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失衡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一面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节节攀升,一面是中国、日本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如,2005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190亿美元,贸易逆差达7666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东亚、中国和日本贸易逆差分别为3551亿美元、2016亿美元(美方统计)和826.8亿美元,分别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46.3%、26.3%和10.8%。由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所以欧美等西方国家把人民币升值和解决美国贸易逆差与全球经济失衡联系起来,不断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自1776年从英国独立出来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实力各方面都超越了它以前的宗主国和其他任何国家。美国经济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高度发达,长期保持稳定增长,低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较大贸易逆差以及较高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既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需要,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亦非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低失业率长期并存。而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不同统计口径所得逆差数据的差异,也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美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合理性。虽然巨额贸易逆差暂时未阻碍美国经济增长,但必须重视其未来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美国贸易逆差以及主要由贸易逆差造成的经常帐户赤字已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原因的解释众多,本文以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得出美国储蓄不足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的结论。美国国内储蓄不足导致外国资本的流入。外国资本一方面为美国提供了购买力,补充了美国的储蓄,另一方面,美国可用外国提供的购买力进口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其储蓄不足的结果。从全球视角出发,其他国家的储蓄增加,为美国补充了储蓄,为美国贸易逆差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认识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有利地支撑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对其贸易顺差没有根本联系的观点,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美国贸易逆差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贸易逆差是否削弱了一国国际竞争力:美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贸易逆差通常被认为会损害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入手,结合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国际分工现状两个方面分析逆差与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增长与旺盛社会需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国际分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由此反映出贸易逆差并未削弱美国竞争力。诸如日本、德国及印度等多国经验也显示贸易差额与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分离关系。因此,当前贸易差额已不能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共存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其经济增长的内在需要,是美国国际分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果。经济繁荣造就了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贸易逆差则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低失业、低通胀做出了贡献。可以说,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强大的表现,而不是竞争力下降的标志。从美国经济这一特殊表现来看,我国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将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内向型经济,并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正> 80年代,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一直是经济学界议论的热点之一,人们把它看成是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从1987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发生了引人注目的转变,使得人们有必要对当前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重新作出认识和评价。本文试对1987年—1991年美国贸易逆差的变动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借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元特权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元特权的形成使贸易逆差成为输出美元的主要途径,并对贸易逆差起到了助长作用,集中表现在美元特权使美国维持着巨额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却使其他追求美元储备的国家依靠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摆脱不利处境,从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我国也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美两国之间特殊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及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导致美国对华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具有不同于其他国  相似文献   

10.
朱颖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30-36
自由贸易是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念。贸易自由化是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原因在于贸易自由化每年给美国带来1万亿美元左右的收益。对美国货物贸易的基本格局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美国是世界上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进口规模比出口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享受了世界最多的物质财富;美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表明对外贸易格局有利于美国;美国进口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演变为美国结构性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海关     
舒扬 《中国海关》2001,(3):46-47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宣布独立.然而人们的兴奋还未退去,年轻的美国就发现自己正处于破产的边缘:没有税收没有经济来源、财政十分紧张.政府不得不严肃面对这个问题,并紧急提上日程.终于,第一界国会讨论通过了乔治·华盛顿总统于1789年7月4日签署的关税行动草案,决定对进口美国的货物实施征税.美国海关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正式提上日程.这份议案被当时的传媒界称为美国的"第二个独立宣言".四周之后,即1789年的7月31日,美国海关及其口岸正式建成了.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1994年到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季度数据与同期美国GDP增长率来计算并分析其相关性,两者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主要原因有:美国经济衰退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转向中国产品的消费;中国入世效应的体现;中关两国这些年对产品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后,使两国产品的互补性提高;我国在通关税收等方面采取了重大改革等。故我国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吸引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从美国的进口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mong the firs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and interrelations among variables that measure the activities of U.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ir affiliates through the use of data that has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None of the results seem to contradict, and a large number seem to corroborate many hypothes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 marketing theory. An important finding is that a strong gross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variables exists which results in the values of these variables increasing simultaneously. Hence, the levels of intra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lso increase simultaneously.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net substitution relations exists between a number of pairs of the variable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Business Economics -  相似文献   

18.
19.
孙璐 《商业研究》2006,(8):203-205
零售业态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且已相当成熟,对美国业态的发展研究将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示:政府根据具体经济环境鼓励发展无店铺、杂货店、保健品店等多种业态,而且,在业态结构的管理上要进行优化,使之均衡发展,此外政府应该建立信息平台和预警体系,为零售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Advertising agency growth through mergers and ac- quisitions became a common strategy in the 1980s, pdculady among the largest finns in the indusby, yet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ils effects. In this study, U.S. advertising agency size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related to agency productivity. Size was found to be a clear advantage for advertising agencies, as larger firms were consis- tently more productive in both b i g s and gross income per em- ployee. The postmerger performance of merging and acquiring ad- vertising agencies was worse for most of those firms than their prior 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firms of similar size, indicating that tlus strategy for growth tends to be less successful in the short-r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