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带钢轧机板形板厚抗干扰全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钢热连轧过程是一个多变量过程控制系统,除了系统有用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耦合作用之外,干扰输入也会和系统输出产生耦合作用,影响板形板厚控制质量.设计了前向通道解耦控制器和前馈补偿环节,实现了板形板厚输入输出解耦的同时使得带钢来料厚度波动对板形板厚输出的耦合性得以抑制和消除.生产实践表明,解耦策略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板形板厚的耦合作用,尤其是板厚调节对带钢板形的干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带钢出口板形板厚综合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某连续退火机组采用双机架平整工艺,以延伸率控制为核心,通过调节张力或轧制力来实现延伸率的稳定.延伸率采用闭环控制,为提高实际延伸率的计算精度,在高速和低速两种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张力调节器的输出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上游设备速度给定的张力前馈补偿,以减小动态过程中带钢张力的波动.轧制力控制采用轧制力外环、位置内环的双闭环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套平整机控制技术确保了机组质量和通板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薄板高速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连续退火机组辊冷技术及板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1550mm冷轧单元连续退火机组(CAL)辊冷(RQ)段冷却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RQ出口板温进行实时控制。分析了生产中常见的板温控制问题,就水冷辊位置控制、辊冷段张力、对侧喷吹冷却、后喷吹冷却、机组速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板温控制、改善板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发某厂正在使用未配备板形闭环自动控制的1 420 mm六辊UCM冷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以分量板形解耦控制为基础,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实现轧机的板形自动控制。通过板形调节的计算分析,认识到轧辊倾斜、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可有效调节1次和3次板形分量,工作辊对称弯辊、中间辊对称弯辊、中间辊窜辊可有效调节2次和4次板形分量,难以调节6次板形分量,从而将板形控制系统确定为一个5输入4输出的非方控制系统,非方控制系统解耦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极点,对此,提出了分解不稳定极点的解耦方法,解决了非方板形控制系统解耦的不稳定问题。并应用非方相对增益理论,将5输入4输出的非方控制系统分解为一个2输入2输出的方形系统和一个3输入2输出的非方系统,简化了板形控制系统的结构。由于板形仪的安装位置与辊缝有一定的距离,使板形控制系统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加大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对此将内模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相结合,提出板形IMC-Smith控制模型,简化了控制器设计,解决了控制系统的时间滞后问题,实现了非方板形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工业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适应现场在线轧制要求,轧后板形满足后续工艺需求,板形...  相似文献   

5.
1概述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一个经典的建立在传递函数的概念基础之上的控制方法,他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在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器械中的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波动范围大,变化迅速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被调参量普通的PID单回路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控制的要求。因为普通单回路PID控制系统其P、I、D三个参数在整定时对当时的被调参量可能是合适的,但是被调参量时刻都在变化并且有时可能波动范围很大。此时如果再用以前已整定好的PID参数来控制此时的被调参量,控制效果肯定不理想。鉴于此种情况提出了根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具有下三角结构的单输入单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研究其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可控以及抗扰性能良好的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串级主动补偿控制策略,实现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控制.为解决闭环系统中不确定非线性未知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观测器,使得这种观测器能够实时跟踪闭环系统的不确定非线性.通过引入奇异扰动性理论,给出了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冷轧板连续退火过程加热温度的控制是产品性能合格的重要保证,通常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方式有DCS炉温控制和CPU板温控制两种,CPU板温控制方式因模型中的控制对象直接是带温,所以控制精度较高,也较为科学.1800mm连退加热炉的CPU板温控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动态速度控制和预加热控制两个功能,实践证明,CPU板温控制是正常生产中理想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
烧结终点位置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郗安民  刘晓超 《冶金设备》2000,(1):19-21,10
运用模糊控制理论研制出烧结终点位置模糊控制模型。提出了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反馈控制采用二维参数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前馈控制采用单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最终用查表法求出控制参量,用于适时调节烧结机的速度,稳定烧结终点位置,提高烧结矿质量。  相似文献   

9.
加热炉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明 《攀钢技术》2002,25(3):92-95
针对PID调节难以实现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复杂系统对快速性、控制精度高的要求,采用模糊控制技术与常规PID控制相结合,实现加热炉各段温度设定值自修正、各段炉温自协调、各参数在线自整定的自寻优最佳燃烧控制,达到了提高控制精度、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范来良 《山东冶金》2011,33(2):64-66
矿渣粉生产线中的磨机出入口温度控制具有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和大滞后的特点,通过采取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两种智能控制方法,建立了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模仿人的模糊综合判断推理来控制磨机出入口温度。实践证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能,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出入口温度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张尊璞 《冶金自动化》2004,28(Z1):140-142
介绍了1550连退机组带温控制模型中的速度控制部分的功能及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1550连退机组(CAL)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KH - 1型快速灰分测定仪由送料和加热两部分组成 ,调速送料部分通过调速板调节直流电机电压 ,以控制转速 ,达到控制链带送料速度的目的 ;温控加热部分由典型的XCT -10 1温控表通过匹配双向可控硅组成。图 1 实物示意图现场使用中发现 ,接通电源后传输链带不动 ,无法送料。检查图 1中三端稳压块 780 5 ,输入端有正常的 32V输入电压 ,但输出端无输出电压。断开电机引线 ,拔下调速板 ,空载时再测稳压块 780 5 ,输出端只有约 1V左右的电压。更换780 5后测量输出端输出电压正常 (5V)。然后测BGA10 2 9,b、c、e各脚之间的电阻均为几欧姆 ,焊…  相似文献   

13.
负荷分配是板厚控制和板形控制的基础,为了保证成品带钢的板形板厚质量,需要在负荷中考虑板形调节能力。综合考虑了单机架轧制各道次轧制压力和板形调节能力,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单机架冷轧负荷分配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该算法实现了单机架冷轧机多目标负荷分配优化。采用优化后的轧制规范组织实际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很好地兼顾了板形控制和板厚控制,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输出神经网络的转炉碳温控制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立红  刘浏  何平 《钢铁》2002,37(11):13-15,34
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温控制时应采用的控制变量,采用标准差和中位数等方面对转炉冶炼输入变量进行前处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现场数据的神经网络训练样本进行降维处理,建立了基于双输出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碳温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负荷分配是板厚控制和板形控制的基础,为了保证成品带钢的板形和板厚质量,需要在负荷分配中考虑板形调节能力。本方法综合考虑了单机架轧制各道次轧制压力特性和板形调节能力,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单机架冷轧硅钢负荷分配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该算法实现了单机架冷轧机多目标负荷分配优化。采用优化后的轧制规范组织实际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很好地兼顾了板形控制和板厚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35t/h电站锅炉的Fuzzy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冶金自动化》2002,26(1):61-63
针对35t/h电站锅炉主汽压力和主汽温度为控制对象,提出了模糊控制算法,并通过PLC系统予以实现,有效地解决了多输入多输出参数之间的耦合影响,实现了锅炉生产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钢铁工业生产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等特点,钢铁的冶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构成的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为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以现代控制理论和用计算机控制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已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8.
模糊控制原理、设计及应用第6讲模糊控制原理及基本模糊控制器设计(下)韩启纲(天津大学冶金分校300400)4基本模糊控制器设计实例4.1单输入单输出校糊控制器的设计图5中K是一个贮存水的容器,其水位x的高低是可以调节的,双向调节间a可以向K内注水也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电厂300MW机组全程给水自动调节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方案优化,实现机组在点火、升压、并网、升负荷过程中给水自动全程投入,提高汽包水位调节品质。可供同类型机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铍青铜带材连续酸洗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张力及速度控制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并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