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胰承气汤内服结合双柏散结散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0 例SAP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使用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清胰承气汤内服及双柏散结散外敷。疗程均为7 d。记录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通气排便时间,记录血象,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5(IL-1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象、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IL-15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10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胰承气汤内服及双柏散结散外敷能明显改善急性期SAP腹痛、腹胀等肠麻痹症状,调节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胰腺炎性的全身损伤,从而有利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大黄承气汤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西医治疗合加味大黄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淀粉酶、血清钙、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腹胀消失、排气恢复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淀粉酶、IL-6、IL-18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钙浓度逐渐增加,且治疗组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大黄承气汤能下调IL-6、IL-18水平,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乌司他汀静点,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 80.4%,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淀粉酶、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大黄承气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血清钙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大黄承气汤。两组疗效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大黄承气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钙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胰瘅方内服和灌肠对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瘅方内服加灌肠对重症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83例SAP随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中药组41例。两组均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6 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接静脉输液泵,24 h持续泵入;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 mg·d-1,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次,2次/d,静脉滴注。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瘅方内服和灌肠。两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和手术中转情况;记录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通气排便时间;于第0,3,7,14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监测第0,3,7天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监测第0,3,7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 结果: 治疗第3,7天,中药组血浆D-乳酸、DAO,ET,NO和MDA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第3,7天,中药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首次通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中药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ARDS发生率为14.63%,MODS发生率为12.19%,均低于对照组的38.09% 和30.95% (P<0.05);中药组手术中转率为9.75%,低于对照组的19.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胰瘅方内服、灌肠辅助治疗SAP,能减少ARDS,MODS的发生率,促进SAP患者的康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炎子,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肠微循环障碍,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银翘散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96例急性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予银翘散加味中药颗粒剂联合抗生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免疫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统计者92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47例。②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43/45)、93.62%(44/4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各主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咳嗽、大便情况、舌象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各炎症和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除IFN-γ外的其余炎症和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SAA、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翘散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证,可以显著降低SAA、IL-6表达水平,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心功能及对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 80例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评价心功能,记录地高辛停减情况,检测hs-CRP,TNF-α及IL-6水平。 结果: 观察组心衰疗效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1.3±4.18)%优于对照组的(47.2±4.27)%(P<0.01);观察组地高辛停减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及IL-6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CHF住院患者心功能,能减少西药的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抑制hs-CRP,TNF-α及IL-6炎症因子,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复方对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Tfr、Tfh、IL-21、AChR-Ab的影响。方法 收集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益气解毒复方组(常规西药+益气解毒复方)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每组各3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QMG评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法检测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fr、Tfh细胞比例及IL-21、AchR-Ab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QMG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益气解毒复方组在降低QMG评分上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在愈显率及有效率方面也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MG患者血清Tfh细胞比例及IL-21和AchR-A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fr细胞比例及Tfr/Tfh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益气解毒复方组在降低Tfh细胞比例、AchR-Ab水平及升高Tfr细胞比例上更明显(P<0.05),在升高Tfr/Tfh比值,降低IL-21水平上也更明显(P<0.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解毒复方治疗MG近期疗效显著,可协同增效,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Tfr细胞比例、降低血清Tfh细胞比例,上调Tfr/Tfh比值及减少IL-21,降低AchR-A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试验1收集15例正常流产患者蜕膜和15例URSA患者妊娠失败蜕膜,比较两组IL-21R和IL-27R的相对mRNA含量。②试验2将61例URSA患者分为实验组(补肾活血方+地屈孕酮)和对照组(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中IL-21和IL-27表达水平。结果 ①试验1URSA患者蜕膜中IL-21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相反IL-27R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试验2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IL-27的表达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21和IL-27水平与URSA的发生有关,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使URSA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下降、IL-27水平上升,从而令其免疫微环境及蜕膜组织内稳态得到改善,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肠,其余三组均予TNBS-50%乙醇液灌肠,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及隔药灸组均选取天枢穴(双侧)、气海穴,分别进行电针及隔药灸治疗,每日1次,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干预14 d后,进行大鼠疾病活动性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分子7(Smad7)、白介素-10(IL-10)及结肠组织TGF-β mRNA、Smad7 mRNA、IL-10 mRNA表达量。结果 空白组大鼠DAI、CMD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大鼠DAI、CMDI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TGF-β mRNA、Smad7 mRNA、IL-10 mRNA及血清TGF-β、Smad7、IL-10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隔药灸能通过调节TGF-β-Smad7-IL-10信号通路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消风散颗粒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消风散颗粒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分别观察了消风散颗粒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指数 ;丝裂原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增殖和炎症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消风散颗粒可降低DTH小鼠异常增高的耳肿胀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 ;抑制丝裂原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增殖 ;抑制炎症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 1 (IL 1 )、白介素 2 (IL 2 )和白介素 4 (IL 4 )的活性。结论 :消风散颗粒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调节T、B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AM)对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泌白细胞介素-10、 12、 18(IL-10、IL-12、IL-18)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及丹参注射液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平衡液复苏组(B组,40只)和丹参治疗组(C组,40只)。B、C两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平衡液120mL/kg,C组在同样治疗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3mL/kg,B、C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24、48h检测血清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IL-6的含量在伤后3h即明显高于A组,伤后12h达高峰;B组血清IL-10的含量在伤后6h即明显高于A组,伤后24h达高峰;C组在各相应时相点与对应的B组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严重烫伤早期血清IL-6、IL-10即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清IL-6提高血清IL-10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体外培养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在IL-18的刺激下合成、释放IL-8的影响。方法:利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和IL-18刺激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合成、释放IL-8的水平。结果:IL-18刺激后,IL-8的合成、分泌明显增加;雷公藤甲素预处理后,IL-18的刺激作用大大下降,与单纯IL-8刺激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L-18可以诱导骨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舍成、分泌IL-8,雷公藤甲素则能够抑制IL-18诱导的骨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IL-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营分证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2类。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观察不同病种及不同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中IL-1β、IL-6呈连续上升,各组间差异显著,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0水平白卫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白气组明显升高(P<0.01),白营组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白气组与非白气组比较、白营组与非白营组比较,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时,IL-1βI、L-6显著升高,高于卫分证、气分证,IL-10则显著下降。可见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与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与IL-6和IL-10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胃癌术后早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调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将要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30例)术后第1天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照组(30例)术后第1天小肠内滴注生理盐水;疗程均为7天。观察手术前后IL-2、sIL-2R和IL-12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IL-2、IL-12升高,sIL-2R降低,研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IL-2升高和sIL-2R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对防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义 IRAK-2 寡核苷酸抑制白介素-1 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介素-1(IL-1)受体相关激酶2(IRAK-2)的反义寡核苷酸对IL-1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Lipofectin介导反义IRAK-2寡核苷酸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Sandwich ELISA法检测核因子-kappaB(NF-kappaB)的活化,竞争ELISA法测定PGI2合成,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以逆转录PCR法检测ICAM-1 mRNA和I-RAK-2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反义IRAK-2寡核苷酸呈浓度(1~4 μg·ml-1)和时间(5~24 h)依赖性地抑制NF-kappaB活化、PGI2合成和ICAM-1蛋白表达,反义IRAK-2寡核苷酸3 μg·ml-1与细胞共孵育8 h时抑制效果最好。②反义IRAK-2寡核苷酸抑制ICAM-1 mRNA表达。③反义IRAK-2寡核苷酸抑制IRAK-2 mRNA表达。结论:反义IRAK-2寡核苷酸通过抑制IRAK-2表达抑制IL-1生物活性,预示反义IRAK-2寡核苷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抗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防风醇提物对肥大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2(PAR-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防风抗过敏的新机制。方法:用胰蛋白酶刺激P815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防风高、低剂量组(0.02,0.01 g·m L~(-1)),药物作用6 h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白细胞介素-4(IL-4),IL~(-1)3水平,Western blot,RTPCR检测PA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醇提物在体外抑制肥大细胞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防风醇提物可能通过抑制PAR-2表达,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且选择性减少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继而抑制肥大细胞"瀑布效应",达到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p-p38 MAPK表达的影响,及其对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6、IL-8、MIP-3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Mat对皮肤KCIL-17R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at对HaCaT细胞IL-17R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t对HaCaT细胞表达p-p38 MAPK的影响;ELISA法检测Mat对HaCa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IL-8及MIP-3α的影响。结果 Mat可降低HaCaT细胞表达IL-17R和p-p38 MAPK,以及降低HaCaT细胞IL-6、IL-8、MIP-3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 Mat可通过抑制IL-17R的表达,阻止p38 MAPK的磷酸化过程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