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炳海 《气象》1980,6(10):5-6
气候学是气象科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部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气象学基本上就是一部气候学。时至今日气象学的许多新的分支还都要联系到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同时,气候学的前进提高,也必须从气象学其他分支中吸取营养。但是,目前存在着什么是气候学,气候学与气象学中其他部门如何区分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造成在工作中既有重复浪费,又有脱节失调的现象,这种情况对气候学的进步不利,对四化建设有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2.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3.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1993年夏季低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栋  太华杰 《气象》1995,21(2):19-22
从农业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1993年夏季气候特点的分析,试述“凉夏”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一面,以期今后深入研究,达到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该刊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成果在气象科学力面的实际应用.包括气象学、气候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海洋力学,气候的物理学基础与模式化等的研究应用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气象测定,台风与风暴,城市气候,气象雷达观测,数值预报技术,卫星资料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统计气象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周家斌  黄嘉佑 《气象学报》1997,55(3):297-305
近年来,统计气象学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主要有:将熵原理用于气象学,从而建立了熵气象学;引进了忆及过去时次资料的记忆函数,导出了大气运动的自忆性方程;将模糊数学引入气象学;将非线性动力学用于气候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相空间预报模式;将车贝雪夫多项式推广到不规则格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序列预报的迭代算法;应用子波分析方法进行气候学研究;将Logistic判别分析用于气象预报,研究了二次判别及逐步判别等问题;将中国科学家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和多层递阶方法引入气象预报。此外,还引进了复经验正交分解、奇异值分解、投影追踪、主振荡模态分析等较新的统计学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气象业务预报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极地气候和通常笼统称为极地气象学研究的特征。列出了与极地气象委员会(ICPM)一起对南北极感兴趣的组织,并对他们的活动作了简要的描述。确定了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为极地的海-冰-大气相互作用、冰盖上地面风的季节变化特征、天气与动力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大气化学和大气成分、云和古气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极地气象学将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书讯     
AMS是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发行的英文气象学术期刊.它主要刊载大气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如动力气象、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大气探测、应用气象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和代表我国学术新水平的论文、研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04,30(11):64-64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农业概论》;《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0.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之一。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竺可桢被称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是前南京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他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气象学杂志》(Journal ofApplied Meteororology) 原名《气候学与应用气象学杂志》(Jounr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Meteorology),1962年创刊。起初年出6—8期,从1976年第15卷起改为月刊。美国气象学会编辑出版。主要刊载气象科学对环境、经济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应用性研究论文。内容包括:通讯、环境卫生、空气污染气象学、气象测定与配置技术或性能分析、气象数据处理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大气科学综合研究基地,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年来,始终面向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大气科学前沿,在大气探测、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学、极地和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学、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雷电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东亚季风、台风、暴雨、高原气象、极地气象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气象科研与业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气象》2017,(7)
<正>《生态气候学:概念和应用(第二版)》戈登·B.伯南著该书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戈登·B.伯南(Gordon B.Bonan)教授所著,是一部生态与气候领域的杰作。全书分为地球系统、全球物理气候学、土壤过程、水文气象学、生物气象学、陆地植被生态系统、陆地协迫与反馈七大部分,共30章,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景观的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角度,深刻阐述了天气、气候与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尺度下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作为一门科学是在生物生态学和气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门介于农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新疆的农业气象业务建于50年代中期,研究工作从50年代末起步。30年来,农业气象工作在业务建设、观测、服务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  相似文献   

15.
七月下旬,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气象系付主任伍荣生付教授及物理气候学家高国栋付教授,应邀返回故里,出席了“温州经济振兴恳谈会”。会议期间,二位专家亲临市气象局、台进行恳谈指导,并分别作了“国内外动力气象学及天气预报的发展动向”、“国内外物理气候学及应用气候学发展动态”专题学术报告,同  相似文献   

16.
本书参阅了近20多年来有关的教科书、研究论文的成果,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垫面的辐射传输与能量平衡、土壤热量传输及温湿度变化、近地层的湍流交换、植被微气象和城市微气象等方面。编书过程中,力求对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方法等基础知识做到深入浅出的阐述,并融入近年来的关注热点和研究成果,达到可读性、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本书不仅适用于应用气象学、气候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用书,亦对大气科学、生态、环境、农学、林学、地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积温     
<正>1引言积温是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上用来表示热量资源的概念。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时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把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混为一谈。这样不但会误导读者,而且在指导生产上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本文从气象与农业关系,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积温的定义、计算、种类等几个方面来浅谈对积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颜家勇 《青海气象》2007,(3):《青海气象》-4-6,12
第九届理事会成立于2002年6月28日,由35位理事和11位常务理事组成,下设天气动力学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应用气象学委员会、大气探测和大气化学委员会和《青海气象》编审委员会等10个学科委员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樟子松解析木,依据森林气候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森林气象学等原理,通过图形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相同坡向不同坡位条件下樟子松解析木树高不同部位的特征值差异,以及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位置解析木所反应的气候信息量和森林立体小气候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