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长宁  张镜诚  崔华 《石油学报》1983,4(4):101-118
考察了大庆20#透平油基础油及华北减二线精制油组成与其氧化安定性的关系。油中多环芳烃能显著提高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其次是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及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较差。两种油中的胶质有一定抗氧活性,发现其中含有屏蔽酚型天然抗氧剂。同时还考察了油中最适芳烃量、硫化物及氮化物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油中各组分对264-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的感受性,两种油来源不同,其感受性有所差异。华北油比大庆油感受性好,两种油中胶质、碱性氮化物及单环芳烃的存在均使其感受性变差,硫化物则提高其感受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柱色层及化学处理的手段,将中等粘度新疆油(22号汽轮机油料)分离成不同的调合用油,以线性调油方法得到组成不同的油样。利用IP-328 SETA试验室氧化评定试验,在含抗氧剂(DBPC、ZDTP)和不含抗氧剂情况下,分析和研究了油品在氧化过程中的组成变化、酚型抗氧剂的消耗、氧化产物生成的趋势和油中各组分对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中饱和烃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好;单环芳烃比较安定,不易氧化;多环芳烃易氧化,为油中的不安定组分;双环芳烃对油品的氧化性能影响不大;油中的硫化物为天然抗氧剂,能够延迟油品的氧化;氮化物具有引发氧化反应的作用,促进油品的氧化。所有这些组成参数和试验测得的油品有效寿命得到了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氧化还原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各类硫化物的方案,选择氧化剂TBAPI和MCPBA分别对模型 经物环戊硫醚、二苯并噻吩进行氧化并选择还原剂LiAlH4对各自的氧化产物进行还原,利用红外分析法考察了氧化,还原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采用氧化还原法对高硫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富集,考察了氧化和氧化剂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GC/MS鉴定出的硫化物的结构和类型。结果表明,硫醚  相似文献   

4.
采用白土精制和溶剂精制工艺对再生润滑油J和B进行了脱色处理,并采用裂解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Py GC/MS)分析方法探究了白土吸附物和萃取物的化学结构。对脱色精制前后的油品进行了氧化安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脱色处理降低了再生润滑油的色度号。J油脱出物中含有较多杂环氮化物或疑似抗氧剂烷基二苯胺氧化产物的含氮化合物,而B油脱出物中氮化物含量较少,但含有多种润滑油使用的添加剂。J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天然氮化物和二烷基苯胺类抗氧剂的氧化产物;B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烃类的氧化产物--酮、醛等衍生物。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相比于精制前下降比较明显。精制工艺脱出物的分析结果与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下降的实验现象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选用喹啉、吲哚、甲基苄基硫醚及二苯并噻吩作为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氮、非碱性氮、硫醚类及噻吩类模型化合物,以饱和烃为主的白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的替代物,研究这些杂原子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性能的影响。为了模拟润滑油实际使用情况,同时考察了金属铜和环烷酸铜在与硫、氮化合物共存时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金属鲷强化了喹啉对白油的氧化催化作用;环烷酸酮由于与喹啉之间存在络合效应,抑制了喹啉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用喹啉、吲哚、甲基苄基硫醚及二苯并噻吩作为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氮、非碱性氮、硫醚类及噻吩类模型化合物 ,以饱和烃为主的白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的替代物 ,研究这些杂原子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性能的影响。为了模拟润滑油实际使用情况 ,同时考察了金属铜和环烷酸铜在与硫、氮化合物共存时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 ,金属铜强化了喹啉对白油的氧化催化作用 ;环烷酸铜由于与喹啉之间存在络合效应 ,抑制了喹啉对白油的氧化催化作用。吲哚加入量大于 5 0 0 μg/ g时 ,能抑制白油氧化 ,在环烷酸铜存在时 ,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而有金属铜存在时 ,吲哚则没有抑制氧化作用。当二苯并噻吩加入量为 2 0 0 μg/ g左右 ,且与金属铜共存时 ,能抑制白油氧化 ,而与环烷酸铜共存时 ,则完全没有抑制氧化的作用。以金属铜或环烷酸铜为催化剂时 ,甲基苄基硫醚对白油均表现了很强的抑制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馏分用糠醛或酚等溶剂进行抽提可得到芳烃含量达70%以上的含沥青质的暗色残留物,它可作为橡胶填充剂和塑料中的组分。近年来也被用作润滑油中的天然抗氧剂。由于它能与系统中的游离基作用而形成一种非游离基产物,从而延长了油品的寿命。通过用差热扫描方法(DSC)和 ASTM 动态氧化方法对 SF(不含硫油)和 SC(含硫油)中分别加入1,2,4%的40号抽出物(含芳烃74.5%)或60号抽出物(含芳烃78%)进行评定。结果表明,60号抽出物可以改善 SF 和 SC 两种润滑油馏分的氧化安定性,40号抽出物对 SC 油也有同样的效果,然而对 SF 油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品使用温度,本研究开发用铜盐作氧化抑制剂,以补充ZDDP的功能。研究指出,含铜化合物具有控制油品粘度增长的功能,用于大庆中性基础油显示出优良的抗氧效果。研究还采用薄膜氧化试验考察了铜化合物的剂量对抗氧效果的影响,并在合成多种类型含铜化合物的基础上筛选出性能良好且有一定工业前景的含铜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组成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硅胶氧化铝双吸附柱与质谱法对国内外17种基础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和定量分析,用旋转氧弹和多金属氧化试验法考察了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大庆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和不如国外基础油,主要原因在于化学组成的差异,大庆基础油为低硫高氮油,尤其碱性氮含量高,芳烃中烷基苯和含硫芳烃较国外基础油少,环烷基苯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大庆原油的140~240℃馏分中胶质物、硫醇及二硫化物对热安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大庆150~230℃馏分中的硫醚及噻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考察了这些硫化物对油品的静态沉淀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馏分中的硫化物主要为烷基硫醚和烷基硫代环烷.这种类型的硫占总硫含量的17.7(m%),该馏分中噻吩硫的含量很少,仅占总硫含量的0.9 (m%)硫醚本身对精制较好的油品的静态沉淀生成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油品精制较差而含有胶质物,二硫化物及硫醇时,则能明显地增大沉淀生成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为氧化剂对中海油减压渣油中的硫化物进行氧化,利用FTIR和柱色谱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渣油中硫醚硫与噻吩硫的含量,并与KIO_3氧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BAP对硫醚硫进行氧化时,适宜的氧化温度为25℃,所需氧化反应时间比KIO_3更短。通过选择性氧化法和柱色谱法可有效分离富集试样中的硫化物。TBAP对减压渣油氧化后的总收率为98.51%,硫总收率为93.02%。中海油减压渣油中的硫约20.47%(w)为硫醚硫,约79.53%(w)为噻吩硫,噻吩硫是中海油减压渣油中含硫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T406添加剂是一种多效润滑油添加剂。它已被用作抗磨剂、抗氧剂、防锈防腐剂。在双曲线齿轮油中,它能改进油品的抗擦伤性能。在工业齿轮油中,它能明显地提高油品的 Timken 通过负荷,与含硫极压剂复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具有很好的防锈性能。在抗磨液压油中,它被用作抗氧剂。此外,该剂用于改善油膜轴承油的抗氧性和防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润滑油基础油光照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在光安定性较好的基础油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喹啉、吲哚和二苯并噻吩,考察了含氮与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物中硫、氮含量是光照前油品中硫、氮含量的2 000倍以上,沉淀物主要由高度缩合的含氮、含氧化合物组成;含氮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影响远大于碱性含氮化合物;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较小,且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低时可使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变差,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时可以延缓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4.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磷钨酸/半焦(HPW/Sc)为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萃取剂、Span60为乳化剂,对以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的模拟油进行氧化脱硫研究,考察磷钨酸负载量、氧化温度、氧化反应时间和模拟油中烯烃、芳烃和含氮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磷钨酸负载量(w)为30%;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 ℃、HPW/Sc2用量(w)为1.0%、Span60用量(w)为0.36%、n(H2O2)/ n(S)=3的条件下,DBT脱除率可达到99%,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BT?4,6-DMDBT>BT;模拟油中的苯可促进DBT脱出,而喹啉和环己烯则抑制DBT的脱除。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大庆原油的140~240℃馏分中胶质物、硫醇及二硫化物对热安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大庆150~230℃馏分中的硫醚及噻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考察了这些硫化物对油品的静态沉淀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馏分中的硫化物主要为烷基硫醚和烷基硫代环烷,这种类型的硫占总硫含量的17.7(m%);该馏分中噻吩硫的含量很少,仅占总硫含量的0.9(m%)。硫醚本身对精制较好的油品的静态沉淀生成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油品精制较差而含有胶质物、二硫化物及硫醇时,则能明显地增大沉淀生成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变压器油的化学组成(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胶质和总芳烃)与油品性质(如比色散、氧化安定性、介质损耗因数和界面张力)的相关性,以及变压器油性质(如密度、酸值、抗氧剂量、界面张力、氧化安定性)与台架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藉助于统计的方法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压器油的比色散与双环、多环芳烃及胶质有关;氧化安定性与饱和烃有关;介质损耗因数与单环芳烃有关;界面张力与胶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中东VGO及其9个馏分的各类型硫化物分布规律,对比了加氢前后VGO中硫形态的分布变化。采用四丁基高碘酸铵选择性氧化法、柱分离-X射线荧光光谱法,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分析了中东VGO不同馏分段的硫醚硫、噻吩硫、二苯并噻吩及更复杂的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东VGO中硫醚硫约占总硫的13.6%,其它均为噻吩类硫化物;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各馏分总硫含量、硫醚硫含量、噻吩硫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硫醚硫在各馏分总硫中的比例逐渐升高;在噻吩硫中,烷基噻吩类硫含量下降,且主要集中在蜡油低沸点馏分中,烷基苯并噻吩类硫含量逐渐下降,其它更复杂含硫化合物硫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加氢处理后总硫含量大幅度降低,硫醚硫、苯并噻吩类硫含量的比例降低,其它更复杂含硫化合物硫含量的比例增加;随着加氢深度增加,硫醚硫、烷基噻吩硫含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其它更复杂含硫化合物硫含量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烘箱氧化法、高压差示扫描法和旋转氧弹法研究了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三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一种合成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同时也研究了在环烷酸铁存在下抗氧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含硫酚抗氧剂能够使基础油的颜色变深和产生沉淀;胺型抗氧剂与含硫酚型抗氧剂复配后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抑制基础油的粘度增长和酸值增加;胺型和酚型抗氧剂在控制油晶沉淀和保持油品颜色方面比含硫酚型抗氧剂要好;HVIWH125基础油和PAO-6合成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加氢润滑油在紫外光照下出现沉淀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紫外光照过程中任丘减四线加氢处理润滑油及加氢补充精制润滑油组成的变化,并对生成的沉淀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硫氮化合物集中在光照初期出现的沉淀中。沉淀为含有羟基、羰基、羧基等含氧基团的氧化产物。加氢油出现沉淀的原因与芳烃结构有关,多环,短侧链芳烃是沉淀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了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过程、氧化产物及其颜色,采用模型化合物试验研究了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被氧化为含羰基化合物,产生新氢过氧化物自由基,可促进其他有机烃分子氧化,羰基为氧化产物的显色基团;含硫化合物被氧化为含亚硫酰基的亚砜类化合物或含硫酰基的砜类化合物,不产生新氢过氧化物自由基,可终止自由基氧化反应,含硫酰基化合物不显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