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经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4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男32例,女16例。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处理脾蒂采用钛夹夹闭12例,丝线结扎结合钛夹夹闭8例,圈套器结合钛夹夹闭处理10例,结扎束LigaSure处理8例,Endo-GIA处理8例。结果 3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14例改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为脾周围粘连紧密伴胃短血管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300~1 200 ml,平均800 ml。术后无胃漏、胰漏、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采取个体化处理方案可减少术中出血及副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二级脾蒂结扎速两步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采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应用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总结分析32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及联合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体会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4例,女性28例;年龄16~64岁,中位年龄36岁.脾脏长径11~23 cm,平均长径17 cm;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例(其中同一家系5例)、溶血性贫血3例、脾外伤血肿感染2例、Evan综合征1例、白血病1例.术中采用LigaSure及超声刀相结合离断脾周韧带,当脾蒂处于充分游离的状态时,采取二级脾蒂LigaSure两步离断法切断脾蒂.第一步在胰尾侧用LigaSure先闭合脾蒂但不切断,第二步于脾侧用LigaSure闭合脾蒂并切断.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4例家族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同时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200 ml(50~600 ml),无腹腔出血、无内脏损伤、无胰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术后住院6 d.手术免除应用Endo-GIA,平均每例节省手术费用8050元(920~6900元).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应用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安全可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且可降低医疗费用,实现了低成本微创外科.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完全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需行脾切除术的患者20例,包括肝硬化继发性脾亢4例,脾假性囊肿1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采用4孔法进腹,先结扎切断脾蒂,将脾脏放入标本袋中,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切成条状分次取出. 结果 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余19例均成功.脾切除术操作时间平均195(135~270)min.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费用不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脾叶动脉相关的腹腔镜下脾脏大体解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腹腔镜下对与脾叶动脉相关的脾脏大体解剖观察,研究腹腔镜脾切除术(LS)时脾蒂血管的最佳处理方式,并探讨腹腔镜治疗部分性脾栓塞术脾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时对脾切迹分布、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变化、脾叶动脉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0例LS观察脾切迹分布:脾前缘切迹一个6例,占20%;二个13例,占43.3%;三个11例,占36.7%。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分界清晰28例,占93.3%;分界模糊2例,占6.7%。界面分布在脾切迹所在平面或其延长线上,而与之相对的脾门区基本无二级血管,为脾叶动脉血管间隙。LS需要结扎、夹闭的脾叶动脉数:二支19例,占63.3%;三支7例,占23.3%;四支4例,占13.3%。腹腔镜下脾蒂血管处理方法: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23例,占76.7%;超声刀分离+Endo-G IA 6例,占20%;超声刀分离、线结扎+L igaSure 1例,占3.3%。30例LS中无术中凶险出血,无术中副损伤,无中转开腹。结论:LS时用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的“二级脾蒂离断术”处理脾蒂血管安全可靠,更符合我国医疗消费水平。应用腹腔镜行脾脏叶动脉或段动脉结扎,对临床上需要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疾病的治疗将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二级脾蒂离断及自制取脾袋在三孔法腹腔镜脾脏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间,对11例病人行完全腹腔镜下三孔法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全组11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节省费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行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腹腔镜脾切除术25例,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使用Endo-GIA器械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5-62岁,平均41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13例,肝硬化、脾亢8例,脾囊肿及脾血管瘤各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18例,手助腹腔镜手术7例,均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下手术。手术要点:脾脏较大则先远离脾门丝线结扎脾动脉主干,在保持脾脏原位下,自下而上离断脾胃韧带,紧靠脾脏分离二级脾蒂,置钛夹后离断(如二级脾蒂血管较粗,则行丝线结扎或Endo—GIA切断)。离断脾周围韧带,切除脾脏,脾窝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单器械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简单器械行腹腔镜脾切除术4例.右斜卧位,电凝钩分离脾周韧带,逐支分离脾蒂血管分支,可吸收血管夹夹闭离断,其中1例7号丝线结扎脾蒂. 结果 3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脾肿大脾上叶静脉粗大上夹时撕裂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 结论简单器械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在非门脉高压脾切除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为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为15例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针对脾蒂及脾局部解剖情况采取3种术式:(1)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2)不规则性脾脏部分切除术;(3)规则与不规则性结合行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1例采用(1)法、3例采用(2)法、1例用(3)法。手术时间2.0~5.5 h,平均(2.5±1.2)h;术中出血量155~520 ml,平均(220.1±85.8)ml。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脾脏血管瘤8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真性上皮性囊肿3例。术中无一例出现胰腺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例(6.7%)患者发生胰瘘。腹腔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除胰瘘患者外,均于3~7 d拔除,平均(4.5±2.3)d;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呈淡红色,为60~120 ml,平均(78.2±22.7)ml。结论:针对脾蒂、脾良性占位位置、局部解剖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巨脾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48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8岁。根据手术分离脾脏入路分为研究组(n=26):采用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脾蒂最后处理;对照组(n=22):经前入路,建立脾蒂后隧道,脾蒂优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脾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等指标和术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脾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2±15.1)ml、中转开腹2例(7.7%)、术中输血1例(3.8%),优于对照组的(160.1±40.3)ml、7例(31.8%)、5例(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9例(34.6%)术后发生并发症,优于对照组的13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5个月,研究组20例(76.9%)患者发生血小板增多症,7例(26.9%)门静脉血栓;对照组17例(77.3%)患者发生血小板增多症,6例(27.3%)门静脉血栓。结论改良脾脏后外侧入路分离脾脏用于腹腔镜巨脾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术;对照组40例术中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进食流质食物及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进食流质食物、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的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中转开腹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施行32例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 ml,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4 d 部分腹腔渗血各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可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脏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价值,以及处理脾蒂的理想方法.方法 该组研究共回顾29例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术前行脾脏64排CTA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和术中腔镜下观察结果,评估CTA的参考价值和选择脾蒂处理方法.结果 29例病人术前64排CTA均可清晰显示脾门解剖.LS无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20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9例病人脾蒂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 脾脏64排CTA能够提供清晰的脾门区解剖信息,有利于腔镜脾切除术中脾蒂处理的决策.从影像学和实际手术效果上看,二级脾蒂离断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可供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cetomy,LS)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杨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42例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其中,血液病脾12例,脾结核1例,脾囊肿1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恶性淋巴瘤1例,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23例.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 4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出血量(300±110.60)ml,手术时间60~260 min(170±45.65)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10±3.52)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于大多数脾脏疾病,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脾蒂的正确处理.根据脾脏的病种、大小形态、脾门等情况,选用比较适宜的脾蒂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蒂优先处理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3例,均采用脾蒂优先处理法切脾,即初步切开脾胃韧带显露脾门后,切开脾蒂下缘与脾脏之间的腹膜,建立脾门后隧道,利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通过隧道切割闭合离断脾蒂,再依次离断各脾周韧带以切除脾脏。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5~235 min,(196.6±34.1)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325.6±104.5)ml;术后下床时间1~4 d,(2.3±0.5)d;排气时间1~3 d,(2.2±0.6)d;术后住院7~20 d,(11.4±3.3)d。术后2例感染,9例腹水,无胰漏、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20例随访1~4年,(2.8±0.9)年,无死亡。结论脾蒂优先处理法可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难度,简化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16例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下采用钛夹离断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成功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切除。15例术中自体血回输400~2000 ml,平均1100 ml。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105 min,平均75 min。术后24 h拔除盆腔引流管,72 h内拔除脾窝引流管。5例合并四肢及骨盆骨折术后1周内接受相应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8~16 d出院,平均11.5 d。16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门静脉血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便于合并症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对7例术前诊断为脾脏良性病变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7 例患者脾脏病灶直径为6~15 cm,平均直径9.1 cm;4例位于脾脏上极,3例位于脾脏下极。7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100~205 min,平均(1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70~230 mL,平均(148±56)mL。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2~5 d;术后住院时间5~7 d。术后无腹腔大出血、消化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为38例巨脾患者施行腹腔镜脾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中转开腹。结果:30例成功施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术中出血50~1200ml。8例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出血,器械因素,脾脏呈球形肿大,脾门如脐状凹陷,处理脾蒂困难及病程较长。结论: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术中仔细操作,中转开腹的某些因素是可避免的,能明显降低中转开腹率。绝大部分巨脾手术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及其手术要点.方法 对41例相关血液病儿采用内结扎法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脾性粒细胞减少症3例.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走行及其与胰腺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做对比.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脾蒂血管走行与胰腺的关系呈Ⅰ型24例,Ⅱ型17例;脾血管分支呈分散型31例,集中型10例,与术中记录脾血管分支类型(95%)及其与胰腺的关系(90%)基本符合.本组4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4±31)min,出血量(51±23)ml.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明确脾蒂血管解剖分支类型、走行及其与胰腺的毗邻关系;用内结扎法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