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特定的生物清除、吸收、降解或转化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当前在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时主要采用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生态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例对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生态修复设计理念,并重点从水质净化、水体生态系统构建两个方面对生态修复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接近条件的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河流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内涵、外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生物-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有益的区分和探讨,对不同工程技术的适应性进行了归类分析.通过实例,简要介绍了河道底部生物处理修复工程、河道旁侧生物处理修复工程、河道内曝气和高效微生物处理修复工程等河流生物修复技术;山区河流的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工程,人工产卵场、栖息地和回游通道工程,人工增殖和生物放流工程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对昆山市环城北路景观池塘水体因富营养化、流动性差等引起的黑臭现象进行治理。治理后TN、TP的去除率均超过85%,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1.28 m,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效果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没有或仅有少量污水排入的受污染景观水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及影响地下水生物修复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碳源和能源、微生物的种类、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营养物质及环境因素等。结合实例说明了天然生物修复作用的存在性及重要性,指出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就地生物修复耗时少,所需费用较低,但对于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及渗透性较差的含水层实施有困难,而异地生物修复更强调人为控制和创造更加优化的降解环境。最后,就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虽然在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工程实践方面有许多空白,但已具备大力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生物在环境中角色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修复的类型和方法,简述了河网水体污染生物修复可利用的各类技术.得出:对河网水体进行生物修复,具有效果好、费用低、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净化河道污染、改善河道水质对保障河道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其独特的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将环境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转化,从而净化污染、使环境恢复正常状态的措施。文章从微生物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净化的角度分析了基础生物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多种综合型生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济南泉城公园再生水利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水华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生态耦合修复技术对其实施了水体水质改善和修复工程。结果表明,生物——生态耦合修复技术可有效控制水体水华并有助于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通过对日本、韩国的工程实例介绍,说明了这种治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量较少而水污染情况又相对严重的国家,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必须同时进行。原位修复技术治理黑臭水体已经成为水行业的热点。原位修复技术是现代新兴的一项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原位修复是指在对原有环境最小改变的条件下,消除或削减污染物的过程。其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具有经济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现阶段的研究更多的是提高原位修复的效率与性能,利用原位修复技术对受污染河道进行修复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几种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