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凡纳滨对虾对东北碳酸盐型半咸水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碱度和pH对凡蚋滨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观察了幼虾在东北地区碳酸盐型半咸水水域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pH为8.03~8.37时,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24,48和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2,11.16和10.67mmol/L,生存的安全浓度(SC)为2.50mmol/L。碱度为5.37~42.06mmol/L时,pH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24,48,72和96h半致死值(LpH50)分别为9.26~8.64,9.14~8.62,9.10~8.80和9.00~8.80。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pH为9.41、盐度为3.29的天然半咸水水域存活5~9h。认为高碱度、高pH是东北地区碳酸盐型半咸水水域移植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对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碳酸盐碱度对淡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在pH为7.12~8.14时,碳酸盐碱度对幼虾的24 h半有效浓度(EC50)为2.73 mmol/L。在pH为8.11~8.72时,碳酸盐碱度对幼虾的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0,11.24和10.49 mmol/L,安全浓度(CS)为2.77 mmol/L。幼虾在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存活时间近9 h。高碱度K 的质量浓度低、Na 与K 的质量浓度比较高是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54mmol/ L。对氯化钠和碱度混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氯化钠和碱度对仔虾的死亡率影响显著 ,而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碱度 (AL K)与罗氏沼虾仔虾氯化钠 2 4、4 8h L C50 (S)关系式分别为 S=- 0 .12 78AL K+ 9.2 346 ,S=- 0 .0 715AL K +5.530 1。  相似文献   

4.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森  王芳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6,30(12):92-96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 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 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 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 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 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 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相似文献   

5.
鱼藤酮对花鲈、矛尾虾虎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实验方法和改良寇式法计算,以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矛尾虾虎鱼Chaeturighthys stigmatia Richardson为实验材料开展了鱼藤酮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藤酮分别处理6h、9h、18h、21h、24h时鲈鱼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40μg/L、17.83μg/L、14.55μg/L、14.32μg/L、13.72μg/L,鲈鱼半致死浓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29~19.58μg/L、17.22~18.46μg/L、13.92~15.10μg/L、13.69~14.97μg/L、13.18~14.27μg/L;鱼藤酮分别处理24h、48h、72h时矛尾虾虎鱼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5.35μg/L、26.59μg/L、16.96μg/L,矛尾虾虎鱼半致死浓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01~48.85μg/L、24.78~28.54μg/L和16.09~17.88μg/L。2种鱼类的半致死浓度都非常低,而矛尾虾虎鱼对鱼藤酮的耐受性更强一些,鱼药毒性等级划分显示鱼藤酮对两种鱼类均属于剧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Zn2+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4±1.3)℃条件下,以体长(33.23±1.66)mm、体质量(0.7893±0.1518)g的日本沼虾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Zn2+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致死效应与其呼吸生理代谢受阻密切相关;(2) Zn2+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493、0.844、0.643和0.464mg/L; (3) Zn2+对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和日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影响的阈值为0.046mg/L,该值为Zn2+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的安全质量浓度;(4) Zn2+对日本沼虾产生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46-0.064mg/L和0.064-0.082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停食法,在水温(24.0±0.2)°C、p H(7.61±0.04)条件下开展了氨氮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体长(4.29±0.32)cm,体质量(1.80±0.12)g]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氨氮质量浓度胁迫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氨氮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7.922、6.034、4.237和3.371mg/L;(2)鳃是氨氮攻毒日本沼虾的重要靶器官,氨氮对日本沼虾耗氧率的影响具毒物兴奋效应,0.225mg/L为该效应达到峰值的氨氮质量浓度,0.337mg/L为该效应被终止的氨氮质量浓度临界阈;(3)在对日本沼虾耗氧率的影响具毒物兴奋效应的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内,日本沼虾的窒息点随氨氮质量浓度的梯次升高渐次呈稳定、略增、再稳定之态势,氨氮质量浓度0.112mg/L为致该虾窒息点发生显著改变的临界阈,该实验组窒息点含氧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利用交尾雌虾,采用温差刺激、药物刺激对养殖交尾雌虾和海捕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实验,使交尾雌虾的精荚随蜕皮而脱落,然后对蜕皮对虾再次进行精荚移植,来建立特定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实验结果表明,养殖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在只有温差刺激的条件下,对虾蜕皮率为30%,且对虾成活率为100%,说明温差刺激在保持对虾较高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促使中国对虾蜕皮;在温差刺激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刺激,不同茶籽饼质量浓度梯度下对虾的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虾蜕皮率也随之增加,3个茶籽饼质量浓度(30,60,90 g/m3)下的对虾蜕皮率分别为40%,60%,70%,茶籽饼质量浓度为0的对虾蜕皮率与60,9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对虾的死亡情况看,当药物质量浓度达到90 g/m3时,对虾出现死亡,经x2检验表明,90 g/m3质量浓度与0~6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海捕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对虾蜕皮率不高,只有在药物质量浓度为30,90 g/m3条件下才有对虾蜕皮,蜕皮率仅为20%,10%;每个药物浓度下均有对虾死亡,死亡率随着茶籽饼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不同药物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对蜕皮后雌虾进行精荚移植,共获得18个中国对虾家系,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1.2%,88.6%。本研究通过对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后再交尾,获得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家系,为进一步的中国对虾家系选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LAPP)添加在对虾饲料中,对中国对虾的生长、缺氧耐受力及免疫抵抗力的影响;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对虾饲料中LAPP的最适添加量为400mg/100g饲料;本文还提出饲料中的LAPP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缺氧耐受力,在溶氧超过3.1mg/kg海水的情况下,效果显著,在降低到2.3mg/kg海水时,作用减弱;用副溶血弧菌(Vibroparahaemolyticus)注射入虾体内,12小时内记录发现,饲料中不含LAPP的一组中国对虾,死亡率高于其它组,并且,LAPP含量最高的一组,死亡率明显低,死亡时间也出现较晚,这证明LAPP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免疫抵抗力;本实验用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细胞的吞噬百分率作指标,研究对虾细胞的吞噬作用,发现饲料中不含LAPP的对虾的吞噬百分率较低,随着饲料中LAPP浓度的提高,对虾血细胞的吞噬百分率逐渐升高,说明中国对虾细胞的吞噬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铜、汞和铬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温为28±0.5℃,盐度为32‰的条件下,采用静态更新法研究了铜、汞、铬对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ock)各期幼体的急 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长毛对虾幼体对铜、汞、猗的耐受性都随着幼体从无节期变态到仔虾期而逐步增强,且三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汞>铜>铬。根据仔虾的96h LC50值计算的铜、汞、铬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08、0.00067、0.370mg/L,而根据仔虾对铜的96h LC50所估算的铜对无节幼体较为稳妥的安全浓度为0.0002mg/L。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选取菲(Phenanthrene,Phe)作为PAHs的代表开展暴露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测得Phe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半...  相似文献   

12.
汞、砷、铬、苯酚对东方对虾幼体急性致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室内的短期实验评价了砷、汞、铬、苯酚对东方对虾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毒性分别给出了各毒性对不同对虾幼体的96h LC_(50)。  相似文献   

13.
甲醛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和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对虎斑乌贼胚胎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8、10.28和2.127mg/L;甲醛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48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074、0.796和0.035mg/L.虎斑乌贼幼体期较胚胎期对甲醛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仔虾存活及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测定了铜、锌、镉对不同盐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24hLC50、48hLC50、96hLC50,三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对次致死浓度下仔虾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对AKP、GPT、GO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激活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稚参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改性黏土治理有害藻华技术对仿刺参稚参的影响。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仿刺参稚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6.01g/L;安全浓度为0.601g/L,高于在现场时的使用浓度0.1g/L;慢性毒性试验显示改性黏土对仿刺参稚参成活率和体重增长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改性黏土添加组中,发现仿刺参稚参的体壁组分(水分、灰分、总糖、总脂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改性黏土的加入对减少仿刺参稚参的种内竞争有一定积极作用。另外,针对仿刺参稚参食用包括改性黏土在内的底层颗粒物的现象,考察了不同实验组仿刺参稚参体壁中铝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黏土有效去除有害藻华的体系中仿刺参稚参的生长情况,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改性黏土有效地去除了有害藻华,还明显降低了仿刺参稚参的死亡率。因此,改性黏土是一种有效治理仿刺参养殖水体有害藻华、对养殖生物无负面影响的藻华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Cd2+、Cu2+对文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24h、48h和96h内重金属离子Cd2+、Cr+对文蛤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2+对文蛤的24h、48h、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97.35mg/L、40.47mg/L、13.18mg/L和0.13mg/L;Cu2+的24h、48h、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6m...  相似文献   

17.
镉和汞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宇  王清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09,33(12):24-29
采用毒理学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Cd~(2+)和Hg~(2+)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急性毒性效应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评价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死亡概率单位和实验液浓度对数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d~(2+)对四角蛤蜊在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961、5.149和2.383 mg/L,Hg~(2+)的LC_(50)分别为3.714、0.607和0.207 mg/L;Cd~(2+) 和Hg~(2+) 对四角蛤蜊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23 8 mg/L和0.002 1 mg/L,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限定量的4.76倍和4.02倍.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溶液处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樽形幼虫,处理不同时间后,分析KCl对仿刺参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较低浓度的KCl溶液(10、30和50 mmol/L)分别诱导仿刺参樽形幼虫6、12和24 h均可以显著提高其附着变态率,诱导24 h附着变态率分别提高27.67%、32.67%和19.67%。较高浓度的KCl溶液(100、300和500 mmol/L)也可以诱导仿刺参幼虫附着变态,但随着KCl浓度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率逐渐升高。低浓度KCl溶液,特别是在30 mmol/L诱导仿刺参幼虫12 h时,可以显著提高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增加发育的同步性,降低死亡率,对仿刺参幼虫变态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Hg,Cu,Cd,Zn 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1991,15(5):56-60
本文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Hg,Cu,Cd,Zn对真鲷仔鱼(2周龄)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Cu,Cd,Zn对真鲷仔鱼24h的LC_(50)分别为0.025,0.31,5.00和3.70 mg/L,48h的LC_(50)分别为0.016,0.24,1.72和2.22mg/L,72h的LC_(50)分别为0.006,0.11,O.56和0.92mg/L,96h的LC_(50)分别为O.004,0.07,0.27和0.44 mg/L。Hg,Cu对真鲷仔鱼的影响极为显著,Zn,Cd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比Hg,Cu低得多。Cd的毒性比Zn强,但毒理作用较为缓慢。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Cu>Cd>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