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以河砂和锰砂为填料时,接触氧化滤柱对铁锰的去除效果以及反冲洗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滤速为8、3m/h、进水pH值为6.8、溶解氧为1.7mg/L的条件下,河砂填料和锰砂填料滤柱对铁的去除效果分别需要9d和2d即可稳定,出水铁浓度均在0.3mg/L以下;河砂填料和锰砂填料滤柱对锰的去除效果分别需要48d和16d方可稳定,出水锰浓度均在0.1mg/L以下.反冲洗之后,河砂滤柱对铁和锰的去除能力需要40min和80min才能完全恢复:锰砂滤柱对铁、锰的去除能力需要20min和40min才能完全恢复.扫描电境对滤膜形态分析表明,成熟的除铁锰滤膜表面呈絮状,反冲洗之后滤料表面仍然附着有絮状滤膜,该絮状滤膜是反冲洗后除铁锰效果能够快速恢复的基础.实际工程中可以采取价格便宜的河砂取代锰砂,由此可以节省填料投资的90%.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生物滤层同步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离子过程中"漏锰"现象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漏锰"是由亚铁离子对锰化物氧化还原引起的,试验证明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为MnOx质量、原水中Fe2+浓度及pH值等.Mn2+溶出的浓度与MnOx及Fe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pH值小于5.0时促进反应发生,大于7.5时则抑制锰的析出. 相似文献
4.
除铁除锰生物滤层内铁的氧化去除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滤拄实验说明了弱曝气条件下,空气接触氧化除铁的极限浓度为22~23mg/L.成熟生物滤层内铁、锰氧化细菌的营养需求研究表明:滤层内生存的铁、锰氧化细菌属贫营养细菌,对铁的营养需求极低,但对锰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可以推断,成熟生物滤层内,极少部分铁发生的是生物氧化而大部分铁仍是通过化学氧化而去除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阐明了地下水中铁、猛的存在形式及迁移转化规律,对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法三种除铁除锰技术进行比较,论述了生物除铁除锰技术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1)生物除锰的机理还处于较初级的实验室研究阶段;(2)对于大中型除铁除锰滤池,尽管技术上可行。但菌种培养费用巨大;(3)工程实践相对较少,目前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工程设计理论及参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深入研究工程菌的量产工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物滤层中锰去除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莫诺方程式为基础,通过对滤层内锰去除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认为生物滤层内锰去除反应速率模型在不同运行阶段和不同滤层深度分别存在高、中、低底物浓度的反应模型,对于高、低底物浓度反应模型可用莫诺方程式的推论形式表示.对上述模型进行的验证结果表明在运行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滤层内锰去除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现为高底物浓度反应模型,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演变为:沿滤层深度的增加依次存在典型的高、中、低底物浓度反应模型.试验条件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配制的含有As(Ⅲ)30~200μg/L,Fe2+0.5~1.50mg/L,Mn2+0.6~2.0mg/L的原水,通过已经培养成熟的生物除铁除锰滤柱进行过滤实验,分别考察了3、4、5m/h滤速条件下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中砷质量浓度低于200μg/L的情况下,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铁锰去除能力基本不受砷的影响,并且砷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在95%以上.经过滤柱分层取水实验,发现砷的去除集中在0~660mm的滤层厚度.在反冲洗后,短时期内砷和铁有超标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物除铁除锰滤柱对高铁锰氨氮地下水中锰的极限质量浓度,采用培养成熟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的滤柱,逐步提高其进水锰的质量浓度,考察锰的极限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进水总铁、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5~10、0.9~1.3 mg/L,水温为8 ℃,滤速为6 m/h的实验条件下,当进水溶解氧约8.5 mg/L时,锰的极限质量浓度为7.5 mg/L;溶解氧大于10 mg/L时,锰极限质量浓度为10.5 mg/L;锰质量浓度升高对铁和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沿程分析发现:沿滤层向下,相同厚度滤料除锰量逐渐减少;锰质量浓度升高过程中,氨氮的沿程去除没有变化.锰的极限质量浓度受溶解氧限制,溶解氧越高,极限质量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从成熟锰砂上分离得到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其对铁锰氧化过程各因素的变化,深入了解微生物除铁锰的过程及特性,为实际工程中微生物除铁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YCM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别,将分离出来的细菌与其混合菌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做对比实验,定期取样观察各细菌氧化铁锰时各种因素的变化.结果从成熟锰砂上分离出了4种细菌,分别为白色、黄色、橙红色和粉色;这4种菌对铁的氧化过程都呈现出相似的周期性,细菌在氧化铁锰时所引起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与细菌在氧化锰过程中锰去除率变化曲线十分相似.结论混合菌的氧化作用比单一菌的氧化作用强.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与铁锰相互作用的结果都影响着溶液的pH,通过pH的升高或降低,可以了解到细菌对铁锰作用的强弱以及细菌数量的增加与减少.细菌对铁锰的氧化作用的强弱,不仅决定于细菌数量的多少.而且也决定于细菌的种类以及溶液的pH. 相似文献
10.
氨氮与亚硝酸盐对含铁锰地下水生物净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氨氮与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铁锰性能及锰氧化细菌(MnOB)的影响,采用具有成熟除铁锰能力的中试生物滤柱与SBR反应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氨氮与亚硝酸盐均不影响滤柱除铁效果;进水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0.2,0.3和0.7 mg/L时,滤柱除锰效果不受影响,SBR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亚硝酸盐能促进MnOB氧化锰能力;氨氮的存在可抑制MnOB氧化锰能力,但对成熟滤柱,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2,2.2 mg/L时,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恶化除锰效果,直至氨氮质量浓度提高至4.5 mg/L时,出水锰质量浓度开始超标.对于生物滤池的启动,可首先接种硝化细菌至硝化过程建立之后,再接种MnOB以减弱氨氮对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无机盐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无机盐分(NaCl和Na2SO4)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法的影响,提出无机盐氯化钠和硫酸钠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法的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触氧化法对NaCl和Na2SO4的忍受程度的研究中,发现当该生化系统驯化到一定时间时,水体会变成淡红色,这主要由于随着驯化的不断进行,生化池中的微生物不断更新演变,最后嗜盐细菌占了大多数,由于嗜盐细菌通体为淡红色,其游离在水中,故水体变为淡红色,同时,在接触氧化法处理系统中,系统耐Na2SO4的能力高于NaCl,这说明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对微生物体更易致细胞壁破裂和原生质解体,从而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削减了其处理能力。为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法在工程应用中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工艺的生物降解过程及脱氮效果,并对影响COD及NH3-N去除效果的几种因素做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3h,进水COD=80mg/L,进水NH3-N=15mg/L的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能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COD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5%和47.6%,出水满足文献[1],可用于冲厕、清扫、洗车等场合.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人工配制的含硫废水作为进水,使用陶粒为生物载体,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含硫废水的影响因素,此方法基于硫化物向单质硫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DO、HRT、进水硫化物浓度、硫化物负荷是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含硫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溶解氧的浓度,去除的硫化物几乎全部转化为单质硫,硫酸盐的生成率小于10%。所需溶解氧水平与硫化物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填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接触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填料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接触氧化工艺中填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近期填料的研究重点,为进一步开展接触氧化生物填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滤料性能对地下水去除铁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邻二氮菲比色法和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对石英砂、纤维球和锰砂三种不同性能的滤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球滤料除铁滤速高,反冲洗耗水量小且耐磨损;石英砂滤料综合性能次之;锰砂虽然除铁效果较好,但反冲洗耗水量大.其次,吸附能力较强的优质天然马山锰砂滤料有较好的同时去除铁锰的效果,而纤维球和石英砂则不适宜除锰. 相似文献
16.
三相流化床中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目前微波诱导氧化工艺不能连续运行的问题,研究开发了采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设备和工艺,实现了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工艺的连续运行.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考查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以25g粒径<0.9mm的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进水流量为2 5L/h,进水pH在酸性或中性,苯酚质量浓度在100mg/L左右,曝气量为3 74L/h,微波功率为150W.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邯郸市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的监测分析,发现该厂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对氮的去除率较低,出水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脱氮效果分析,研究了该氧化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溶解氧、污泥浓度和流速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氧化沟脱氮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不足,无法形成好氧区域;污泥浓度过高直接消耗沟内大量溶解氧;流速不够严重影响了溶解氧的传递.因此,有效地控制污泥龄和加强沟内的混合推动力是提高脱氮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氧化沟工艺在某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水量达到5.86万t/d。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和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然后经二沉池出水。污泥处理采用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消化池,经过消化的污泥经进一步脱水后填埋。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