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古镇空间格局是古镇在特定时期受累集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影响所表现出的与自然环境面貌的关系,以及其建设构筑物的结构布局方式,包括古镇地理状况、空间轮廓、主要交通状况和建筑布局形态。保护古镇空间格局的意义 具有特色的镇市空间格局是镇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首先,古镇空间格局体现古镇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及其地方民俗、历史、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古镇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定空间格局。基于此格局,居民选择住址和对居住环境的建造方式。空间格局是古镇在外部形象上所…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城镇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长期发展和积淀的结果。街道作为古镇的主要外部空间,构成了古镇空间的基本骨架,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古镇的形成和演进过程。本文通过对赤壁市羊楼洞古镇街道空间的解析,探索了古镇街道空间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思考了古镇街道空间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句法的视角下,通过对河西古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探索其深层次的形态规律;在整体把握街道网络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街道空间特征。通过对于街道网络形态与街道空间特征关联性的解析,探索以街道为框架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体系,为河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希腊米克诺斯镇在气候和文化的影响下通过侧界面形成独特的街道空间特点。而四川盆地汉文化地区古镇街道空间具有中国南方特有的地域特征。随着近年来对四川古镇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将米克诺斯街道空间与四川古镇街道空间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建筑墙面、楼梯、阳台、植物等分析侧界面的异同。进而从中理解其中隐藏的不同文化与哲学意义,以地域文化为先导推动四川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镇通过其历史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使其有别与普通城市,成为旅游热点。本文选择以五凤古镇为例,从空间格局分析出发,结合空间意象,对古镇整体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古镇旅游开发应加强整体景观线路规划、保留现有优势、进一步统筹老街区古镇的关系、加强纵向街道打造、打造重要景观节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芹 《安徽建筑》2023,(12):28-30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保护与优化古镇公共空间意义重大。文章将恩阳古镇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古镇内的公共空间类型、格局与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出古镇现阶段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少、空间特色丢失、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古镇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空间功能、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等措施,对恩阳古镇公共空间进行保护与优化,以期对存在同类型问题的古镇保护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析洛带古镇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常勇  傅红 《四川建筑》2009,29(5):56-57
洛带古镇老街以明清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的格局,并构成了内向封闭型街巷空间。古镇建筑以住宅为主,建筑和街道细部的描写,让整条街道成为真正的客家文化展廊。  相似文献   

8.
乐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山-水-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相互交融的特色空间格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格局受到来自多方面压力的胁迫而面临破坏的边缘。为了重构古镇失落的特色空间,规划中通过整体性构建、原生态保护、整治、调整等手法,对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节点等不同尺度空间实施引导,结合对古镇原生态社会形态的保护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同时,以保护为触媒,积极研究古镇的产业,从点式发展转向集群发展,实现发展成为特色空间保护的坚强后盾。试图探索一条保护与发展有机协调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因渡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周老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伯  董争俊  刘炜 《华中建筑》2005,23(3):155-158,163
周老嘴是座因古渡口而兴的湖北古镇,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政府的红色首府。该文以周老嘴古镇为研究对象,从古镇与街道的空间结构、街道界面与街道尺度等方面解读古镇的空间特色,并着重从天斗和挑檐两个方面探究古镇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内的各类人群作为社会群体,具有自身独特的活动特性,对古镇的格局和活力复兴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四川城厢古镇内各类人群行为的研究,并结合民意调查意见,从探索古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况着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群行为对古镇格局和活力复兴的影响,以实现古镇文化价值提升、空间格局再生以及古镇肌理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东溪古镇作为川渝千年古镇,现有的街道已不能满足当前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地对古镇的街巷空间进行更新与改造是目前古镇发展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对古镇现有的街巷空间进行梳理,建立古镇街道空间轴线模型。借助DepthmapX软件对街道的可达性、穿行度与可理解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现状资料与实地调研,提出了街道空间更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未来古镇街道空间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晓芳  赵万民  王正 《规划师》2010,26(1):26-31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选址与布局上颇有考究,拥有"山、水、镇"相互交融的山水格局。随着主流交通方式的改变,古镇破落,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保护、整治、调整、更新等的规划手法,在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节点等不同空间尺度上进行引导,可以保护古镇特色风貌、重构古镇失落的空间,使古镇在新的世纪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暖泉古镇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空间拓展的问题,从全域空间的视角出发,保护和延续古镇所处的地域环境,引导古镇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应在外围寻求新空间,在全域层面建立起"外围融入、新旧两利,脱开布局、组团生长"的空间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兼具生态和文化特色的秦岭山地古镇新建沿街建筑高度逐渐升高,相对日照、通风等物理环境舒适度逐渐降低,传统街谷空间格局也逐渐丧失。通过对传统街道两侧建筑空间尺度及现状风环境的实测,掌握秦岭古镇传统街谷空间尺度及风环境现状,并结合人的尺度感特征,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模拟及日照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具有舒适日照、通风物理环境的新建街谷空间具体控制指标。希望通过本研究,延续秦岭山地古镇的传统街谷空间格局,营造具有舒适物理环境的街谷空间,对新建沿街建筑空间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奕  舒畅 《华中建筑》2014,(5):174-177
湖北襄阳市太平店镇因水而兴,历经数千年,古镇风貌仍保存完好。该文以太平店古镇区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太平店古镇"因汉水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背景和古镇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及文化背景等,分析了古镇"一水一心一轴·新老并置"的空间形态与格局,阐述了垂直于汉江的"T字型"的古镇街道空间序列以及主次分明的街巷结构,研究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及其成因,并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天井式住宅的基本形制和建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雅 《建筑与文化》2016,(8):102-104
五台古镇依托于秦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五台山独有的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空间格局。但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古镇传统历史格局和空间形态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古镇的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面临消失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文章从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两方面入手解读空间格局,挖掘五台古镇在城镇选址、自然格局、空间营建、轴线序列等方面蕴含的人居智慧,从而提出空间格局再生的策略,通过格局保护、形态延续和资源整合等空间再生策略,营建“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的古镇再生格局。  相似文献   

17.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包括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的整合三个方面。该文在总结该课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是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认为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蒲振华  牛颖  裴颖  陈喻 《安徽建筑》2010,17(5):17-19
青城古镇是甘肃省保存相对完整的古镇。通过对青城古镇的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其明清建筑群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丰厚。因此对青城古镇的保护,重在保护和强化古镇的空间格局,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建立协调配套的旅游产业格局;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建立全民共同参与意识,健全保护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碛口古镇是著名的晋商发祥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与陕西省的交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街巷空间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本文以山西临县碛口古镇街巷为研究对象,针对碛口古镇的历史发展、街巷格局、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及建筑风貌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探讨了古镇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古镇街巷空间特色保护的相关对策,对碛口古镇风貌延续、城市特色营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吴晓  王承慧 《新建筑》2013,(4):140-146
以常州市新北区孟城、万绥两座运河古镇为例,探寻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解析方法。以点、线、面、自然基底四要素为切入点,从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在传统条件和现实状况下古镇空间构成要素的分布特征与组合方式之异同,以期了解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特质,并为日后的保护管控及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