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抗药性监测对于指导稻飞虱防治的科学用药和评价抗性治理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普遍采用点滴法和稻茎浸渍法以及稻苗浸渍法。本文以不同监测方法的适用药剂和飞虱种类为切入点,系统地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特点,旨在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吴帅  顾希  肖彩云  李明  李荣玉  廖逊 《昆虫学报》2022,65(9):1144-1152
【目的】建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技术,实时掌握田间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以指导褐飞虱防控合理用药。【方法】基于玻璃瓶药膜法,研制褐飞虱3龄若虫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5种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利用试剂盒测定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得的抗性倍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验证利用试剂盒快速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 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处理1 h时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对褐飞虱室内敏感种群3龄若虫的LD90分别为:30.96, 92.05, 117.24, 514.21和1.24 ng/cm2。在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相应诊断剂量下,贵州省不同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在23.75%~78.75%, 25.00%~78.75%, 43.75%~88.75%, 36.25%~85.00%和18.75%~67.50%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定的抗性倍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751~0.9754之间。通过快速检测试剂盒获得的死亡率及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贵州安龙地区(AL)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的推测抗性倍数分别为7.23, 3.68, 4.14, 4.12和31.18,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得上述5种杀虫剂的实测抗性倍数分别为6.33, 5.24, 3.71, 4.50和26.56,表明推测抗性倍数与实测的抗性倍数结果表现一致。【结论】该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通过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快速评估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抗性的表皮穿透机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刘永杰  沈晋良 《昆虫学报》2003,46(3):288-291
用三种方法测定了采自南京江浦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抗性水平的次序为3龄幼虫点滴法(5 499.5倍)和5龄幼虫点滴法(3 973.2倍)>3龄幼虫浸叶法(1 041.6倍)>5龄幼虫叶片夹毒法(24.7倍),因此该品系触杀毒力的抗性水平至少为胃毒毒力LD50的160倍。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甜菜夜蛾抗性和敏感品系5龄幼虫表皮穿透率结果表明,处理后8h,抗性品系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品系幼虫表皮穿透率的55.5%。证实表皮穿透率的降低是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华北棉区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马艳  闵红  于晓庆  李娜  芮昌辉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6,59(11):1238-1245
【目的】华北地区转基因Bt棉大面积种植后,刺吸式口器害虫已成为棉花主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监测明确棉花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杀虫剂抗性水平变化,以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方法】2013-2015年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和点滴法系统监测了河北省邱县、山东省滨州市、河南省西华县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棉铃虫对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性倍数都在20倍以上,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从敏感状态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上。棉蚜对杀虫剂抗性水平都比较高,特别是对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都已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绿盲蝽对吡虫啉从敏感状态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上,对马拉硫磷、灭多威等药剂抗性倍数还维持在10倍以下,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只监测到滨州种群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达到了95倍。在明确棉花害虫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对山东滨州棉花害虫实施了以轮换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示范,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对照区减少3次用药,增加棉花产量7.53%,节本增收109.16元,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结论】当前华北棉区主要害虫抗性水平上升,急需开展以轮换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评估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的重复性最好且最方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在室内分别采用点滴法、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7种化学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和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以点滴法进行测定,7种化学杀虫剂中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处理后24 h的LD_(50)为0.375μg/g;毒力最小的是虱螨脲,处理后72 h的LD_(50)为261.107μg/g。以饲料混药法进行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乙酰甲胺磷的毒力最低,处理后24 h的LC_(50)分别为0.061和9 426.217μg/g。以叶片药膜法进行测定,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最小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24 h的LC_(50)分别为0.062和471.343 mg/L。对3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数据进行分析,点滴法的χ~2值最小,P值最大;同时,相比于饲料混药法,点滴法和叶片药膜法测定中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一致性较好。【结论】除虱螨脲外,测定的其余6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最适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点滴法。相比于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点滴法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种群整体在遗传学上的纯度,同时在生物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上也是最好的。虱螨脲推荐使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以胃毒为主的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  相似文献   

6.
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发展规律及抗性生化机理,采用稻苗喷雾法对灰飞虱种群进行连续筛选获得高抗性品系,估算其现实遗传力并进行田间抗性风险预测;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灰飞虱的毒力及交互抗性;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品系之间的解毒酶活力,探讨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用噻嗪酮对灰飞虱种群连续筛选32代,其抗性倍数达到168.49倍,现实遗传力h~2为0.11.当杀死率为80%~90%时,预计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增长10倍,仅需要5~6代.田间实际的现实遗传力要比室内选择种群估计低一些,预计田间抗性提高10倍所需要时间会更长.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灰飞虱抗噻嗪酮品系与吡虫啉和噻虫嗪之间有高水平交互抗性,与啶虫脒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与吡蚜酮和毒死蜱无交互抗性.增效作用和解毒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抗性品系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活力提高最大,酯酶次之,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显著变化.田间使用噻嗪酮防治灰飞虱存在较大抗性风险,可与吡蚜酮和毒死蜱等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发展;3种解毒酶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在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韭菜主产区韭菜迟眼蕈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对10种常用药剂的敏感基线,并对4省7个主要韭菜产区的田间种群进行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监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建立了敏感品系对新烟碱类、有机磷类、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吡咯类药剂的敏感基线。对7个地区的田间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监测结果表明:其对有机磷类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河南郑州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河南郑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其他各地区均处于敏感状态;大部分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处于低等或中等水平抗性,但山东李坡种群对噻虫嗪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结论】本文建立的韭菜迟眼蕈蚊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监测数据为抗性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杀虫剂被长期、广泛地使用,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昆虫抗药品种及抗药剂量也相应地逐年增加,这使得昆虫抗药性的监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昆虫抗药性的检测方法也因此不断改进。介绍了检测昆虫抗药性的两类常见方法:生物测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法,其中,生物测定法分为人工饲料混药法、浸叶法、点滴法、喷雾法及喷粉法、药膜法、浸虫法和IRAC No.5法;而分子生物学法又包括PCR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特异性等位基因PCR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KAS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通过比较昆虫特性、环境因素、实验条件及实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快速掌握昆虫的抗性信息,并及时有效的调整昆虫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拟除虫菊酯抗性家蝇的交互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除虫菊酯的广泛使用使家蝇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为有效的控制家蝇的危害,需要了解家蝇对轮换或新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状况。作者用点滴法测定了两个实验室汰选的拟除虫菊酯抗性家蝇品系对几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交互抗药性;拟除虫菊酯抗性较高的家蝇对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农药(多杀菌素、氟虫腈)表现较低程度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冯炎  刘桂兰 《四川动物》1989,8(4):39-39
1980至1988年在雅安地区七县一市测定了家蝇对五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材料与方法药物除少量市售外,均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测试方法依当时条件及所用药物的不同,分别采用了残膜、喷塔、熏蒸与点滴法。抗性测定结果(一)家蝇对γ-666(除点滴法外,浓度均为0.03%)的抗性:据六个县市8次的测定,敏感级占12.5%,中抗级占62.5%,高抗级占25.0%;其中雅安1982、1985年用喷塔法测定为中抗级,1987年点滴法测定为高抗级,名山(1982)、宝兴(1983)与天全(1985)三县喷塔法均属中抗级,同法在荥经(1984)属敏感级;芦山(1988)属高抗级。它们的抗性系数(R/S)…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