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鹿儿坝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长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在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组合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类型主要有蚀变构造角砾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脉状及浸染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流体测温、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显示本区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结合区域矿床研究结果,认为鹿儿坝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末期,为与闪长岩脉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剥蚀深度较浅,目前所见到金矿体可能大部分为闪长玢岩脉(体)上部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金厂金矿床产于岩浆岩内部,主要的矿(脉)体类型有角砾岩型、岩浆穹隆裂控型,各类矿(脉)体在形态、产状、容矿构造特征、矿石类型、矿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分特征。NE、NW、近EW、近SN向断裂是主要控岩控矿断裂,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环状断裂、放射状裂隙和角砾岩构造是主要容矿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断裂构造为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相应的控制了燕山晚期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的侵入。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侵入时,在早期岩浆岩中的断裂交汇部位形成了侵入角砾岩型矿体,在断裂交汇与燕山晚期岩体接触带部位形成了塌陷角砾岩型矿体;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穹隆构造控制了环状、放射状矿脉。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寻找穹隆构造南西部环状、放射状矿体,穹隆内部深部隐伏的环状、放射状矿体;燕山晚期侵入体接触带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角砾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3.
方春家  赵军 《甘肃冶金》2005,27(3):67-69
老豆村金矿床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与老豆村石英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床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以脉状、透镜状、豆芽状赋存于这些断裂破碎带中。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绢云母化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杰斌 《甘肃冶金》2011,33(1):56-60
录斗艘金矿床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与录斗艘石英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床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以脉状、透镜状、豆芽状赋存于这些断裂破碎带中.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绢云母化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玉带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缘的卡拉塔格地区,为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发现矿床含矿地质建造为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地质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受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矿石类型以浸染状和细脉状为主,矿石组构以粒状结构,浸染状和细脉状构造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和绢云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磁铁矿、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碳酸盐—石膏4个阶段。矿区普遍发育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具带状分布特征,水平方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泥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垂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玉带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均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斑岩型矿床一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矿床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2个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获得(215.5±2.1)Ma和(216.6±2.4)Ma的年龄结果,该年龄代表了枣子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形成于印支末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造山带具有寻找印支末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库布苏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褶皱系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野马泉地块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弧带,产于一大型韧-脆性剪切变形带--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中。区内构造极为发育,以NWW向断裂为主,并已发生强烈挤压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区内出露含金背景值较高的志留系库布苏群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超浅成侵入的脉岩,岩性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和霏细斑岩等。金矿床受岩脉内韧-脆性剪切形成的构造扩容、糜棱岩化带控制,构成赋矿围岩。矿床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矿体的形成经历了2个期次脉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侵入造成的成矿元素迁移富集阶段,矿化富集程度与脉岩内构造扩容、变形及蚀变糜棱岩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地质背景与成矿特征的论述,分析了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期次及区内大量脉岩与金成矿的物质成分与空间联系,初步建立了矿床综合找矿模式,以期对深部找矿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祁门县廖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县廖家金矿赋存于中元古代环砂组(Pt2h)片理化黄铁矿化(含毒砂)千枚状岩屑砂岩、千枚岩等蚀变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少量黄铁矿,微量黄铜矿、闪锌矿,偶见自然金,矿石结构主要是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细脉状构造次之,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含金石英脉型。主要矿体产于大背岭北东东向断裂(F2)上盘及其碎裂带中,矿体多呈条带状,顶底板均为黄铁矿(含毒砂)化千枚状粉砂质板岩。通过成矿条件分析,认为F2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成矿热液沿该断裂运移并富集成矿,是金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群吉萨依铜矿位于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群吉复向斜的西部,群吉萨依铜矿主要产于下二叠统乌郎组-塔尔得套组,其岩性呈现一个渐变的过程,火山岩呈现中酸性逐渐向基性进行过渡,脉状是区内矿体的主要特征,钠长斑岩体以及闪长玢岩-安山质隐爆角砾岩杂岩体对其形成了明显的控制。区内的I号铜矿体就产于闪长玢岩脉内,可见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孔雀石、碳酸盐、绿泥石等矿化蚀变。文中对群吉萨依铜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旨在为该区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湘中铃山金矿床富集规律与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清 《黄金》2005,26(3):14-17
湖南湘中铃山金矿为破碎蚀变岩型矿床 ,产于元古界板溪群泥质碎屑岩中 ,矿化受一条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的张扭性断裂带控制 ,矿体赋存于次级北西向蚀变破碎带中。矿体具侧伏规律 ,侧伏角 30°~ 5 0° ,具平行于两组赋矿断裂交迹线延伸的特点。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矿体产于硅化 -黄铁矿化 -绢云母化带 (内带 )。微细粒金占 99.8% ,主要产于蚀变构造角砾岩型和网状石英脉型矿石中 ;明金仅占 0 .2 % ,主要产于沿矿体侧伏中心线分布的网状石英脉型矿石中。矿床成矿作用受地层岩性、深断裂旁侧的有利成矿构造及燕山期岩浆活动诸因素控制 ,适宜的容矿环境和适当的温压条件是金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南部,北距康县—略阳—勉县深大断裂4 km。金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及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层位为蚀变细碧岩及灰岩与粉砂质千枚岩之间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多为压扭性断裂。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化带类型以蚀变细碧岩型及蚀变碳酸盐岩型为主,黄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包裹金和裂隙金,粒间金次之,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黄铁矿热电系数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金矿体向深部有一定的延伸,应重点加强细碧岩型矿带和砂岩矿带的地质找矿与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吉南复兴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一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结构与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其中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矿石硫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所以认为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河南红土岭矿区中深部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土岭金矿区是小秦岭金矿田第一处开展中深部金矿资源评价的矿区。本文定义了中深部的含义并分析了中深部成矿地质条件,详细介绍了红土岭金矿区中深部主要矿脉的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划分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总结了找矿标志,能有效指导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智杰  宋丙剑 《甘肃冶金》2010,32(5):106-110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代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质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组成及组构,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对矿石S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还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并进行了成矿预测,为在该区开展地质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山东谢家沟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谢家沟金矿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片麻状黑云母玲珑花岗岩以及酸性、中性和基性脉岩。本区的金矿床主要受到构造、脉岩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不仅影响蚀变岩的分布,也影响着脉岩和矿体的产出分布;脉岩对矿体的产出也有一定的影响。矿脉一般赋存于NE、NNE向的断裂中,在脉岩与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矿体明显变富。  相似文献   

16.
张继安 《黄金》2011,32(9):20-24
阐述了桃花金矿床介板冲—尖峰岭矿段②号矿体低品位氧化矿的地质找矿成果,并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对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明确的见解,为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东矿带东部段是老柞山金矿区内最大的金矿床。矿体受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压性及压扭性脆-韧性脆性断裂控制金矿体。矿体赋存在构造角砾岩和矽卡岩内,呈平行脉状、似层状、透镜状陡倾斜平行排列,延深大于延长。矿石类型以浸染状为主,金与毒砂、磁黄铁矿密切共生。成矿深度超过11 km,属典型中深成造山型金矿,除去成矿后期剥蚀等因素,深部应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目前激电测深深度在300 m以内,钻探深度达500 m,主矿体呈尖灭再现,控矿断裂带、矽卡岩带仍有下延的趋势,深部可能出现第二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
西岭金矿床位于著名三山岛金矿床的东侧,属于三山岛金矿床向深部延伸的的矿体。西岭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赋矿标高主要为-1 000~-2 000 m,主矿体为Ⅰ号矿体;矿床蚀变带分带明显,沿主断裂的上下盘展布,其形态总体较稳定,属于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矿床成矿规律、控矿构造,结合矿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矿区外围北东区域的构造延伸部位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曹家埠金矿床经过多年探采总结的地质编录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曹家埠金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从矿脉的空间分布,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矿化阶段划分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同时分析了矿体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并重点论述了该区的控矿构造特征、赋矿规律。通过对曹家埠及其平里店周围的矿床、矿点多年的探采工作,对这类金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有了新认识,为矿区开展深部和外围探矿,提供了一套合理的找矿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