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钢表面清洁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钢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冷轧产品,用户不仅要求钢板的性能、板形,对钢板的表面清洁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表面清洁度成为冷轧产品升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从轧制油、原料、酸洗质量、乳化液、轧制工艺以及吹扫装置等方面对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季思凯  薛菲 《物理测试》2011,(Z1):121-124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电镀锌板表面暗条纹及冷轧基板对应缺陷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锌耐指纹板表面暗条纹缺陷形成有三种原因:1)钢板次表面的冶炼缺陷经后续轧制露头后引起后续电镀锌层异常,形成黑色条带缺陷;2)热轧基板表面点状夹杂物露头(或热轧轧辊剥落物、富Cr的氧化铁皮压入),周边区域酸洗不完全,形成锈蚀产物后在后续轧制工序被轧入表面,引起电镀锌层异常形成条纹缺陷;3)热轧时表面局部温度偏低,在二相区轧制形成的高斯织构遗传到冷轧板,电镀锌时形成丝状斑迹缺陷。  相似文献   

3.
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产品表面缺陷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技术》2016,(1):62-66
氧化物类夹杂是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重要原因,由于从炼钢到轧钢工艺路线长,产生各类夹杂物的可能性较多,产生缺陷的表现形式也是形态各异,容易引起各种误判。从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手段找到各缺陷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钢冷轧超深冲钢板表面产生带状缺陷,本文通过现场取样、宏观分析以及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起皮缺陷部位进行了微观观察和元素定性分析,探讨了该类带状缺陷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措施。结果表明,冷轧超深冲钢板表面的该类带状缺陷是由夹杂物引起的,主要是化学成分为Al2O3氧化物,推断可能来源于连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的粘附物。通过调整相应的炼钢工艺可以减轻或消除此缺陷。  相似文献   

5.
热轧及冷轧钛板表面质量要求高。从工业生产中选取具有典型缺陷的热轧及冷轧TA1板,通过SEM、EDS、拉伸成形试验及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缺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形成机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热轧TA1板主要存在压入物、凹坑、划伤、边部分层、裂纹及表面起皮等缺陷。钛带轧制变形使不连续表层与基体剥离,形成起皮,若脱落压入表层则形成压入物,压入物部分在后续轧制中会形成裂纹。热轧板内外温度差异、变形不均,以及表层吸氧导致边部分层。冷轧TA1板主要存在色差、划伤、裂纹等缺陷。退火钛带表面的C、O分布不均导致产生色差。在冷轧过程中修磨位置底端的拉伸应力状态及累积变形使得材料产生开裂。模拟试验发现,钛带原始表面粗糙度越低,经酸洗及冷轧后的粗糙度越低。  相似文献   

6.
对冷轧产品,尤其是应用于汽车外板的深冲类、烘烤硬化类的超低碳高表面级别的带钢而言,不允许存在欠酸洗表面缺陷。使用箱线图、控制图等数据分析手段对酸轧机组出现的欠酸洗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再生酸浓度低、在线浓度测量装置不准确、焊缝质量差是导致欠酸洗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定期校对流量表、增加再生酸浓度检测频次、修订在线浓度控制要求、提高焊缝质量稳定性等措施,降低了欠酸洗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近期集中爆发的冷轧电镀锡板表面白色条状缺陷的宏、微观形貌特征和缺陷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经现场调查及模拟试验,分析认为酸洗前热轧板表面被点状有机物保护,酸洗时无法去除该区域的氧化铁皮,经冷轧轧制后形成此缺陷。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用IF钢板的表面条状缺陷进行了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缺陷主要是由表层下的夹杂物引起的。对钢板近表层的夹杂物在冷轧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轧辊与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和轧制速度对应变的分布和缺陷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宝钢1580 mm热轧自1996年投产以来,随着薄规格(厚度2.01 mm及以下)镀锡板等产品生产比例的提高,异物压入类缺陷逐渐升高,下游工序冷轧发生孔洞缺陷及返修率同步上升,随着冷轧孔洞仪、酸洗表面缺陷仪和热轧表面检测等在线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发现热轧卷异物压入缺陷是导致冷轧孔洞的原因之一[1-3].因此在热轧生产过...  相似文献   

10.
卢凤喜  王向成 《轧钢》2006,23(6):45-47
介绍了日本一些钢厂为减少冷轧钢板表面线状缺陷、提高冷轧钢板质量采取的措施,即通过向钢水中添加稀土金属,实施电磁搅拌,降低氧化铝聚集,以及调整冷轧最终机架的工作辊粗糙度和压下率可有效减少钢板的表面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