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Soave’s法巨结肠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两种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相同,均行Soave’s法直肠结肠全层吻合。术前均消化道造影,24h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儿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下探查的优势,减少对肠道的干扰,有效防止肠黏连,创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苏义林  徐兵  王忠荣 《安徽医药》2017,38(3):304-306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13例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平均住院(8.13±1.32)d,无腹腔镜操作相关的近期并发症,远期随访无污粪和便秘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巨结肠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时间、引流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地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下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进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15例和同期传统开腹手术15例进行护理配合的对照,比较两组在术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平均住院天数,留置胃管的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15例作为研究组,在术后护理配合后在术后疼痛程度,出血量,留置胃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显著比经开腹手术15例的对照组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配合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下的护理配合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充分的提供了人文关怀,护理更加方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共70例,上述患儿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述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Swenson术。观察组行经肛门Soave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掌握率、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掌握率、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记录经肛门组与开腹组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全组手术顺利,经肛门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年龄、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早,手术时间短,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行改良Soave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8年8月,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对20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改良Soave术。结果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43~280分,平均手术时间162分,出血5—20ml,随访3月-5年,无并发症发生,排便控制在1~4次/天。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试验将针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进一步分析患儿的病情控制成果,为其康复治疗提供策略。方法 试验选取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使用经过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观察组患儿应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从治疗上看,两组患儿手术用和麻醉时间的对比差异不大,但是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则有明显差异,即观察组为(6.56±2.63)m L和(7.22±1.36)d,对照组则为(21.35±10.36)mL和(10.64±2.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肛门功能的改善方面,本研究分析了患儿的Krickenbeck评分和排便频率。在术后1年,观察组Krickenbeck评分和排便频率分别为(8.44±0.72)分和(1.41±0.52)次/d,对照组则为(8.02±0.75)分和(2.04±0.51)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从患儿康复情况中看,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则为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我们调研了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于我院采取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8例患儿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前一周均行清洁回流灌肠,加强营养支持、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尿管、肛门创口护理,2周后予扩肛治疗。结果 8例患儿中7例成功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例长段型巨结肠需开腹手术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前提,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幼婴先天性巨结肠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中,行单纯经肛门手术8例,腹腔镜辅助下1例,中转开腹1例;切除肠管23~38cm,其中单纯经肛门切除肠管最长32cm;均一期完成手术,均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夹层感染,无切口感染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对初学者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詹国庆  董国钢  陈颖虎 《中国医药》2012,7(12):1585-158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s法I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方式,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行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s法I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8例,女3例;年龄4个月至11岁。常见型6例,短段型4例,长段型1例。11例患儿手术时问80~130min,平均(120±10)ra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5)ml,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为(24±4)h,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可行,具有直观、创伤小,在分离盆底直肠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儿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术后共19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中,术后共18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儿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结肠冗长症手术中利用腹腔镜辅助技术治疗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08年8月~2014年5月期间,行择期手术治疗的结肠冗长症患者38例,把38例结肠冗长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结肠冗长症根治手术,38例均行不同程度的肠段切除。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应用到结肠冗长症手术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利用腹腔镜辅助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无需中转开腹,并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观察组都优越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情况也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腹腔镜辅助技术治疗结肠冗长症比普通手术具有优势,对肠道干扰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止肠粘连,手术创伤比较小、恢复比较快,术后并发症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下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Soave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5月~2009年6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Soave巨结肠根治术28例。 结果 本组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腹腔出血1例,小肠结肠炎2例,血尿1例,结肠部分回缩1例,便秘2例。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Soave巨结肠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术式,但存在一定并发症,只要处理恰当,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存活19例(79.2%),死亡5例(20.8%);肠造瘘术后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小肠结肠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造瘘口周围皮炎、肛周皮炎、腹壁切口感染、肠瘘等.全结肠切除的根治术与保留部分结肠的根治术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结肠型巨结肠诊断困难,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术并发症多,不同的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ave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恢复快,可安全用于全结肠巨结肠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21例,其中6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经月T门改良Soave术,58例采用单纯性经月T门改良Soave术,分析两组患儿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问为(2±0.8)h,小于对照组(t=2.586,P〈O.05),术中j十I血量为(20±3.5)ml,少于对照组(t=1.834,P〈O.05)。两组均在术后1天有肛门排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后出现小肠结肠炎与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无显著差异;无l例ff}现肛门回缩,肠扭转;术后出现月下门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更少,排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估,总结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术前经钡灌肠检查和(或)直肠粘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32例常见型,9例长段型,7例短段型,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后,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式)进行治疗,对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并评估其近远期疗效。结果均成功完成一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短段型及常见型共39例单纯经肛门手术,长段型7例腹腔镜辅助,2例开腹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平均为(7±2)d,手术时间平均为(88±15)min,出血平均为(7±2)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为(18±6)cm,住院天数平均为(10±2)d。随访3个月~8年,无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夹层感染及腹腔感染等);远期并发症有吻合口狭窄9例,便秘8例,大便失禁8例,小肠结肠炎10例,肛周皮炎10例,经过处理均治愈或好转。术后半年复查钡灌肠检查均提示结肠形态恢复良好,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消失。术后1年排便功能评分4分38例,3分7例,2分1例。所有病例均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使大部分确诊的新生儿巨结肠患儿一期完成根治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2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在经脐腹腔镜监视下游离部分结肠,然后拖出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左半结肠切除术。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20例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3±13)min,切除肠段15-40cm,术中估计出血5-20mL。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和便秘复发,2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结论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疾病安全、有效,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