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鉴定指标》为基础,通过研究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特点,结合专家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国内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多层次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人-机-环境科学理念,将通风安全管理科学性纳入评价体系当中,28个评价指标可以系统地、科学地反映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的状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结果应用到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模糊评价方法当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了利用集值统计法结合2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即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利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利用置信度法分析权值的可靠程度,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矿山安全管理总的相对隶属度,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根据每级得分分析各指标体系安全管理水平优劣,并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总得分确定矿山安全管理评价等级。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并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它有助于企业修正战略目标和改善经营管理策略。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基础,论述建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根据冶金企业的特点,提出增加环保和社会责任两类评价指标;论述建立冶金企业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基本思路、指标类型划分原则及实施的具体步骤;指出非财务指标量化问题和数据处理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项目层面风险是我国海外矿山并购的决定性风险因素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资源条件等反映矿山生产特征的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使得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且更完善。构建了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FN-RS方法综合了主客观赋权的双重优势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基于云理论和物元理论,建立了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的云物元模型,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隶属度,提高了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评价精度。使用本方法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项目为例,进行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低”,但外部建设条件风险为“一般”,经济效益条件风险为“较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地质条件不足,是项目层面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灰色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多项指标对矿山经济效益评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可将任一给定指标参数的矿山通过聚类评估归入事先设定的不同类别,该方法科学严谨,较其它方法可信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矿山安全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设计了基于组合模型矿山设备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即一种新型的建立矿山设备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使用集值统计方法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采取置信度分析方法分析权值可靠程度;利用加权平均模型计算矿山设备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相对隶属度,计算出最终的评价体系数据。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通过实验论证分析,所构建的基于组合模型矿山设备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评价效率大约为95.92%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日趋完善。冶金矿山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指的是从冶金矿山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开始,到冶金矿山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全过程,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本文重点针对冶金矿山建设项目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嘉勇  龚津莉  王健 《黄金》2007,28(6):21-23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引发的灾害形式多样、机理各异,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统一确定.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目前金属矿山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用比较矩阵确定各致灾作业形式的权重,从而提高了矿山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建立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用实例进行了实用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由冶金部科技司主持的“钢铁工业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及科研院所科技能力综合评价”课题,历经4年多的调查研究、应用,目前已全面完成. 该课题取得的成果是:①研究建立了钢铁工业科技统计基础指标体系;②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冶金部直属科研院所的冶金科技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绿色矿山工作成效,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梳理了绿色矿山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现有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基于文献计量结果,探讨了矿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矿山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在传统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视阈下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_G1法确定指标对应权重,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认为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矿山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矿业高质量发展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基于高质量视阈下构建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科学管理、资源利用、现代化生产和生态环保4个维度,包含28项具体指标;(3)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某铝矿,使用综合考虑客观评价权重和主观评价权重的CRITIC_G1法,并结合铝矿实际案例确定具体权重值,有效提升了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西藏和谐矿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涛  熊代余 《黄金》2016,(6):1-3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对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特殊的地区情况要求西藏矿业发展要有新理念、新模式,和谐矿区建设模式是其必然选择。以实现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为主线,研究提出西藏和谐矿区建设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和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一个西藏和谐矿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西藏和谐矿区建设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黄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伟之  张锦瑞  邹汾生 《黄金》2004,25(7):43-45
介绍了黄金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的途径,包括尾矿中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及尾矿的直接利用。为黄金矿山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方健  缪燕子  王浩华 《黄金》2006,27(5):29-32
针对黄金矿山设备管理的特点,研究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描述了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所能用到的软件技术以及安全性数据库技术。该系统已在山东某黄金集团公司投入试运行,为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原矿井人机功效评价是关系到高原高效采矿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原地区施工相比平原地区更加复杂。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出发,确立了17个评价指标,以构建高原矿井人机功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西藏某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权重向量和综合模糊矩阵,得出系统隶属度向量。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人机功效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该评价模型为制定提高人机功效的合理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也为类似的高原施工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南县离子型稀土矿存在三废排放产生污染、土地破坏和废渣的不规范堆放等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以该县区典型稀土矿区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由此得到了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估等级,分析了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富坑、龙南县矿和关西稀土矿3个典型稀土矿的质量评估等级分别为极差、极差和差,其主要原因是稀土矿开采、尾砂和废石排放以及大雨降水所导致.该成果为该县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研究结果对南方其它离子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绿色铀矿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之路是铀矿山的必然选择。简述了铀矿山固、气、液等三大污染危害,重点评述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铀矿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山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绿色铀矿山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郭红  闫骊巍  王方俊 《黄金》2005,26(4):30-32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时尚话题,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文中着重论述了黄金矿业企业信息化的规则与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了解关键因素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的影响机理,从自然禀赋、矿业活动、环境污染、土地资源脆弱程度、景观生态、治理工程、管理技术和政策响应8个方面构建了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和网络层次分析模型(ANP),研究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找到影响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开展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是具有10级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可划分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3个层级;(2)开采面积、主要开采方式、建矿时间、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面积比和土地复垦工程所占权重较大,是影响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联络线工程和工作督查在我国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应加强对稀土开采的源头管控,注重对废弃稀土矿区土地资源的修复,推动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刘振升 《黄金》2004,25(8):1-5
矿床工业指标,既是圈定矿体计算矿产资源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矿产资源评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影响矿山生产经营的敏感指标。文中以河台金矿为例,通过对矿山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分析,合理调整和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平衡品位和目标利润品位,指导矿山充分利用资源并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