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马民 《江苏中医药》2005,26(10):1-4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宏观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特点。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中医脏象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机遇,期望在保持和发扬中医脏象学说理论特色的基础上,在中西医结合的团结协作中,将宏观辨证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同时积极吸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科学等现代科技的新成果,不断实现中医脏象研究的思维与方法创新,使脏象研究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及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成丽 《国医论坛》2004,19(2):52-54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统。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首先提出的。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基于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学说,是对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依据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连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信息,太极图阴阳鱼没有妨碍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进程,同样,阴阳五行也不应成为中医的缺憾。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辨证施治,整体理论,治未病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细化和体现。辨证医学是对中医理论及医疗保健模式的深化和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意识流,横贯古今,纵横五千年,弃之可惜,留则绵绵流长,造福后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现代医学未能正大光明的登上中医发展主流的大雅之堂,究其源渊“叶公好龙”是其主要原因,对中华古今文化认知的缺失和不重视甚至偏见也难辞其咎,只讲对立,不讲整体和统一,用中医理论把脉中医发展,全面继承整体发展,中西医并重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1962年第6、10期发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腑学说》及《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象经络学说》。18年后,1980年第8期又发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阴阳五行》。文章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的变化是处在深刻的矛盾过程中。这一观点,无疑对活跃中医学术空气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作为“理论核心”——主导中医学术发生、发展的既不是脏腑或脏象经络,也不是阴阳五行。例如在卫生保健学上,《黄帝内经》不但提出“不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课,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防治原则。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是学好中医其它各科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三焦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中五脏六腑之一,在脏象理论中除三焦而外其它五脏五腑均有其实质脏器存在,因此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不停地探索三焦的归属之谜.三焦有名而无形,不仅影响对临床医疗的指导,而且也影响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故深入探讨三焦的实质脏器不仅对临床医学、更重要的是对今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中医特色的概念所谓中医特色是指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以中医理论为核心的医疗实践。这是不同于现代医学和其它传统医学的特长。中医的特色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它的理论核心,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理论体系包括中医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人体、疾病认识的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以这些理论为核心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以及上述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阴阳五行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信息,太极图阴阳鱼没有妨碍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进程,同样,阴阳五行也不应成为中医的缺憾。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辨证施治,整体理论,治未病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细化和体现。辨证医学是对中医理论及医疗保健模式的深化和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意识流,横贯古今,纵横五千年,弃之可惜,留则绵绵流长,造福后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现代医学未能正大光明的登上中医发展主流的大雅之堂,究其源渊“叶公好龙”是其主要原因,对中华古今文化认知的缺失和不重视甚至偏见也难辞其咎,只讲对立,不讲整体和统一,用中医理论把脉中医发展,全面继承整体发展,中西医并重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脏象理论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从理论的构建方法分析概念的含义与理论的结构。即通过历代阴阳五行学说分析脏象的含义,通过脏象含义分析肝脏象理论的内容与结构。结果:1)汉唐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为精气学说,脏为库藏、象为气象,肝储藏少阳、木气,与春通应而化生爪、筋、目等,舍魂,在腑合胆,外有足厥阴肝经。2)宋明及清代中早期,《太极图说》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宇宙发生论,脏为本体、象为“用象”,肝为厥阴风木、内寄相火,相火疏泄从肾精不断扩展到二便、水液、情志、脾胃等。3)清代末期至今,当代中国哲学将阴阳五行学说定义为事物与现象的属性与关系,脏为本质、象为现象,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体阴用阳成为肝脏象理论核心性内容。结论:肝脏象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同步,理论内容由不同历史时期脏象的含义决定。意义:探索二者关系,无论对于肝脏象理论的学术发展史,还是脏象及中医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当代“肝主疏泄”的理论框架和构建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各个版本的全国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分析肝主疏泄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认为,“疏肝解郁”等治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肝主疏泄”的临床基础,“西医知识”和“命门学说”是重构当代“肝主疏泄”的主要知识基础,当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机理论是当代“肝主疏泄”的构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角度分析,肝主疏泄是当代学者,采用当代阴阳五行学说,整合古代肝脏理论、当代肝脏疾病诊治知识、西医学相关知识以及当代哲学思想,创造性构建的一个新理论。当代“肝主疏泄”理论框架构架分析从理论构建的角度证明了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分析新知识、新临床经验,创造性地构建新理论。这无论是对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系统生物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方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理念为中医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使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接轨、走向国际赋予了新的可能。中医将会绽放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2.
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学先进的理论和有效实践方法,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是中医发展的重要任务”。21世纪,人类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日益重视,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认为中医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并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保持和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先进性的重点是“主体发展”和“自主创新”,目标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医药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卵巢早衰是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目前卵巢早衰病因尚不明确,西医对本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阴阳与气血阴阳失和有关,其本在肾,虚者多脾肾两虚,实者多肝郁血瘀,久则耗气伤血,阴阳俱损。通过中药、针灸、情志等多种疗法调节脏腑阴阳与气血阴阳,以期实现全身阴阳动态平衡,从而调控生殖轴,改善临床症状,逆转本病发展方向,与西医相比,具有个体化及整体化优势。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就当前中医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及相关治疗研究状况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WHO认为,中医药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使用。为了顺应新形式的发展,我国政府近年来支持了大量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给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良好契机。本文结合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工作经验,针对中医药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的组织申报、协议签订、选题立项和过程管理等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建议及时总结中医药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经验,不断提升合作项目中标率和执行水平,取得切实成效,有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医药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阳  李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62-1063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同时研究整个细胞甚至整个组织的全套蛋白质的功能、组成,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这与中医理论对疾病认识的整体观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医的证候研究与中药药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并将为中药开发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传统中医药经典的外科骨折固定技术,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为人们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之下,传统中医药的诊疗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治疗骨折的传统特色诊疗工具的小夹板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西医骨科内固定技术,小夹板技术近些年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改良传统小夹板,改进其舒适性与匹配性,加强其在治疗方面的作用,规避现有的缺点,收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科学评价小夹板的疗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前人关于小夹板作用机理的讨论及关于各种新型小夹板研发的文献,为研发更加新型、实用、安全、高效的中医小夹板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气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价值。方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挖掘运气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内在关系。结果:运气理论是天人相应理论的核心内容,对学习传统中医与中医现代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结论:运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为高深部分。  相似文献   

18.
夏渝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0-93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理论建立的理想切入点。方法:分析西医学对“风湿热”、中医学对“痹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西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对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也独具特色。结论:西医的现代诊断检测技术与中医的系统理论并重,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桎梏中医护理发展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祖国中医特色护理现状的四点建议:①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②拓展中医护理临床实践领域。③健全中医护理法律法规。④将中医护理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提上议事日程。以期促进我国中医临床护理领域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了系统科学体系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点以及中医药系统复杂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并从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3个层次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