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毒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砷性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亚砷酸钠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诱导后,吸光度值均有改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1)。0.5~5.0μmol/L浓度的亚砷酸钠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而10μmol/L浓度的亚砷酸钠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低浓度NaAsO2、NaAsO2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高浓度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长波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 观察长波紫外线 (UV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探讨皮肤光老化机制。  [方法 ] 将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UVA照射后 ,采用细胞成像、四唑盐比色实验 (MTT)、乳酸脱氢酶 (LDH)检测UVA对皮肤细胞的损伤。  [结果 ] 随UVA照射剂量增加 ,成纤维细胞由正常细长梭状逐渐变圆、皱缩 ;UVA照射剂量为 9J/cm2 时 ,LDH从 ( 5 6.82± 4.78)U /dl上升至 ( 12 0 .40± 7.16U ) /dl;UVA照射剂量为 45J/cm2 时 ,成纤维细胞抑制率达到67.12 %。  [结论 ] UVA可损伤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3.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方法:使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SCGE)观察砷酸钠和亚砷酸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结果:1-10μmol/L的砷酸钠染毒24h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时以I级DNA链断裂为主。当浓度增加到10μmol/L时,Ⅱ级DNA链断裂比例达50%,但未出现Ⅲ级DNA链断裂。1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24h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不明显。10μmol/L的亚砷酸钠可引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I,Ⅱ,Ⅲ级DNA链断裂均有出现,且有较多的凋亡型DNA链断裂。结论:砷酸钠主要引起一般型DNA损伤,而亚砷酸钠除引起一般型DNA链断裂外,还可引起凋亡型DNA链断裂。砷酸钠和亚砷酸钠对DNA损伤的不同特征可能是由于它们与DNA作用的方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芥子气对人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探讨氧化损伤在芥子气所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人皮肤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芥子气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芥子气对细胞内ROS的影响;采用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芥子气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 h,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15μmol/L;随着芥子气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ROS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芥子气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细胞在芥子气和ROS清除剂的双重作用下存活率显著高于芥子气组。结论芥子气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ROS的产生,活性氧清除剂NA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芥子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以荧光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观察亚砷酸和砷酸对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 亚砷酸可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在0.005-5.0μ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砷酸也可明显抑制荧光黄染料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的扩散,但剂量依赖关系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亚砷酸可显增高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胞膜和胞浆蛋白激酶C的活性,其中对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无机砷可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提示它们在癌症发生的促长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无机砷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抑制可能与其引起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证明人血清直接培养乳鼠成纤维细胞是可行的。方法:将乳鼠成纤维细胞分别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培养,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密度,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来对比成纤维细胞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的增殖活性。结果: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两组成纤维细胞在第一天的增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第四天人血清组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比胎牛血清组活跃。结论:乳鼠成纤维细胞在人血清中不仅可以存活,而且有增殖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剂量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LIPUS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0~40 min,采用MTT比色法、酶谱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以LIPUS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Mia Pa Ca-2)0~100 min,用Annexin V法检测凋亡效应。结果在0~40 min LIPUS刺激下,细胞活性、细胞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增加,细胞内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LIPUS刺激超过60 min后,凋亡细胞数增加,且LIPUS刺激达100 min时,凋亡细胞数增加更加明显。结论短时间LIPUS刺激能促进细胞增殖,超过一定时间则会抑制细胞生长,甚至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用TUNEL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诱导。结果芦荟大黄素对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该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芦荟大黄素可诱导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减少其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于武年 《现代保健》2009,(26):71-71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慢性皮肤溃疡治愈率为92.56%。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GF-β1刺激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2组:浓度组:10 ng/ml、5 ng/ml、1.0 ng/ml、0 ng/ml.时间组: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不同时间,分别在0、15、30、60、120 min的时间点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浓度组及时间组p-ER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随着TGF-β1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在TGF-β1 5 ng/ml时p-ERK水平达作用最强,在作用60 min时p-ERK达高峰.结论 随着TGF-β1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大剂量TGF-β1时可上调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内的ERK信号蛋白活性.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p-ERK水平增高可能是依赖ERK通路激活的,但ERK通路与TGF-β/Smad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的机制,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梔翘生肌软膏对实验动物短期或长期接触有无异常反应,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南对梔翘生肌软膏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皮肤刺激和过敏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急﹑长毒性试验均显示梔翘生肌软膏无毒性作用;皮肤刺激和过敏试验亦未显示刺激和过敏反应;微核试验用药组与盐水﹙NS﹚对照组比较,微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梔翘生肌软膏对试验动物皮肤无刺激,不致敏,无吸收中毒,亦无潜在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俊  俞萍  梁婕  张颖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05-1509
目的 研究育发产品的毒理学安全性,为相关产品开发利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眼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光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 新西兰白兔急性眼刺激反应和多次皮肤刺激性反应均为轻刺激级,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皮肤光毒性反应均为阴性,Ames试验中各剂量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小于相应的阳性对照组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各剂量组致畸变率小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该育发产品仅造成轻微眼刺激和皮肤刺激,无致突变和致畸性,在本试验剂量和观察指标范围内,其作为化妆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复合胶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大豆异黄酮复合胶囊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 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结果小鼠经口MTD10.0 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 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中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异黄酮复合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葡萄籽软胶囊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小鼠经口MTD>10.0 g/kg BW,属实际无毒级;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中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葡萄籽软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二氯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先仁  秦钰慧 《卫生研究》1998,27(6):377-378
结果表明蓄积毒性作用不明显(蓄积系数>5),对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在皮肤多次刺激试验中具有轻度刺激作用;亚急性吸入试验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遗传毒性研究表明,在Ames试验和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系统中,无致突变作用。对二氯苯属低毒性物质,可以用作防霉防蛀剂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氧苯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DNA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氧苯胂可显著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1) ,在浓度为 10 0nmol L时抑制作用最强 ;氧苯胂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不明显 ,损伤细胞以尾长小于头长的轻微型DNA断裂为主。以上研究结果提示 ,氧苯胂的遗传毒性较弱 ,而其非遗传毒性相对较强 ,有机砷化物的致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纳豆激酶胶囊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纳豆激酶胶囊小鼠经口MTD>8.0 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检测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纳豆激酶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14种氧化型染发剂的安全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一系列氧化型染发剂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分别观察14种氧化型染发剂的急性经口毒性和对皮肤,眼睛的刺激强度。结果 14种氧化型染发剂的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5000mg/kg.BW,对约1/3动物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动物眼睛有中度或重度刺激性。结论 14种氧化型染发剂对家兔皮肤和眼睛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有机锡农药的安全性。方法 按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5种有机锡农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家兔眼刺激试验及家兔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5种有机锡农药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均属低毒级,对眼的刺激强度有2种为中至重度刺激性,3种为重度刺激性。对皮肤的刺激强度2种为轻度刺激性,2种中等刺激性,1种强刺激性。结论 5种有机锡农药经口、经皮均属低毒农药制剂,对皮肤、眼粘膜的刺激较强,生产者和使用者要极其小心操作,注意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溶剂汽油对皮肤细胞的损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肤角蛋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技术,以及^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脯氨酸(^3H-Pro)、^3H-亮氨酸(^3H-Leu)和^14C-亚油酸掺入实验方法,观测溶剂汽油对皮肤细胞DNA、蛋白质及皮脂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接触0.01%的溶剂汽油后,角蛋白细胞的^3H-TdR和^3H-Pro的掺入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68.5%、45.1%和40.6%;而在接触0.001%溶剂汽油时,角蛋白细胞的^3H-Leu和^14C-亚油酸的掺入就已表现出显著性降低,抑制率分别为20.2%和41.2%。皮肤细胞的掺入抑制率与接触溶剂汽油的剂量有关。结论 溶剂汽油对皮肤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效应,可干扰皮肤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影响其DNA、蛋白质及脂质合成能力,使皮肤各项重量功能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溶剂汽油造成皮肤损害的机制之一。与成纤维细胞相比,角蛋白细胞更易受到溶剂汽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