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为摸清津巴布韦特色烤烟品种KRK26 烘烤特性,以烤烟品种云烟97 为对照,研究了暗箱条件下和烘烤过程中KRK26上部烟叶变黄和失水变化规律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暗箱条件下KRK26 变黄速度快,失水速度稍慢,易发生褐变;烘烤过程中KRK26 叶绿素降解速度快且彻底,类胡萝卜素降解相对较慢,类叶比大,变黄速度快,易变黄,变黄特性好,但也易于变褐,不耐烤;烘烤变黄前期和干筋期失水速度快,变黄后期和定色期失水相对稍慢,失水特性中等;KRK26失水速度相对落后于变黄速度,二者协调性稍差,烤后烟叶青杂烟比例较高,易烤性和耐烤性均略差。变黄期采用低温变黄的方法,变黄前期降低干湿球差控制烟叶失水,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增加排湿力度,可调节烟叶失水和变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KRK26 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烤烟烟叶烘烤特性的相关指标,研究了打顶时期对烘烤特性的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打顶能促进烟叶烤前和烘烤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降低含水量,提高失水速率,使丙二醛含量上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使烤后烟叶黄烟比例上升。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均增加。但打顶时间过晚,烟叶质体色素含量过低,失水和衰老速度过快,使烟叶变黄失调,易出现黑糟烟,对改善烘烤特性不利。品种的差异是影响烟叶烘烤特性和确定打顶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翠碧一号鲜烟叶素质及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翠碧一号较难烘烤的原因。  方法  以云烟87为对照,研究了翠碧一号与云烟87成熟鲜烟叶SPAD值、色素、水分、化学成分、酶活性、组织结构及多酚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烟叶在暗箱中的变色特性。  结果  1)翠碧一号、云烟87的成熟鲜烟叶素质和烘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与云烟87成熟鲜烟叶相比,翠碧一号的SPAD值平均高出2.3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高出15.63%、55.56%,束缚水、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POD、PPO、SOD、淀粉酶活性较高,中部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较厚,分别厚出3.07 μm、8.60 μm,结构紧密,绿原酸含量较高。2)翠碧一号成熟鲜烟叶暗箱自然变黄速度较慢,变褐速度较快,且在烟叶基本全黄之前开始变褐,其易烤性和耐烤性较差。这为翠碧一号烘烤调控温湿度、促进烟叶变黄失水协调性、减少青杂僵等现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色素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的变黄指数和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变黄时间的延长,烟叶的变黄指数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则趋于稳定;烟叶中叶绿素降解速度呈现出变黄前期降解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变慢的规律性。不同处理相比,以三段式烘烤工艺烟叶中的叶绿素降解最为充分,烤后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K326、NC89、中烟100、云烟85、云烟202、龙江911鲜烟叶和烤后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栽培措施和烘烤环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和部位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差异明显.中部鲜烟叶以中烟100和云烟202质体色素含量较高,K326和龙江911含量较低,上部鲜烟叶品种间差异小于中部烟叶,仍以K326和龙江911品种较低;烤后上、中部位烟叶均以云烟85和中烟100质体色素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②品种间质体色素含量和组成的差异与烟叶的感官质量,尤其是与香气品质间关系密切.上、中部位烟叶均以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云烟85和云烟202香气品质较差,含量中等的K326烟叶香气品质较好,中部叶绿素含量较高的云烟85烟叶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红花大金元、K326、G-28和云烟85、317等5个新品种(系)的烘烤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这些品种(系)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速度、色素含量变化及失水干燥速度。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慢,失水快,难于烘烤;云烟85和G-28的烘烤特性相近,变黄稍快,失水适中,较为好烤;317等4个品系和K326相近,变黄速度居中,失水平缓,较易烘烤。结果还表明:变黄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降解后的比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的黄色程度。因此可用单位时间内二者的比值平均增值表示变黄速度的快慢。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差异,测定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差异较小。与普通烤房相比,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较高;类叶比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烘烤结束时密集烤房的类叶比较高。密集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密集烘烤烤后烟叶趋于变黄充分,不易发生棕色化反应,有利于烟叶烤黄。  相似文献   

8.
上6片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与颜色及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上部烟叶烘烤技术,设置优化烘烤工艺和常规烘烤工艺2个处理,通过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样品的采集分析,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与颜色、内在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及烤后烟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上部烟叶烘烤前期失水较难,叶片失水集中在变黄后期至定色期。(2)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与颜色及化学成分变化密切相关,随烟叶含水率由75%左右(鲜烟叶)降至60%左右,烟叶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浅黄色,淀粉大量降解;烟叶含水率由60%左右降至10%左右(叶片基本干燥),烟叶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橘黄色,游离氨基酸含量(质量分数)明显下降。(3)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率与颜色参数明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值(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含量与颜色参数L值、b值和a值均呈显著正相关。(4)针对豫中产区上6片烟叶,烘烤过程中应避免变黄期不排湿、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大幅度降低而快速排湿,重视烘烤中后期的工艺参数的调控,促进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9.
烤烟烘烤过程中品种间的生理生化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不同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探讨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别测定了红花大金元、中烟100、K326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色素含量、含水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3个烤烟品种在变黄、失水以及酶活性上存在差异。红花大金元自由水散失慢,定色期束缚水散失较快,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且降解不彻底,影响烤后原烟的外观质量;K326烘烤过程失水快,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居中;中烟100烘烤过程变黄速度与失水速率协调,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不同成熟度的鲜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其烤后质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均呈双峰曲线,变黄前、中期各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但后期相关性不高,说明淀粉的降解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仅仅受淀粉酶的影响.烟叶淀粉和色素的降解规律一致,均在变黄期(45℃以前,含水量30%以上)快速降解,特别是烘烤的前48 h降解量最大,之后变缓.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在烘烤过程中,成熟度适宜的烟叶SOD和POD等保护酶活性较高,而PPO活性较低,棕色化发应不容易发生.适熟鲜烟叶淀粉含量较高,烘烤中降解较快,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淀粉含量低而糖含量高,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感官评吸质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施钼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对K326、云烟85、CB-1、红花大金元4个烟草品种进行叶面喷施钼肥,研究施钼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能提高4个品种烟草生育前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降低杂色烟的比例,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含钾量和含钼量.  相似文献   

12.
调制过程中晒黄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改进晒制法和传统晒制法调制过程中晒黄烟烟叶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烟叶含水率和叶绿素含量随调制进程的推进而逐渐下降,在凋萎变黄期间烟叶中淀粉、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总氮含量变化不大,烟碱含量则稍有下降。两种调制方法相比,改进法凋萎变黄期间烟叶的失水速率降低,有利于烟叶中叶绿素、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使调制后烟叶杂气减轻,香气量提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白肋烟砍株凋萎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肋烟晾制质量取决于鲜烟叶品质和自然环境条件,而与田间凋萎程度也有较密切关系.通过不同田间凋萎时间对整株失水变色干燥速度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凋萎失水,降低烟株含水量,不仅可以减轻进入晾房后的排水压力,增强对不良环境的缓冲性,保证各晾制时期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能加快失水变色干燥速度,缩短晾制时间.适宜的凋萎失水,对减少内含物消耗,增加单叶重,提高内外在质量具有良好的促成作用.最佳凋萎程度,应在避免阳光灼伤的前提下,失水率15%~20%,下部叶主支脉变软,中部叶支脉发软,主脉稍软,上部叶肉变软,支脉稍软.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品种烤烟各部位烟叶成熟过程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差异,以红大、云烟87、K326、中烟100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烟100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低,而红大、云烟87和K326较高,下部叶非挥性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中多元有机酸含量随成熟增加而逐渐减少,上部叶、中部叶的高级脂肪酸含量则随成熟度增加表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而下部叶则表现为随成熟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红花大金元青筋黄片(微带青烟叶)和正常烟叶(橘黄烟叶)中的质体色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青筋黄片烟叶中质体色素在自然陈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青筋黄片和正常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均明显下降;青筋黄片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变化比正常烟叶快;青筋黄片上部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中部烟叶的β-胡萝卜素含量趋近于正常烟叶;评吸质量稳步提升并趋近于正常烟叶水平。表明青筋黄片烟叶在陈化期间质体色素降解生成香味物质量较多,陈化有利于青筋黄片烟叶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烤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成熟期不同水分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蛋白质、烟碱、总氮含量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且土壤干旱比水分过多时下降的多,使得烟叶的品质降低;糖碱比、氮碱比、施木克值以轻度干旱(65%处理)较合理.在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丙二醛含量、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升高.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会导致其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下降,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分别为65%、80%、80%和65%.  相似文献   

18.
以红花大金元为对照,从烟叶经济性状指标、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及抗病性能等方面,对由南涧种植的红花大金元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种中烟104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大理州烟区生态条件下,中烟104烟叶质量较好,能彰显大理红花大金元特色优质烟叶“清、甜、香、润”的清香型风格特征,符合中式卷烟对大理州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在年际间表现相对稳定,在地区间表现适应性较广。丰产,兼抗烟草黑胫病、角斑病、野火病和气候斑点病,耐肥、易烘烤,综合性状优于红花大金元,可作为大理州烤烟后备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工农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