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地面沉降监测标孔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面沉降监测标概念和作用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标孔的施工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监测标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地面沉降监测标结构设计原理、原则和要求,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标孔的施工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地面沉降监测标结构设计原理、原则和要求,指出了保证监测标施工质量技术要点,介绍了施工技术效果,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岩标的施工技术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岩标是指在覆盖有松散地层的区域内为更准确测定地面沉降量,穿过覆盖层埋设在稳定基岩上的标杆直通地面,经过保护处理作为相对稳定的基岩水准点。具有标孔要求高、基岩面判层准确、标杆安装要求高等特点。通过浙江省宁波市2座基岩标施工的实践,探讨了确保基岩标质量的关键技术和控制措施,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标施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标是通过钻探方法分别埋设在地下不同深度土层中的特殊监测点,标点直通地表,随土层的压缩、膨胀而升降变化,由此监测地面的总沉降量或总回弹量。通过温州市地面沉降监测标组的施工实践,探讨了确保分层标质量的关键工序和控制措施,并对标底装置作了技术改进。分层标的建设可为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监测孔,分基岩标孔和分层标孔2种类型,是监测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基岩标孔施工难度大、监测精度高、寿命长,为此,以南通市通州区环本农场基岩标为实例,介绍了基岩标的施工流程、特点及保质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过程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上海市地面沉降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土层变形资料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原因.调查并分析了地面沉降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对今后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专门设计施工了两座基岩水准标,作为沉降监测的测量基准。该基岩标较以往监测标志有重大改进,并兼有高程控制与平面位置控制的作用。本文介绍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岩标是地面变形监测、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基准设施,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标是新近研制的新标型,其标孔口径为1000 mm.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其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公路、铁路、地铁、煤矿等工程施工过程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扰动,从而导致地层应力和承载力发生变化,导致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到生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地面沉降监测。DInSAR技术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影像的相位信息获取地表变化信息的技术,可以利用差分干涉图监测厘米级或者更小的地球表面形变,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遥感测量技术。主要分析了DInSAR技术差分干涉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D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浦东国际机场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东国际机场因工程建设与正常航运所需,先后设置了两座基岩水准标,作为高程控制测量基准。现介绍基原理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东营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东营地面沉降监测的作业情况:地面沉降监测时间为2002年4月;使用仪器设备为AT-G2水准仪和2m因瓦水准标尺;外业记录和内业数据处理在PC-1500机上使用专用软件完成;共观测一等水准66.8km,联测20个点;二等水准166.7km,联测47个点.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市城区绝大部分监测点均有下沉,主要沉降区为石油大学西2km至六户镇以西,沉降量最大为35mm,平均下沉28mm.由于此次监测的条件有限,监测结果尚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建议今后在监测时间的安排、埋设土层分层标等方面作有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天津市地面下沉情况,介绍了用于控制沉降的工程地质钻探的主要工作及回灌井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4.
深部高地应力赋存条件下,巷道开挖使围岩的应力受到扰动而重新分布,围岩应力的 变化会导致岩体破坏和损伤,甚至造成巷道的整体失稳。为研究全断面法、台阶法2 种不同开挖 方法下,围岩掌子面轴心、顶底板、边墙、拱肩等关键点位的应力演化规律,依托某煤矿巷道, 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2种不同开挖方法下关键点位应力大小及应力方向的演 化特征。研究表明:对于2种开挖方法,开挖后各主应力大小趋于稳定时差别较小;对于参考面轴 心监测点,全断面法开挖时最小主应力旋转成平行巷道轴线方向,受下台阶的影响,台阶法开挖 最小主应力最终旋转成竖直方向;对于边墙、拱肩、拱顶、底板、底角等其他关键监测点,最终 的应力状态相差不大,但应力演化路径相差显著,破坏机理也不同;与全断面法开挖相比台阶法 开挖下巷道底板位置处塑性区体积明显偏小,下台阶对底板围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深入研究 应力变化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对理论和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室内实验以及现场工业实验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用超高压阀类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采用单元集成技术的矿用超高压阀类试验台的研制和试验系统的解决方案。对超高压系统设计中的密封问题、元件设计与选择问题以及工作介质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压缩特性和流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对同类液压试验台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下采空区引起的地表沉降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避免该类灾害发生,越来越多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对于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却并不充分。利用弓长岭露天铁矿浅埋空区顶板的锚杆应力计、多点位移计、液压水准仪的多传感器联合监测结果,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对地表沉降与采空区顶板岩体内的应力、位移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估计结果表明,浅埋采空区的顶板岩体内产生的应力、位移与地表沉降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且滞后1期的应力、位移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多传感器监测信息融合与预测模型构建的对策建议,即可以由采空区顶板岩体内滞后的应力、位移时间序列数据预测地表沉降,由机器学习等算法建立3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进而构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体现出地表沉降过程中浅埋采空区顶板岩体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伊康  弓培林  刘畅 《煤炭学报》2018,43(5):1230-1237
针对表土层厚度小于卸荷拱最低成拱高度时的浅埋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问题,以牛山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手段,对此条件下工作面表土层应力分布、基本顶岩块受力状态以及控顶区顶板下沉量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顶岩块较小的台阶下沉即可引起表土层显著的卸荷效应,使支架-围岩结构趋于稳定,所需支护强度降低,初次来压卸荷系数仅受台阶下沉量和表土内摩擦角影响;初次来压时,基本顶A,B块受力不对称,B块对A块作用有垂直向下的分力;周期来压时,D块对C块作用有垂直向上的分力,达2.8 MPa;可根据允许顶板下沉量确定支护强度。建立了塑性铰连杆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此条件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