,指出民族性是法国建筑籍以完成现代化的精神依托,希望中国建筑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追溯中西方和谐思想的起源,分析和谐思想的内涵和本质,阐明批判地继承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和理念对培养和谐社会大学生和谐人格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温主义学思潮虽然在中国现代学中有过一个很短的极盛时期,却在当时产生了较巨大影响。为新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中国的浪温主义吸收借鉴了西方艺思潮,但毕竟是根植于十九世纪二十所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因而也就显现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即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发展科学技术的途径.分析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鲜明特点,并且指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大现实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过程是大势所趋 ,而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中的首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小生产者思维方式作一具体分析。小生产者思维方式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具有循环性、内倾性、经验性、中庸性等特点。小生产者思维方式深深内涵于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其优秀成分 ,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 ,使其更具挑战性 ,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謇在近代文人学士之中素以"知兵"而称世,他一生行事及经历与国家兵戎兴作、军事革新的历史进程及重要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张謇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点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揭示其军事思想和主张对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中国面临的当务之急,而走向现代化之路却令人颇费思量。本文通过对处于转折点的西方文明,以及近几十年崛起的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解决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端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本着弃旧扬新的态度,并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进行综合创新,不断超越,从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对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不断探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江泽民同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依托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