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否可作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方法:收集肝部分切除病人243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 2002评分3分为182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109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73例;评分≥3分为61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41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20例,分别比较相关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在肝部分切除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有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7%,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33%。无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40%,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0%。在有营养风险组,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和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相比,入院时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血清PA、ALB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在无营养风险组,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病人出院时血清PA、ALB、TP含量与入院时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或无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肝部分切除并存在营养风险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NRS 2002营养风险评估和PG-SGA量表评估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不同营养治疗途径的效果,为该类病人合适的营养支持时机和方式。方法:采用营养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50例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价,根据营养小组的意见,将病人分为两组:混合营养支持治疗组(SPN+EN)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TEN)。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 d、7 d、13 d的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及营养风险筛查得分(NRS)等指标,以观察两组营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段SPN+EN组的钾离子(K)、钠离子(Na)水平均显著高于TEN组;血红蛋白(HB)和NRS得分在术后13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LYM)和氯离子(CL)分别在术后1 d和术后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EN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TEN组。结论:通过NRS 2002对病人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术后采用PG-SGA量表评估观测治疗效果,实施营养治疗的调整和干预,及时有效地提供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纠正病人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术后病人应激状态。并证实了营养支持治疗模式从单一的TEN趋向EN联合SPN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强化综合干预方案对胃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和不良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住院化疗的胃癌患者1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6~8个周期常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强化干预联合集束化干预。首次化疗前和第6次化疗后测量两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营养指数;同时评价两组不良症状和机体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量下降率为(10.98±2.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0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营养指数明显低于首次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数与首次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疲乏无力、疼痛评分均较首次化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疲乏无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水平明显高于首次化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养强化联合集束化干预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缓解不良症状,提升机体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因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发作[心功能分级(NYHA)Ⅲ~IV级]而住院的9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评分,≥3分者共71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个体化营养支持组(IN组,24例)、肠内营养组(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3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10 d和抗心衰常规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2.0%(36/50),心功能Ⅳ级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6.1%(35/46)。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岁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86.7%)明显高于80岁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B、PA、LVE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RP、BN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IN组的PA与EN组比较明显升高,而CRP、BNP与PN组比较明显下降,LVEF与PN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组、EN组和P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1.7%和25.0%,IN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对高营养风险患者及时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和营养状态,更好地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蛋白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营养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蛋白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饮食干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外周血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球蛋白(GLB)、白球蛋白比值(A/G)]、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体质情况(体质指数、上臂肌围)、Child-Pugh分级。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TP、ALB、A/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GL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PA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肝功能(ALT、Tbil)、体质情况(体质指数、上臂肌围)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Child-Pugh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蛋白营养支持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营养指标及肝功能,降低营养风险,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某医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肝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和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卧床时间、夜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及主要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低于观察组,且2组患者的BMI,ALB及PA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疼痛护理及营养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夜间的睡眠情况及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筛查有无营养风险。观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分成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对术后第14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结果和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与营养风险有相关性(r=0.317,P 0.01),存在正相关关系。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4天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术后第14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营养支持组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营养支持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瓣膜病病人术前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在围术期,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3):415-417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以4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测量指标对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简称"观察组")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并比较观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饮食方案对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BMI方面的营养不良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HB方面的营养不良率为4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6.67%(2=6.428,P<0.05);对照组在ALB方面的营养不良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的BMI、HB和ALB水平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的BMI为(20.23±2.85)kg/m2,HB为(96.28±22.03)g/L,ALB为(40.37±8.68)g/L,均显著高于干预前(t=6.683,2.094,74.051,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ALB为(35.06±10.35)g/L,显著高于干预前(t=2.746,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BMI、HB水平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少吃多餐,在避免血糖过度波动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干预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MDT营养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干预10天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早期康复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37%(9/49)高于研究组(P=0.008);10天营养支持后,研究组前清蛋白(PA)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PA及清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IgA、IgM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待机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拔出胃管时间及拔出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T协作团队实施的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d时2组患者的感染指标[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2组患者WBC,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ALB,PA及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时ALB,PA及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2组患者IgG及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观察组患者IgA水平高于治疗前,并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7d时对照组患者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谷氨酰胺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治疗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水平(PA)、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LB、CD3+、CD4+指标水平均提高,PA、CD8+水平均下降,同时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进行肠内免疫营养制剂治疗的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方法配制的肠内营养液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肠内营养液。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商品匀浆制剂组和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7 d后营养指标和胃肠道主要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7d后血清中总蛋白(TP)、空腹血糖(Glu)均低于营养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白蛋白(ALB)、血浆中血红蛋白(Hb)均低于营养支持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7 d后,两组TP、ALB、Hb、Gl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商品匀浆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给予单纯商品匀浆制剂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胃肠道症状,治疗效果优于食物加商品匀浆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伸营养护理干预方案在宫颈癌急性放射性肠炎(AR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AR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伸营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放疗期间的ARE转归情况、干预前后的营养情况、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半年后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期间ARE转归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干预前,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NRS2002及PG-SG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RS2002及PG-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RS2002量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使用NRS200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结果对患者的预后是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56例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收集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及临床结果指标,分析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A组91例)与3分(B组165例)之间各生化指标及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患者是否合并患有糖尿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尿素等比较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对预后具有一定的预判价值;当筛查评分越高时,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合并患有糖尿病时,对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较大,其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越高;同时越高的筛查评分,也意味着更低的TP、ALB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朝阳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化疗依从性。结果化疗前,2组患者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干预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化疗依从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其化疗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PICU)不同年龄段儿科患儿营养风险及启动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80例PICU患儿纳入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时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2例和晚期肠内营养组38例,两组均按≤1岁,1~5岁和≥5岁分为三个年龄段,患儿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5 d监测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长、住院费用,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观察并记录营养风险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ICU患儿肠内营养干预前TP、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营养实施后,早期肠内营养组TP、ALB、PA高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均P<0.05),>5岁年龄段的TP、ALB、PA水平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肠内营养实施前后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入住PICU时间、住院总时长短于晚期肠内营养组,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U重症患儿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5岁以上患儿营养状态,可有效降低PICU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了解营养风险在疾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 2002)对呼吸内科712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疾病的病人营养风险情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4%(96/71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2%(144/712)。男性病人有营养风险者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60岁的病人有营养风险者多于60岁者,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144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行营养支持者42例(29.2%),有营养风险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病人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病人。NRS 2002适用于呼吸疾病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可作为其营养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癌新辅助化疗病人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P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可经口进食。对照组病人经口进食;PN组经口进食+术前化疗期间行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前后、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化疗2周期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呈下降趋势,与化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PN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人化疗2周期后IgA、IgG、IgM、CD4+、CD4+/CD8+呈下降趋势,与化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PN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3)PN组病人化疗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4)术后第7天,PN组病人ALB、TF、PA和IgA、IgG、IgM、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给予PN支持有助于提高其化疗期间和术后的营养状态,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和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亲情式关怀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亲情式关怀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T)、采取的积极行动(P)、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I)各维度希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希望水平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坚韧、乐观、自强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心理韧性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式关怀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谷氨酰胺(Glutamine)及微量营养补充对艾滋病患者免疫细胞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63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补充,观察组于常规肠内营养补充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及微量营养补充强化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CD_3~+、CD_4~+、CD_8~+免疫细胞水平及血清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_3~+、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ALB、HGB、TF及N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内营养补充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微量营养补充,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细胞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