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鱼配合饲料中可消化能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制配合饲料投喂青鱼夏花鱼种,饲料中醣含量为30%固定值,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设计一个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青鱼配合饲料的可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最适需要量。结果得出,每公斤饲料可消化能为3560~3911千卡,饲料可消化能量·蛋白比(DE/P)为9.77~11.8千卡/克蛋白最适宜;试验还证明,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可获得节约饲料蛋白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苟仕潘  陈乃松  徐祥泰  刘子科  尹佳 《水产学报》2015,39(10):1499-1510
配制6种不同可消化淀粉水平(5.93%、8.71%、11.96%、15.11%、18.16%、21.74%)的等氮和等脂肪的饲料,以试验鱼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及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28.36 ± 0.10)g 的大口黑鲈48 d,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为21.74%时,大口黑鲈成活率最低;可消化淀粉水平超过8.71%时,鱼体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显著下降;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可消化淀粉水平为11.96%时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全鱼、肌肉、内脏及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脂肪含量在8.71%组达到最高后又显著降低;肝体比、脏体比、肝糖原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高于11.96%时,试验鱼餐后6至12 h呈现持续的高血糖症状;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血清补体活性在可消化淀粉为8.71%时达到最高;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在11.96%组达到最高。另外,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未受到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增高的显著影响,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利用与耐受力有限,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为8.71% ~ 11.96%。  相似文献   

3.
<正>1.合理的配方设计进行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到鲫鱼的生长阶段、水质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营养水平,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矿物元素等营养素水平。鲫鱼主要以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对脂肪和糖类的利用率较低,因此,蛋白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鲫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为26%~36%,可消化蛋白含量在26%~34%,蛋白含量无论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鲫鱼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蛋白质含量偏低,饲料系数就会增大,成本也会提高。在满足粗蛋白要求时,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以免造成鲫鱼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4.
为搞清鲤鱼饲料中最佳能量蛋白比[可消化能(DE,千焦/公斤饲料)与蛋白质(P,呖)之比;DE/P]进行了饲养试验,方法是给鲤鱼投喂含营养量不等的(蛋白质(22%-41%)、碳水化合物(5%-50%)和类脂(5%-15%)]各种配合饲料,结果表明,不管饲料中的DE如何,喂蛋白质含量23%饲料的鱼,其生长速度和喂养变化相当慢.当饲料的DE达1298-1507千焦/100克、蛋白质含量达31%-32%时,生长速度最快.使用碳水化合物或类脂把饲料中的DE从1298千焦提高到1292千焦,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等没什么变化.喂消化能量小于1298千焦的饲料时,PER(饲料蛋白质的蛋白效率)和NPU(净蛋白利用率)值低得多.不管饲料中消化能量比或鱼的生长情况如何,鲤鱼体中能量转化率在32%~49%.另外能量消化率与饲料的纤维素含量呈线性关系,随着饲料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数据推测,鲤鱼生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蛋白质含量是31%左右,据消化能的测定,生长所需最佳的能量蛋白比(DE/P)的试验值是406-486.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报告了用酪肮饵料经充分饲育的平均体重4.3克的鲤鱼,在水温23±1℃下饲养28日,求出了蛋白质量22—41%、碳水化合物5~50%,脂质5~15%,可消化能量在310~450千卡/100克的鲤鱼饵料中可消化能量·日蛋白质比(DE/P)。结果为:鲤鱼饵料中最适量为31—32%,DE含量在310千卡/100克以下时蛋白质实际利用率降低,DE最适含量为310—360  相似文献   

6.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刘永坚 《水产学报》2002,26(3):242-246
采用 3× 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实用饲料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重为 2 .73g的试验鱼放养在 2 7个 2 .5m× 1.5m× 1.3m的网箱中 ,每箱放养 6 0尾。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 ,42 %和 46 % ,脂肪水平为 5 % ,8%和 12 %的试验饲料饲养鱼 8周。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高蛋白质组 (HP ,46 % )显著高于中蛋白组 (MP ,42 % )和低蛋白组 (LP ,38% ) (P <0 .0 5 )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随饲料DP/DE降低 ,脏体比和肝体比增加 ;随饲料可消化能增加 ,全鱼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 ,但对机体的蛋白含量、氨基酸构成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的影响。从本试验可初步认为红姑鱼幼鱼最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 46 % ,可消化蛋能比 (DP/DE)为 119mg·kcal-1。  相似文献   

7.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75g的试验鱼放养在27个规格为85cm×35cm×95c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50尾。日粮中的蛋白源、脂肪源和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源,分别采用鱼粉、豆油和糊精配制,日粮设3个粗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有3个能量水平饲养草鱼84d。结果表明MPLL组(粗蛋白为30%,粗脂肪为4%)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但与LPML组(粗蛋白为25%,粗脂肪为6%)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脂肪含量在4%和6%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中蛋白质组(MP,30%)最高,脂肪含量在8%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低蛋白质组(LP,25%)最高,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可消化能的增加,鱼体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蛋白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变化。综合饲料成本等因素,本试验初步确定草鱼幼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蛋白水平为25%,DP/DE约为23.47mg·kJ-1。  相似文献   

8.
二、蛋白质及能量的营养国内外学者对蛋白质,能量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最适蛋白能量比、最适能量、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及蛋白质质量对增重,饲料效率的影响上。据资料报道,在金鲷稚鱼饲料中添加与卵细胞特性相似的必需氨基酸,可使鱼苗成活率成倍增加,生长速度提高50%,又将枪乌贼肉添加到金鲷亲鱼饲料中,显著改善了卵子的质量。TuruitaH(1998)综述了海水养殖亲鱼的食物营养和生殖性能的关系,认为亲鱼食物中营养成分对性腺的发育有重大影响,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对卵子质量有影响。七带石斑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4%…  相似文献   

9.
翟秦虹 《畜禽业》2011,(6):30-31
在保持荷斯坦泌乳牛日粮原料种类与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早上、中午饲粮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晚上饲粮中蛋白质含量,使荷斯坦奶牛在一天中不同的生产阶段摄取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不同,以适应养殖场的生产安排、泌乳牛的生理生产特点以及饲料的可消化属性等客观条件。通过调整,日产20kg左右标准乳的乳牛泌乳成绩提高2kg。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极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饲料能量源及其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7%,蛋白能量比为20.23 mg/kJ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C),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调节饲料能量水平,制作饲料蛋白能量比分别为19.51 mg/kJ (中碳水化合物组, MC)、18.85 mg/kJ (高碳水化合物组, HC)、19.45 mg/kJ (中脂肪组, ML)和18.54 mg/kJ (高脂肪组, HL)的4组实验饲料,在淡水养殖条件下投喂初始体重为(0.6±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提升饲料脂肪水平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HL组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增加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 ML组、MC组、HC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HL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虾肌肉总脂肪含量则随着...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12.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中可消化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能量和蛋白质是肉牛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两大营养要素,传统的肉牛饲养中普遍只注意能量的供给,而忽视了蛋白质的补充,解决肉牛饲料中蛋白质供给不足,并使其有效利用,对肉牛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肉牛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非蛋白氮饲料和单细胞蛋  相似文献   

14.
甲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适宜含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的含量,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初步探讨二龄甲鱼配合饲料中这三种成分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醣类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5%-48.3%、4.2%-6.7%和20%-25%。  相似文献   

15.
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研制产蛋鸡无鱼粉饲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1998,(11):23-25
选用272只罗曼褐商品蛋鸡,采用2×3重复交叉试验设计进行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研制产蛋鸡无鱼粉饲粮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饲料可消化氨基酸含量。采用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研制的产蛋鸡无鱼粉饲粮,试鸡的产蛋性能、饲料转化率均达到相同营养水平的鱼粉型饲粮的效果,料蛋比为2.4%。每吨无鱼粉型饲粮可降低原料成本74.96元,平均每只试鸡每天可多获毛利0.0168元,提高11.28%,经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对革胡子鲶(Ctarias Ieather)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配合饲料的试验研究。饲料的营养水平为:粗蛋白含量29.5%,粗脂肪6.3%,可消化能约2.364兆卡/公斤,可消化能与粗蛋白之比为8.01千卡/克蛋白。试验养殖60~116天,平均饲料系数2.14。初步探讨了革胡子鲶配合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及其氨基酸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30种饲料原料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计算了可消化能和能量蛋白比;分析了粗蛋白中的氨基酸组成,用必需氨基酸指数评价了它们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文内报告鲤鱼饵料中作为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有效性,添加脂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可能性。作者用平均体重5.8克鲤鱼在水温22—25℃下饲养26天,以平均重3.4克鲤鱼在水温24~25℃下饲养27天进行了试验。鲤鱼配合饵料中含蛋白质量为鲤鱼要求的最低量(31—32%),脂质含量为5%和15%,添加20—25%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可消化能量(DE)。试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鲤鱼饵料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时,用碳水化合物或脂质调整DE含量,在DE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源对鲤鱼生长有效果;鲤鱼与虹鳟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业整体养殖技术的提高,相应地对水产饲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鱼价低迷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成了突出的问题。水产饲料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能改善氨基酸的平衡程度,使饲料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现在,人们尝试在水产饲料中添加单体氨基酸,以期达到生产出优质、高效、价廉、物美的水产饲料的目的。添加的单体氨基酸主要为赖氨酸和蛋氨酸,因为水产饲料中能量饲料和植物性蛋白饲料为两种主要原料,而能量饲料中最缺乏的是赖氨酸,植物性蛋白质饲…  相似文献   

20.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四清 《水产学报》2004,28(4):425-430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