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英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形式被动含义的结构,被动形式主动含义的结构,非动词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主动形式与被动形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是一个重点语法项目。为了能掌握并运用它,教师或学生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由PEP和Longman合编的现行中学英语教科书亦在初三和高一年级共三册书中对此作了专项介绍。一些学生笼统地认为,凡是带有宾语的主动语态都可变为被动语态,因而出现谬误。其实,并非所有带有宾语的主动语态都能变为被动语态。笔者拟就教学及阅读所知,就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需注意的几个方面浅谈一、二。 A.下例主动句,由于宾语的原因,不能变成被动句。 1.宾语是相互代词→ each other;one an…  相似文献   

3.
郭婷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58-159
本文从认知语法理论的角度来解释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语态形成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4.
谈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语态是英语的…种语法结构,是英语的两种语态之一。被动语态在英语里运用得很多,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应用更为普遍。汉语里虽然也有被动句的运用,但从其语法结构来看,比较简单,只要在句子里加上“被”、“经”、“由”、“受”,“遭”、“挨”等一类词,就能表达出被动的概念,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就较为系统和复杂了。汉语中被动句使用的范围也不如英  相似文献   

5.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景芝 《中州学刊》2004,(6):200-20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两种不同的基本体系,各有其功用,不是直接互换使用的,随意互换使用会造成诸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被动语态的类型、语义差异、词语限制和使用场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被动语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被动语态中的暗被动,即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用法,是被动语态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弄清这些暗被动的真正含义和用法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们正确地理解句意,并逐步尝试按照英语表达习惯去组织和使用语言。本文将从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名词、形容词及介词词组等方面对暗被动的种类及用法做以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多词动词是英语中一种特殊语类,在语法、语义等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在此先对多词动词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概述,然后就被动化现象阐明其实质是施动性,运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探讨并解释多词动词存在被动语态的条件。最后,从生成语法视角下总结英语中多词动词的被动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英汉被动句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被动句都可以分成结构被动句与意义被动句。在结构形式上,英语被动句式的形式较为单一,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汉语中占主体的是大量的无标记被动句式,不占主体的有标记被动句却有着多种多样的结构表现形式。在语义含义上,汉语被动句主要用以表达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英语被动句几乎没有情感意义上的限制。在语用功能上,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广泛,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较少。  相似文献   

10.
科技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新分支,在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可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对科技英语表达方式的认识,不断提高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语法方面说明科技英语文体特点,包括科技英语的时态和语态。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语动词语态的实质及其选择。研究表明语态是反映语言使用者观察某一事件不同视角的动词语法范畴,语态形式的选择是有其认知依据的:语态的选择受认知视角的影响,而认知视角的确立又受事件中参与者数量和参与者认知凸显度的制约。当我们把目光移向语段、篇章时,语态的选择又受制于视点,一个连贯的语篇必然体现了连贯的视点,视点制约着话题,从而制约着语态。  相似文献   

12.
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是英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英语区别于其他语种的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使用非谓语动词写作,能使句子显得明快、简捷和生动。弄清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可帮助我们阅读、写作和教学。本文拟将非谓语动词分为时态、语态形式及其意义和它们在句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两大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阐述,然后,将四种非谓语形式的用法差异加以辨析。一、 非谓语动词用法一览表说明: 1.现在分词主动完成式和被动完成式只在句中充当状语; 2.动名词的主动完成式和被动一般式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表…  相似文献   

13.
受各种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人们经常通过句子成分的移位选择不同的句子结构,其中被动态就是由主题的移位形成的。转换生成语法在描写英语被动结构时,仅着眼于孤立句子的转换条件及步骤,而忽略了语境对句子转换的诱发及制约作用。功能语法从信息结构和篇章连贯性的角度来讨论英语中的被动结构及其语篇功能。认知语言学则从认知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英语中被动结构的诱发因素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文静 《兰州学刊》2011,(5):135-138
Croft(2001)所创立的激进构式语法,将构式扩大到了语言的所有层面,同时以功能—类型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语法构式跨语言的差异性和历时演变等问题。文章重点介绍激进构式语法对语态范畴的分析,试图从中获得启发,以最终促进汉语语态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副+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语法的"副+名",另一种是修辞的"副+名",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没有变,而在修辞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语法的"副+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修辞的"副+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对不同语境要素的依赖性和语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一、独立结构≠独立成分 英语的语法术语甚多,仅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一书附录中所列常用语法术语即达二百项以上。每个语法术语都各自代表不同的语法概念,是说明该概念下语法现象的专门用语,而且都必然有相对应的准确的汉语译法。因此,在使用语法术语时,规范、统一、准确,应是所有英语工作者,尤其是英语语法解释者,如语法专家学者,教科书编写者,英语教师等所必须遵守的准则。否则,将一定会给英语学习者,特别是给初学者造成语法概念不清,思想混乱、理解困难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英语的动词被动化主要是移位的被动,属于结构的范畴。英语中动词隐性被动化的现象较少,汉语中动词隐性被动化则较为普遍。汉语的显性被动化结构比英语要复杂,英语的显性被动还可以表示汉语中的非被动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实例说明科技英语中的一种语法变异现象,即悬垂分词的使用,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消除阅读及翻译中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郑伟 《兰州学刊》2013,(8):24-32
在自由意志的相关研究中总会涉及主动(Active)、被动(Passive)以及自愿(Voluntary)与非自愿(Involuntary)等概念,牛津大学海曼教授在总结哲学史上从笛卡尔、霍布斯到詹姆斯、罗素以来的关于意志(Will)和意愿(Volition)的理论后,指出前人都错误地把"主动"(Active)等同于"自愿"(Voluntary),而把"被动"(Passive)等同于"非自愿"(Involuntary),没能把主动与自愿区分开来,从而混淆了主动与自愿,并以存在"自愿的被动"(voluntary passivity)和"非自愿的主动"(involuntary ac-tivity)为论据进行论证。本文尝试对海曼的关键性论据的适当性以及他区分主动和自愿所赖以成立的前提及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曼所说的主动与自愿混淆重新进行解释,以使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20.
“性”(GENDER)是某些语言(LANGUAGE)的名词(NOUN)的分类,属于语言学(LINGUISTICS)的概念,不属于生物学(BIOLOGY)的概念.在各式各样的教科书和很多专著中都讨论了英语名词的“性”这一语法范畴.有的书把英语名词按其性别分为阴性、阳性、中性和通性.那么英语名词的“性”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知道,在不同的语言中,名词语法范畴(Category of Grammar)的“性”的作用是不同的.法语(French)里边有两个性 即阳性(如Le Liure—书)和阴性(如La table—桌子);德语(German)里有三个性,即中性(如das madchen—女孩)、阳性(如der tisch—桌子)和阴性(如die hand—手).这两种语言的性都是用冠词(Article)来表示的,而名词本身并不表示性.而俄语(Russian)名词的性则是用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