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宁站至动车所的动车走行线较短且面向动车所为超过6‰的下坡道,结合动车所布置形式及作业特点,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第二级(CTCS-2)行车模式与调车模式在能力适应性、安全性和作业方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的研究结论:(1)无论采用列车运行控制办理还是调车办理均能满足能力要求;(2)CTCS-2列控等级的列车方式和增加调车应答器防护功能的CTCS-2列控等级调车方式均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3)采用CTCS-2级调车模式作业动车所控制自主性强、作业灵活、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宁动车运用所特殊的站场布置形式,综合研究分析了动车运用所采用列车和调车作业方式的优缺点,得出更适合运输需求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3.
郑州东动车所承担着日常动车车底检修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车底存放、向车站正点输送车底的任务。因每日存放车底数量多、股道数量有限、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业务量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能力运用紧张。因此,全面分析郑州东动车所站场结构,合理利用站场设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干扰,提高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高速铁路动车存车场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选取距离车站较近的动车存车场,提出采用列车作业方式和调车作业方式的信号设计方案。通过比较列车运行方式和信号显示方式,详细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可以为此类动车存车场的信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防范动车段(所)内可能出现的人为调车作业冒进侵入列车进路的情况,依托动车段(所)控制集中系统,对基于作业计划的调车侵入列车进路安全防范技术展开研究。以雄安动车运用所为例,梳理动车组在动车所内的接、发车与调车作业,结合作业计划执行状态,针对可能出现的调车冒进侵入列车进路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对应安全防范措施。通过运用动态有向无环图理论,建立站场模型,同时结合站场信号设备实时状态变化,实现调车冒进信号后延续通路的快速搜索与侵入风险判断。仿真试验证明,该技术可对调车冒进侵入列车进路事件做到事前预防检测和实时监测报警,有效保障接发车作业安全,提高作业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特殊线路条件及站场布置下的动车运用所运输方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列车与调车不同作业方式下的运能与运输组织方式,找到最适合运输需求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给定动车组列车占用存车线时间为前提、以同一列位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被一列列车占用的相容性条件为约束、以提高存车线利用率和减少调车作业走行距离为优化目标,建立动车运用所存车线运用的0-1规划优化模型;考虑到如果同一时间到达的动车组列车数量超过存车线的容纳能力而无法为全部动车组列车安排存车线的情况,为尽可能多的动车组列车安排存车线,对动车运用所存车线运用优化模型进行扩展,设计基于极大动车存车线运用方案k剔除邻域的模拟退火算法。以某动车运用所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动车运用所股道布局和检修资源已定的前提下,合理编制动车组调车作业计划对于提高动车运用所的检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动车运用所的股道连通关系、时空占用相容性、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为约束条件,以减少动车运用所关键检修线区无效占用时间和减少调车路径费用为目标,建立动车运用所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模型。将原问题转化为具有附加时空约束的车间调度问题,构造调车任务拓扑图,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系统求解。以某动车运用所的实际调车作业为算例,结果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运用作业链来描述高速铁路车站中列车作业全过程,重点研究高速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计划鲁棒性优化问题。基于给定车站列车到发时刻表,在不改变列车到发时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所有列车作业链的空间资源序列,同时考虑有调车作业列车的调车时机,从而一体化地优化列车作业与调车作业,降低列车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作业计划鲁棒性。具体方法是以列车间总冲突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列车时-空资源占用函数的模型。设计改进的GRASP算法求解模型,优化随机特性参数α的设置,并增加路径重连过程。开发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计划网络协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车站作业子系统,并以北京南站高速场的实际数据做实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提高求解适应性和效率,提升车站技术作业计划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车站调车作业流程,提出调车作业分散自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其实质就是将车站值班员的经验、知识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计算机形式化描述.通过空间冲突法和时间冲突法对列调车作业相互干扰问题进行智能疏解,得到列车进路指令序列和调车进路指令序列.根据实际列车运行位置、调车作业申请和当前时刻,自动匹配进路指令序列,生成列车进路命令序列和调车进路命令序列,自动下达车站联锁系统执行.采用多智能体技术和面向服务技术构建车站分散自律控制逻辑单元,实现调车作业以车站为自治域的分散自律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C T C3.0系统已有的列车作业防护技术,针对动车所特殊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挖掘与构建动车所列车与动车组间关联关系,解决列车车次号与车组号间自动变换和调车进路序列自动计算及办理问题,为动车所提供一套适用的CTC3.0系统。  相似文献   

12.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根据分散自律原则解决了车站列车作业和调车作业的时空矛盾.调度集中车站通常在不影响列车作业的情况下,寻找列车作业的时间空当来完成调车作业,故对调车作业时间进行准确预估十分重要.针对目前纯计算法无法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且估算值不准确,写实法评估值主观性强、波动性大、参考性弱等问题,提出调车作业时间的智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铁路车站咽喉区进路排列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峰  谢楚农  于桂芳 《铁道学报》2004,26(4):5-9,19
合理排列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进路是保证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的重要内容,在车站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自动化、车站行车作业过程模拟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有利于后续作业进路排列的目的出发,按序列化逐项作业排列进路的规则,分别提出了铁路车站咽喉区最大平行进路和最大概率进路的紧侧优化方法,该方法简明快捷,对现场计算和理论研究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CTC3.0标准的车站系统在应用之初,主要实现列车作业安全逻辑检查,对于调车作业仍为原始的按钮排路方案,功能覆盖不完全。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对基于CTC3.0标准车站的列车、调车作业的一键办理方案进行阐述说明,在提高CTC3.0技术条件在车站作业中覆盖面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车站整体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区域计算机联锁实现了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调度指挥一体化控制,在我国铁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区域计算机联锁的调度集中(CTC)系统进行研究,有实际意义。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区域计算机联锁的CTC车站系统的结构和方案。系统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依据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来自动控制区域范围内车站的列车进路,同时,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基础上,解决了区域范围内车站的列车作业与调车作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实现了列车和调车作业的统一控制。以大秦线的王岭线路所、秦皇岛北站为例,讨论了区域控制后运输组织的变化,详细分析CTC功能的改变,并研究了CTC车站自律机、车务终端、电务终端的相应处理。该方案结构简单、可节省投资;系统运行稳定,可提高运输指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动车所调车防护系统为动车所内调车作业提供安全防护,其应答器设置及控制方案极其重要。针对存车线受动车存放需求、平交道位置影响,咽喉区受折返作业、差置调车信号机、道岔区段调车信号机等影响,提出不同情况下调车应答器组具体设置方案,这对规范中调车应答器设置进行了补充、明确;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调车防护系统这两种应答器控制方案,从系统差异、工程实施难度、产品可靠性、维护工作量、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提出两种方案的工程设计应用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动车所调车防护系统应答器设置及控制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树枝形货物作业点车站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问题,以阶段内调车机车总走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每批作业最晚必须返回车站时刻、车组解体完毕时刻、批次开始时刻、调机最大编挂能力和调移作业所要求的调机访问优先权等约束,建立基于阶段计划的树枝形货物作业点取送车作业优化模型。依据2项原则产生初始解,随机采用3项规则构造邻域解,运用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搜寻满意的取送车作业顺序、批次划分及起止时刻。最后应用案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设计的算法是可行有效的,结合阶段计划编制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红林 《中国铁路》2010,(1):41-42,51
电气化区段的列车出入装卸线一般采用调车作业方式,但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主要办理集装箱班列,调车作业方式运输和装卸效率低下。对电气化区段列车直接由区间进入装卸线、依靠惯性通过装卸线的可行性进行理论计算和研究,同时对安全性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站调车作业的实际过程对影响调车作业的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相关研究方法能为车站分析调车作业影响因素提供辅助参考.通过细化分类车站的调车作业的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调车作业影响因素层次结构,选用层次分析法对醴陵南车站的调车作业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结合车站调车作业人员的现场经验知识对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求解,得出人员为...  相似文献   

20.
连继武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2):36-37,64
通过2009年度郑州局内车站调车作业状况统计,分析影响调车安全的基本因素及薄弱环节,结合DKJ系统的研发背景、设计原理、安全监控功能等研究及其在车站实际运用情况,提出以充分发挥设备优势来提高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的观点,并对DKJ系统功能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