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Bx mRNA的原位检测和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Qu ZL  Zou SQ  Wei GH  Sun ZC  Wu X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88-91
目的 检测肝外胆管癌和癌旁胆管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mRNA的表达,了解HBV感染与胆管癌发生间的关系,明确HBx蛋白和基因在胆管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酶切质粒凝胶回收HBx基因片段,地高辛标记HBx 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石蜡标本中HBx 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1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Bx mRNA表达阳性率为61%(43/71);而39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HBx mRNA表达阳性率仅为18%(7/39),且阳性信号全部见于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内。统计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HBx mRNA表达和分布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但HBx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HBx mRNA表达,HBV感染及其基因整合在胆管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拟通过检测C-kit、SCF基因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来了解C-kit、SCF与胆管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肝胆管细胞癌及2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C-kit、SC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取对应的癌旁胆管组织及另取30例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作对照,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48例肝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分别为39例(81.3%)和36例(75.0%),2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分别为12例(60.0%)和13例(65.0%),癌旁胆管组织中4例C-kit、5例SCF呈弱阳性表达,30例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C-kit、SCF蛋白均呈阴性表达。两癌组织与癌旁胆管组织、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C-kit、SCF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Ⅳ期胆管细胞癌C-kit、SCF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中低分化癌高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而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各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C-kit、SCF蛋白表达与胆管细胞癌病人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C-kit、SCF蛋白过表达可能在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约1.0cm)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为82.6%(71/86),p53蛋白阳性率为76.7%(66,86),Survivin与p53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与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urvivin表达与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分级、Bismuth分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O.05)。71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中同时表达p53阳性者58例,15例阴性表达者中表达p53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Met的表达与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35例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及配对的35例癌旁胆管组织、20例正常肝脏胆管组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c-Met阳性表达主要以癌细胞胞膜及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在肝内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57%(24/35)、77.14%(27/35)、10.00%(2/20),肝内胆管癌组织和癌旁胆管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P<0.05)。c-Met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Met可以用来早期诊断,评估预后,并作为判断胆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G9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检测48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39例癌旁对照组织中C9a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9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率为56.25%(2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织并与肝外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G9a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由G9a引起的组蛋白甲基化紊乱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UMA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外胆管细胞组织与正常胆管细胞组织中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细胞癌组织PUMA蛋白的表达率为38.3%,低于癌旁组织中(48.3%)和正常胆管组织(63.3%)。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结论:PUMA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褪黑素合成酶AANAT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人类胆管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AANAT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人胆管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AANAT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0.0%(18/60),而相应正常癌旁胆管组织阳性率为81.7%(49/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3.3%(44/60),而相应正常癌旁胆管组织阳性率为40.0%(24/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AANA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VEGF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AANAT与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5,P0.05)。结论:AANAT与VEGF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两者在胆管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将为胆管癌的诊断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TIP30在肝外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IP30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细胞分化、TNM分期、转移、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IP30在肝外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59%和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8个月,TIP30阳性表达者为20.3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者的11.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P30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与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有关;TIP30可以作为预测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肝内胆管癌及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内胆管癌、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30织及15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CK7、CK20表达。结果:CK7在肝内胆管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29/30)、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20在肝内胆管癌组织、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13/3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76.7%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6.6%(23/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2/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6.7%(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7和CK20可能成为肝内胆管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aPKC-ι和E-cadher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例良性胆管组织、35例肝外胆管癌及6例胆管源性转移癌中aPKC-ι和E-cadherin表达,分析两者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侵袭性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选择可能对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进行量化,依次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肝外胆管癌中,aPKC-ι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胆管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弱于良性胆管组织;aPKC-ι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呈正相关,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aPKC-ι与E-cadherin的表达经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387,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PKC-ι高表达组的肝外胆管癌病人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aPKC-ι和E-cadherin的表达是影响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aPKC-ι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和侵袭性有关,aPKC-ι和E-cadherin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能提高对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PKC-ι作为一种极化调节相关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TTG和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TTG和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PTTG和VEGF蛋白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12例胆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T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63.3%(19/3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0/36)和76.7%(23/30);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TTG和VEGF的表达。上述3种组织之间的PTTG和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TTG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01)。PTTG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PTTG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与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胆管癌和癌旁0.5 cm胆管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胆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检测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术中所取的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胆管组织、癌旁组织、胆管癌组织中VEGF-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0.6105±0.0577、0.6270 ±0.0664、0.6930±0.1078,VEGF-C mRNA在3组之间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VEGF-C蛋白表达趋势同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即VEGF-C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30.00%.结论 VEGF-C基因转录和蛋白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MAT1A)、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Bx和MAT1A、MAT2A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并分析它们对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78例HCC组织中,HBx、MAT1A、MAT2A阳性表达分别为59例(75.64%)、17例(21.79%)和66例(84.62%);HBx表达和MAT1A表达呈负相关(P<0.05),和MAT2A表达呈正相关(P<0.05);MAT1A和MAT2A表达呈负相关(P<0.05).HBx阳性表达和TNM分期、病理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正相关;MAT1A阳性表达和肝硬化程度、血清AFP含量呈负相关;MAT2A阳性表达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HBx蛋白和MAT1A、MAT2A的表达明显相关,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它可能通过影响MAT1A、MAT2A而实现MATs表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16.
RASSF1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转录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 PCR的方法检测 48 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 12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RASSF1A、RASSF1B 和RASSF1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 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高达68 75%,其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淋巴转移(P< 0 05)及 TNM 分期(P< 0 01)相关。RASSF1B、RASSF1C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不相关。结论 RASSF1 基因 3种转录本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转录本 RASSF1A与肝外胆管癌淋巴转移及 TNM分期相关,是一种肝外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 carcinomas belong to the family of biliary tract tumors, but they demonstrate different clinical behavior. We evaluated a series of biliary tract carcinom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also had genotypic differences by analysis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DPC4 and p53. Twenty-one gallbladder cancers, 20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and 10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surgical pathology files of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Sections were immunostained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the DPC4 and P53 protein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allbladder cancer and bile duct carcinomas were determined using chi2 analysis or the Fisher's exact test, when appropriate. Two of the 21 gallbladder cancers (9.5%), 7 of the 20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35%), and five of the 10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50%) were negatively labeled for DPC4.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gallbladder carcinoma and both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p = 0.023)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p = 0.012). A higher frequency of P53 overexpression was found in gallbladder cancers (61.9%) than in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s (26.3%) (p = 0.024).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PC4 gene may play a limited role in gallbladder carcinoma; however, p53 gene mutation is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gallbladder cancers. In contrast, DPC4 deletion may be more common in bile duct carcinomas, especially in those arising from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 carcinomas are different tumors with differing etiologies and tumorigene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e-miR-146a基因表达及其rs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胆管癌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基因直接测序与定量PCR方法检测70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组)及 39例胆管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胆管组织(对照组)中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re-miR-146a表达,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re-miR-146a表达量、胆管癌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管癌组的pre-miR-146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GG和G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均P<0.05);对照组GG和GC基因型人群的pre-miR-146a表达量较CC基因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pre-miR-146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管组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2),分层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 结论: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升高可能是导致pre-miR-146a基因表达降低以及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