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1):66-6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自治水下机器人——潜深1000m的“探索者”号原理样机和我国潜深最大的自治水下机器人——潜深6000m的“CR-01”和“CR-02”两型实用样机。该样机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并在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概述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当时处在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美国大为震惊。危机感和力争继续保持科技领先地位,促使美国加紧发展航天技术。30年来美国在发展航天技术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50年代,美国发射卫星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60年代(1969年)美国首先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1972年发射“先驱者”-10号,经过14年飞行,于1986年越过冥王星的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1975年发射“海盗”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1978年发射“旅行者”行星际探测器,其中“旅行者”-2号已于今年8月24日在距海王星4827公里处掠过,之后将飞出太阳系去探测恒星(关于“旅行者”号探测行星的一些成果请参阅本刊1987年第1期《“旅行  相似文献   

3.
自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陆月球的一刹那,就不断有人质疑那个月球是假的,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一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场景,月球表面的光影也只是电影射灯打的光而已,他们认为一切有关20世纪60-70年代登陆月球的场面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出来的“登月骗局”。“登月骗局”一说33年来几度被热炒,美国一电视台去年又就此拍了一个特别节目,探讨美国航天员是否真的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7.
数码相机1975年 柯达于1975年开发出了世界第一部可供购买的数码相机。 早期产品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航天事业用的数字化照相机,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国首次登月拍照,并将一架特制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数字照相机长期留在了月球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火星探路     
有过几番成败1962年,苏联人首次向火星发射空间飞行探测器“火星1号”,尽管发射失败,却引发了六七十年代苏美两国进军火星的竞赛。1964年~1965年,美国发射两枚飞近探测型火星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后者首次成功地在距火星9920公里的宇宙空间拍摄并发回22张显示火星地貌的珍贵照片。画面显示,火星表面有众多环形山,恰似月球,也是一片死寂。1969年,美国连续向火星发射飞近探测器“水手6号”和“水手7号”,在距火星表面仅3000多公里的宇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月球探测机器人移动系统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19):64-64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月球探测领域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探讨在该领域进行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途径与模式,促进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意大利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委员会将于2007年10月22日至26日联合在意大利召开第九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月球探测机器人移动系统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月球探测机器人移动系统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世界探月大事记●1959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迄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缪斯A"号科学卫星,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计划正式起动,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执行给月球拍照、  相似文献   

15.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主办,青岛市政府、FIRA中国分会承办的2008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于7月22~25日在青岛市举行.我校机器人代表队从60只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人机大战”项目冠军、“轮式机器人”亚军、“自主避障导航”亚军和“类人型机器人比赛”、“人一机器人点球比赛”、“长跑”、“短跑”等项目第4名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月球及深空探测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和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标志性科学工程,大量新的科学发现和工程技术成果的取得,激发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参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了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美国、日本、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等航天大国和组织化都相继发起了月球探测任务.与20世纪冷战时期的探测思维不同,本轮探测都把重点放在了月球科学领域某些科学问题方面,尤其在月球水冰探测、地质和内部结构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果,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月球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机器人不是人,而是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械。源自20世纪20年代一出戏剧中主角的名字,国际上机器人通称"罗伯特"(ROBOT)。它具备人类一些特点,多数机器人形体却和自然人千差万别。为适应不同作业的需要,有在管道内爬行的蛇形机器人;有在崎岖不平道上行进的六足机器人;有深海打捞沉船手脚不分的水下机器人;还有作眼网膜手术、刮除动脉积脂的、接通切断神经的医用微型机器人等等。  相似文献   

20.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固定设施的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是解决月球探测过程中多机器人通信问题的可行选择。由于月球探测多机器人通信系统对节能和实时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现有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还难以满足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因而,结合月球探测环境下的实际工程需要,对现有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优化设计就成为关键。在分析月球探测多机器人通信系统拓扑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中各节点的能量消耗模型;进而,建立了路径寻优的数学模型,在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约束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该协议综合考虑了通信系统对于节能和实时性两方面的需求,将路由跳数、路由传送功率、节点剩余电池能量作为路由度量,采用改进的离散Bellman-Ford算法进行最优路径的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保证通信系统实时性的前提下,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能为月球探测多机器人系统提供更可靠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